今年国内娱乐圈最大的笑话出现了
最近,有一个节目突然火了。
只是这火法完全出乎意料。
阔别三年回归的《歌手2024》(以下简称《歌手》),实则引发了舆论的“抗战”话题。
网上出现了大量“爱国表情包”。
以“叶赫那拉英子”为首的热搜轮番上演。
很快,韩红的一句话点燃了整个网络——
我是中国歌手韩红,我要挑战!
面对这样的“盛况”,懂的人玩得兴致勃勃。
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人会感到困惑。
《歌手》为何突然掀起如此强烈的国战?
别慌,让雨叔来和大家聊一聊——
一切都从排名开始。
当今年《歌手》官方名单公布时,很多人都有些提不起兴趣。
乍一看,华语歌手中只有那英是典型的大歌手。
外国歌手 Mo和在华语圈中鲜为人知。
所以,“那英必为王”的理念让游戏失去了乐趣。
但没想到第一期结束就被打脸了。
和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
那英无奈,只好被命名为“天华”。
这是怎么回事?
《歌手》这次有大动作:
直播内容不会被剪辑。
两位外宾一开口,就让所有人惊叹不已。
57 岁的香蒂轻松地展示了她的海豚音。
2000后出生的繁霞,自弹自唱,醇厚的嗓音打造出绝对的“黑马”曲调。
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我们的英雄。
听这两个人唱歌的时候,他们的表情特别精彩。
其中有惊喜、肯定,也有悲伤的面孔和痛苦的面具。
我不知道她在担心什么。
当你登上舞台时你就会明白。
她很紧张。
虽然唱功依旧,但肉眼可见的是少了我们熟悉的清爽精神。
“那英紧张”四个字一度登上热搜榜榜首。
其他几位中国歌手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网友对此表示不满。被外宾打的感觉好尴尬啊。
于是不少人开始在网上进行“抖人”的大动作。
先是那英被制作成各种表情包,公开喊出自己喜欢的歌手过来助阵。
接下来就是直接找到歌手本人,希望他能够出手相救。
邓紫棋演唱会结束后,无数人在直播中催促她,“情况紧急就别吃面条了!”
至此,我们仍然可以说,这是网友们想要看到更好的场景的情感表达所带来的快乐之处。
但韩红严肃的“请挑战微博”却让事情向错误的方向发展。
仿佛是响应“国家队”的号召,不少歌手开始发出入围宣言。
曾一鸣:
我是中国歌手,有召唤我就回来。
张丽银:
我是中国歌手张丽吟,我愿意用我的激情去奋斗。
娄艺潇:
中国音乐剧演员可以申请参加比赛吗?他们能做的我们会做,他们不能做的我们也会做。
纪敏嘉更加兴奋了:
国内娱乐圈的尊严哪里去了?国足不是不想卫,确实很难说XXXXX。作为国家队队员,我!愿意的!出去!战争!
算了,有乐评人直接用“殖民”这个词来评价这个节目。
此外,《八国联军》、《晚清锦衣卫》、《鸦片战争》……都出现了。
不,这是怎么回事?
《歌手》不是一档音乐综艺吗?
为何突然引发一场关乎民族尊严的战争?
也许他们担心大家会太过入戏,一发不可收拾。
《歌手》官方很快就行动起来强调:
在这里,音乐始终是沟通的最大公约数。
希望每一个关注《歌手2024》的人都能享受音乐、收获知心朋友、保持沟通、拥抱世界。
与此同时,网上不少人也强调,这些只是玩笑,没必要拿去网上。
只是无论是为了发泄还是为了调侃。
这种所谓民族情绪的广泛蔓延,本身就是一种偏差。
要知道,《歌手》虽然是竞技节目,但毕竟不是奥运会。
首先,不同国家的音乐艺术本质上有自己的风格。
虽然为了增强节目的戏剧性,增加了比赛环节。
但目的仍然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也让观众欣赏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曲演唱。
用民族对抗的情绪来用meme音乐来交流实在是不合适。
其次,歌手的竞争也呈现多元化。
不仅仅是“唱功”的水平。
也可以是独特的声音、稳重的风格、细腻的表情。
在体育比赛的舞台上,或许可以准确地量化。
但在音乐舞台上,衡量水平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举个例子。
如今,网络上流行着“声音大”的说法。
这是区分演唱风格、发声技巧等类别的专业方式。
因此,如今,这个词总是简单地与“铁肺”联系在一起。
已经成为谁能唱出高音更好的人就是最好的。
但是到处都能听到高音调的声音真的很好吗?
在《歌手》第一季中,周晓鸥这样说过:
这个节目让他们看到了职业歌手是什么样的。
歌唱是一种艺术形式,还包括风格、舞台表演和情感表达。
就像李玟一样。
她在节目中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的精彩表演。
无论什么流派的音乐,她都凭借专业歌手的身份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音乐的感受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情感。
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演绎方式以及歌手的地位都会影响观众的感受。
就像这次排名一、二的两位外国歌手一样。
论唱功,她们不一定比那英更好。
但在整个表演过程中,两位歌手都处于非常放松的状态。
尤其是年轻的万西亚。
从前面弹唱得流利,到后面唱得动感十足。
时刻处于轻松自在的状态,自然会增加情感的吸引力。
不同类型的歌手在音乐交流中碰撞出激情的火花,真是美好。
在余叔看来,本期华语歌手中,被网友戏称为“红白歌手”的二手玫瑰,表现得最为轻松。
我们先不说他们的歌是什么样的。
单从这一点来说,台风就比其他华语歌手要好很多。
看看听到“ Play”时的反应就明白了: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惊喜。
其实之前J夺冠的时候,人们并没有因为被碾压而感到难受。相反,他们钦佩她的力量。
可这次怎么会出现“刺破肺管”的反应呢?
或许,因为这一次《歌手》确实击中了华语音乐的痛点。
这也暴露出公众对华语音乐的失望。
大家都在说,《歌手》的直播掀开了华语乐坛的遮羞布。
不再需要修补,不再需要填充,不再需要对麦克风进行口型同步。
很多歌手就是张不开嘴。
发布会上,《歌手》导演洪晓直言:
因为直播的形式,很多歌手都谢绝了。
能满足实力、勇气和档期要求的歌手很少。
这几句话背后的华语乐坛惨淡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有人可能会问:
网络上这么多的“提名名单”还不足以证明我们还有很多有实力的歌手吗?
当然,韩红、凤凰传奇、张学友、林志轩、周深、邓紫棋……这个名单确实足够强大。
但他们几乎都不是华语乐坛的新生代。
然而,那些常年被秀阴滋养的“新生力量”却再也站不起来了。
这次参加的杨丞琳和汪苏泷,年龄也算年轻了。
但与2000后出生的范侠相比,他绝对是一个老前辈了。
更何况,这两人论资历也都是前辈。
杨丞琳千年成名。
作为QQ音乐三巨头之一,汪苏泷也成为了记忆杀手。
必须承认,华语乐坛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划时代的时期。
这个年表的背后,是华语音乐各方面的停滞和缺乏进步。
事实上,回顾这十年。
国内娱乐的音乐综艺节目非常多,类别也极其丰富。
《中国好声音》、《明日之子》、《说唱新世代》、《声入人心》、《我是创作歌手》、《乐队的夏天》……
摇滚、说唱、美声、流行、民歌、中国风、音乐剧……
每个类别都有自己的程序。
然而,有多少新人真正脱颖而出并进入主流聚光灯呢?
再来说说业内最火的《乐队的夏天》。
剩下的乐队也都是老牌乐队,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中国摇滚乐已死”。
但看看其他国家。
不说远方,就说日本吧。
爵士乐、摇滚乐、R&B都有足够成熟的市场和一定数量的听众,可以让它们生根发芽、蓬勃发展。
后来出现了偶像制造。
有人说,这种典型的“商品文化”影响了音乐的发展。
但事实上,即使是偶像音乐,我们也做得不够好。
前段时间韩国Hybe公司的内战不仅让人们挨饿。
这也让人们再次认识到,韩国在偶像制作方面给市场带来了如此多极具艺术性和观念性的作品。
另外,于叔实在不喜欢“国家队”这个概念。
这在音乐领域造成了一系列的鄙视链。
这种等级感的建立,是一种简单而盲目的“谁比谁高贵”的比较。
也是对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等现实问题的不屑。
就像这场“惊天大战”,真正可笑的并不是那些太过入戏的歌手和网友。
相反,它掩盖了华语音乐在这种高涨的民族情绪下面临的一系列困境。
再说了,万一韩红真的来了,赢了呢?
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
就好像,明明只是两个小学生玩得开心,吵架,却有人要求家长打压他们。
而且,这是一档中国观众为自己投票的竞赛节目。
你赢了吗?
并不真地...
完整的文字。
如果您觉得不错,就点“赞”“看”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