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知道自己立下大功,让主子震惊了,于是赶紧辞职回家。皇帝:放心吧,我不会杀你的。留下来吧。
前言:
“和平由将军决定,不许将军看到和平。”这在我们国家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谚语。
纵观那些帮助开国皇帝打天下的将领,死得好的寥寥无几。
明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然而,曾经有这样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最后却成功的死了。他是谁?
他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老将军王建。
王建父子王贲参加灭五国(除韩国)的战争。王氏父子为秦始皇建立秦朝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王渐也知道自己有点太显眼了,所以他用了很多手段来保全自己和家人的生命。秦始皇见状说道:“你放心,我不会杀你,你就留在这里吧。”
王健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
由于秦庄襄王嬴异人死得早一些,嬴政即位后,朝中大权就由吕不韦和太后赵姬掌控。
后来出现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人,就是赵姬的“宠妃”老艾。
随着老艾越来越受宠,他也变得有些无知了。
嬴政一开始并不知道老艾和赵姬的故事,还封老艾为侯。
正是因为自己权力的日益壮大,以及嬴政看到了老艾和赵姬的两个私生子,才让老艾产生了反抗的念头。
其实吕不韦也有这个想法,但是当他看到镇守咸阳的正是王建时,他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但老艾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他不顾后果地反其道而行之。
在此过程中,王渐一边不断地奔波劳作,一边铲除老艾,连腿都站不稳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忠心耿耿的场面,嬴政对王建越来越重视。
在成功铲除“假父”老嫲和“二父”吕不韦之后,嬴政终于能够亲自执掌,他灭六国的计划也终于得以实施。
王翦率军首先摧毁的就是曾经繁荣的赵国。
以前的赵国实力并不比后来的秦国差,而且赵国出了很多好将,比如赵奢、乐毅、廉颇,还有赵国最后的良将。赵国,李牧。
李牧可以说是王翦灭赵的绊脚石。此人的指挥能力并不逊色于其他战国时期的优秀将领,王健觉得对付他非常困难。
双方在一年之内打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战斗,但王翦仍然没能打败李牧灭赵。
此时的王翦深知,如果李牧不死,赵国就很难灭亡,于是他使用了《老刘法》中的疏远战术。
就这样,李牧因嫌疑被赵王处决了。
李牧一死,王翦就直接指挥军队推倒了赵国的“高墙”。
王翦继续进攻燕国。虽然他攻陷了很多城池,但是却没能彻底灭掉燕国。
最终,王贲和李信彻底灭掉了燕国,也清理了赵国的残余势力。
后来,王贲率军灭掉了同样曾经繁荣的魏国。当年,秦军被魏兵打得惨不忍睹。
魏国灭亡后,又到了另一个曾经强大的楚国的时候。楚国最后一位能干的将领是项燕。虽然没有李牧那么夸张,但他也强行给楚国延长了一年的寿命。
在讨论如何攻打楚国时,名将李信说道:“陛下,赐我二十万大军,灭楚国吧。”
王翦却说:“你得给我六十万大军,才能灭掉楚国。”
嬴政听后大吃一惊。他觉得王建年纪大了,已经不再那么有用了,而那些年富力强的将领依然勇猛、足智多谋。
于是嬴政选择信任好友李信,但李信却被项燕打得稀巴烂,最终败北而归。
这可以说是秦朝灭六国时最尴尬的一次败仗,有七名将领参与其中。
至于后面队长相当于一个什么样的官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我们可以把李信理解为华野副司令粟裕。华野有十多个纵队,队长就相当于这些纵队的司令。
秦汉时期,都尉是中高级武官,地位仅次于将领。哪怕牺牲一个,都已经是巨大的损失了,更不用说七个了。
秦始皇猛然得知消息,急忙驱车去找王翦。
由于不受秦始皇宠幸,李信出征后,王建辞官回乡养病。
让王建惊讶的是,秦始皇竟然亲自来求他。既然大王如此诚恳,王渐也无法再拒绝。
王建对嬴政说:“我可以帮你打仗,但你必须给我六十万大军。”
嬴政听后,很高兴地说:“我会尽力满足你提出的条件。”
王建除了要求六十万大军之外,还说道:“事情完成后,大王一定不要忘记赏赐我更多的金钱和良田。”
嬴政见状说道:“将军就是立下大功的大臣,我一定会得到丰厚的赏赐。”
就这样,王建带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出发前,王渐一直在做同样的事情,那就是向嬴政要钱、要酒、要良田。
一两次不行,王渐又要了五次。他的手下见状,大吃一惊:“你们都不想活了,我们却还想活。”
随后,部下问王建:“将军,你在做什么?为什么老向秦王索要赏赐?你就不怕秦王杀你吗?”
“其实,你们都错了,只有这样做,才能阻止秦王杀我。”听完此话,众人更加疑惑了。这是不按套路解决问题。
王建知道现在秦王非常看重他。如果他能成功灭掉楚国,他的贡献就相当可观了。
每个国王最害怕的是什么?当然是这些将军立下赫赫战功,震动了皇帝。如果他们叛变,那将是一场巨大的危机。
王建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想让嬴政知道他对造反不感兴趣。
不断向嬴政索要财产,这说明王建看重的是这些而不是所谓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他这样做是为了让秦王知道我王建是一个贪财的人。只要给我钱,任何事情都可以轻松完成。即使你上刀山火海,我也不会眨眼,因为我的眼里只有钱。
王建此举确实打消了秦始皇的疑虑,他和他的家人也保全了。不过,秦始皇也不是傻子。他知道王渐这样做的目的。
王翦率军来到楚营门口。让项燕很不解的是,王渐竟然开始在自己的营地里吃喝玩乐。
王渐等人进驻军营后,一整天都守在大门口。除了最基本的训练之外,他们就是吃喝玩乐。
更让项燕疑惑的是,士兵们虽然玩得尽兴,王渐却跟着他们。这不是废话吗?
既然秦军不主动,楚军就主动了。
楚军整天在阵前用言语刺激秦军,而王翦却丝毫不为所动,整天继续与将士们吃喝玩乐。
如果不是在战场上,项燕还以为他们是在度假呢。
就这样,楚国已经在阵前喊了好几个月了,而秦军却依然毫无战斗的想法。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回去练习。
楚军每天依然进行负重训练,而秦军则不仅每天吃吃喝喝,还和战友们一起做游戏。
王翦的作战想法就是给自己养精蓄锐,然后消磨楚军的斗志。
秦军初到时,楚军战意十分高昂。如果这个时候再拼,无疑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楚军发现秦军无战意后,战意就会慢慢下降,强敌就在门前。他们就像一颗定时炸弹。
因此,楚军每天吃不好、睡不好,因为他们不知道秦军什么时候会突然发疯。
反观秦军则不用担心这个,只要每天吃饱喝足,玩得开心就可以了。
就这样,一眨眼一年就过去了。此时的秦军,是非常有气势的。另一方面,楚军却没有战斗的野心。他们不仅每天承受着恐惧,还要接受高强度的训练。
所以当王翦指挥秦军突然进攻时,楚军根本没有反抗的想法。
一整天的提心吊胆,他的士气已经耗尽,身心俱疲。最终王翦成功灭掉了楚国。
嬴政布置的任务已经完成,所以王建回来后,再次提出退休,回家乡养病。嬴政闻言,笑道:“你放心,我不会杀你,你就安心待在这里吧。”
嬴政在出征之前就已经看透了他的想法,所以为了打消王建的疑虑,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既然嬴政做出了保证,王渐就安心的留下来了。
随后,王翦率军南下,击败了许多南方部落,进一步扩大了秦朝的疆域。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多数史书都说秦始皇是一个暴君。其实,这是历史对他的误解。
和秦朝的开国英雄一样,忠诚的秦始皇没有杀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王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即使王翦不需要索取赏赐,只要他忠心耿耿,不造反,秦始皇就不会杀他。
我们不应该总是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没有他,我国就很难有现在的领土。
为什么今天欧洲有这么多国家?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秦始皇,没有人能够统一这么大的地方。
我们很幸运。正是因为有秦始皇,我们中华民族才避免了分崩离析。否则的话,我们现在的情况就会和欧洲类似。
还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人说他更像一个暴君。他确实杀死了很多开国英雄,但他的贡献同样巨大。
朱元璋即位后,大力发展农业,同时也减税,对贪官污吏十分严厉。
所以,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只看他的缺点,也不能忽视你的优点和缺点。
秦始皇虽然也犯过错误,但他的贡献完全可以掩盖他的错误。
毛主席曾说过:“孔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就是说空话,而秦始皇却是做实事的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