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的家名也太雅致了吧?
古代文人墨客会给自己的居室或书房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称为房名。房间的名称是私人空间的名称,表达了房间主人的兴趣、心态和休闲思想。
魏晋、唐宋初、明清
魏晋时期,文人开始积极选择房名来表达生活。据《晋书》记载:“初时,桓玄在南州开设画室,在其上画龙,名蟠龙斋”。这是古代可考的较早的房间名称之一。
唐宋时期,开始出现更多的房名。
唐代房屋名称可考,如颜真卿的“三桂阁”、司空图的“秀秀阁”、刘禹锡的“逸夫房”、白居易的“池北藏书楼”等。
宋代时,房名越来越多,不少藏书家都有自己的房名,如游淼的“岁初堂”、陈震孙的“知斋”、陆游的“书窝”等。
明清时期,姓氏数量广泛。文人越来越多地使用房间名称,这与他们强烈的主观意识有关。由于房间名称不同于姓氏、名字、性格,所以它不是由父母和长辈给出的,而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的。
此时的文人不再满足于有一两个房名,而往往有数个甚至十几个房名,名目繁多。
如明代文征明就有玉兰堂、辛夷堂、无言室、灵哲轩、梅花楼、碧照轩、游山草堂、梅溪精舍等十余个房名。
甚至一些商人(包括书商)为了时尚,也常常给自己的店铺取优雅的名字。
房间的名字也叫
唐宋时期,开始用房间的名称来代称书房的主人。如柳宗元的《惜轩》、杨万里的《城斋》。
最著名的是辛弃疾的《甲轩》。淳熙八年,辛弃疾在上饶县城外建书房。因旁边全部被辟为农田,故名“嘉轩”,意为“庄稼的轩”。后来,他的作品集被弟子命名为《嘉轩词》。从此,随着他的歌词广为流传,“嘉轩”的绰号几乎盖过了他的真名。
明清时期,文人更盛行以姓氏作为代称,如张岱号“陶庵”,胡应林号“少室山房”,纪昀号“阅微草堂”等。
自由命名
房间名称的形式几乎都是正式的结构。后半部分表示建筑风格。通常是一个词,如亭、阁、楼、阁等,但也有两个词,如别墅、草堂、山房、精舍等。此外,还有屋、堂、堂等词。庵、宅、茅屋、画室、庭院、屋、亭、阁、寓、巢、船、坞、洞。
房间名称类似于文人的自称,自由度很大,但类似的情况也可以整合,分为以下几类:
(1) 以他居住的房间命名。可根据居住环境、形状、建造时间、建造地点、建筑材料等分为多种情况。这种命名方式表达了使用房间名称的人淡泊名利、淡泊名利的闲适情趣。对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
那些以居住环境命名的,如明末书法家、画家、出版家胡正彦,因在屋前栽植十多根竹竿,故其房间被命名为“十竹屋”;以建筑所在地命名的,如宋代金陵保宁寺王安石故居。我们从城里走到中山半山腰,故名“半山亭”。
(2)以居所志向命名。例如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忧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人魏景取了这句话的意思,将自己的房间命名为“后堂”,以表达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心。
(3) 以馆藏书籍名称命名。可分为藏书的目的、藏书的方法、藏书的内容等,其中大多以其藏书的内容来命名。如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收藏宋本百余种,将其室命名为“百歌一书”。
(4) 以您尊敬的人的名字命名。例如,宋代文学家喻丑仰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便给自己的家人取名“尊白堂”;明代文学家袁宗道十分推崇唐代白居易、宋代苏轼,因此给自己的家族取名“白素斋”。
房间命名是一种历史悠久、品味高雅、学识渊博的文化现象,可以说是古代文人的高雅爱好。
当欣赏精英圣贤的名字时,你会不自觉地想起他们的轶事、情感传奇,以及主人独特的野心和坎坷。
你还知道其他文人的名字吗?快来分享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