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为何如此“理解”父亲?

2024-04-03 -

有人说,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但只有父爱才能被时间所理解。

朱自清父亲矛盾是真实的,可爱也是真实的。

在写《回来》之前,朱自清和父亲长期矛盾,甚至一度断绝联系。

第一个矛盾:祖母对父亲发怒。 1917年寒冷的冬天,“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事交接了,这是一个祸不单行的日子”。

辞职前,朱红军在徐州担任“烟酒销售总监”。 这是一份专门从事盐、香烟和酒的工作。

然而男人有了钱就容易变坏——朱红俊偷偷娶了二姨太,意图“金屋藏娇”。

没想到这件事被扬州老家潘阿姨知道了。 她气得直奔徐州,上演了一出哭闹、上吊的精彩大戏。 一时间,全城哗然。

由于影响极其恶劣,而朱洪军此时又被查出挪用公款,很快就被撤职并接受调查。

朱自清的奶奶因为无法承受家庭的变故而气得要死。

朱自清与父亲趣事_趣事朱自清父亲怎么写_朱自清父亲是做什么的

这也是朱自清回家奔丧的原因。

处理完祖母的后事后,父亲去火车站送儿子北上。 《背影》里买橘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第二个矛盾:妻子的委屈

朱洪军失业后,“常因家庭琐事激起他的愤怒”。

朱自清的妻子吴仲谦随父亲生活,生活自然困难。 但她性格开朗,总是面带微笑。

这是一件好事。 但朱红军看在眼里,刺痛了他的心:一家人都这样了,你居然还能笑? !

吴忠谦每次一笑,哪怕只是浅浅一笑,都会被朱红军骂。 慢慢地,她变得抑郁了。

正在国外留学的朱自清偶尔回来,会看到妻子默默地擦着眼泪。

第三个矛盾:“我花儿子的钱是理所当然的”。

父亲失业后,这个大家庭突然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靠举债生存,日子过得艰难困苦。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朱自清早在1920年就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来回到母校扬州八中,担任教务主任。 在他任职期间,父亲利用他与校长的私人关系,不打招呼就拿走了他每月的工资。

朱红军觉得我花儿子的钱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朱自清也明白,作为儿子,他有责任支付家庭的开支。

然而,令他无法接受的是,父亲作为封建族长却试图完全控制他。 此时的朱自清已经是一个结婚四年、生儿育女、思想独立的年轻人了。

父子矛盾期间,朱红俊的妾挑唆矛盾,两人大吵了一架。

朱自清愤然离开扬州。 几个月后,也就是1921年,他带着妻子和孩子彻底脱离了控制。

父子俩从此一直不和。

1922年暑假,朱自清为了缓和与父亲的矛盾,就带着妻儿回到了扬州老家。

没想到,父亲先是不让朱自清一家人进去。 后来在家人的劝说下,他屈服了,但他仍然不理会儿子。 几天后朱自清愤然离开。 第二年夏天他再次回家,但与父亲的关系仍然没有改善。

此后两年,朱自清没有回去。

1925年,正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朱自清收到父亲的一封信:

“我身体很好,但手臂疼痛很厉害,提筷子、提笔都有很多不便,我想疾病的结束已经不远了。”

他不禁心酸,想起八年前北上时,父亲在火车站站台上爬上爬下买橘子的情景。

多年之后,多次冲突,分离之后的千山万水,他终于明白了父亲沉默的背后隐藏着深沉而内敛的爱。

怀着复杂的心情,他写下了《背影》。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

书寄到扬州老家后,朱洪军戴上老花镜,逐字逐句地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不禁泪流满面。

至此,父子俩终于化解了分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