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校园体育锻炼缘何成必修课?
4月14日
湖北日报专版聚焦
襄阳市未成人德育教育
4月10日午后,宜城市流水镇的邓林小学运动场上一片欢腾——四年级学生正跳着健康操,五年级同学在开展跑步接力赛,六年级则举办了班级足球比赛。“我们学校每天都有体育活动,大家的身体状况日益增强,这对学习也大有裨益。”六(1)班的孙宇轩如此说道。然而,缺乏时间、空间、师资和器材——这些问题是许多中小学在推动校园体育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挑战。2025年2月,襄阳市教育局发布了《襄阳市新时代学校体育“向阳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秉持“健康至上”的教育宗旨,致力于从以下十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体育教育:一是优化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二是强化学生综合体育活动,三是改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通过这些措施,旨在让学生在锻炼中感受到快乐,提升体质,塑造健全人格,磨练意志。这样,每个孩子都能在运动中流汗,眼中闪烁光芒,脸上洋溢着笑容,为新时代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年建成中小学运动场馆205个
“‘健康至上’,这句话究竟校长是挂在嘴边还是真正放在心上?”这句话出自襄阳市大庆路小学校长金高明的口中,他所领导的学校因注重“玩耍”而闻名。大庆路小学坐落于襄阳市樊城区的主城区,校园面积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过去,学校各年级学生都实行了“错时活动”的制度。自2022年开始,樊城区实施了校园内老旧住宅楼的征收、拆迁以及改造工程,总计拆除了包括大庆路小学在内的9所城区学校的19栋家属楼,从而释放出大约3万平方米的空地。在这片空地上,超过八成的面积被用于建设运动设施。来到大庆路小学,可以看到一条环形塑胶跑道围绕着一片足球场,场外还配备了单杠、双杠等体育设备,而教学楼的下层则摆放了跳跳机、投篮机、骑行机和滑行机等多种运动器械。金高明戏言,这所学校似乎并不专注于学业,然而学生们却能随时进行体育锻炼。与位于繁华主城区的大庆路小学不同,邓林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校长张海涛也深有同感,他坚信,只要下定决心发展体育,总有克服困难的方法。过去,学校曾用石板和砖头搭建乒乓球台,用竹竿和绳子布置羽毛球场地……“只要我们重视体育,场地和经费的问题都不是难题。”张海涛如此说道。襄阳市教育局局长付拥军透露,在过去三年里,襄阳市共投入了7.4亿元的资金,用于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的运动场(馆)共计205个,同时购置了1443种体育教学所需的器材设备,并招聘了407名专职体育教师,此外还建立了19个市县级别的体育名师工作室,从而为校园体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师资保障。在体育教学领域,襄阳市共有5节省级以上精品课程、50篇学术论文以及4个课题研究项目脱颖而出;由于体育教育的显著成就,襄阳市第十九中学、第四十三中学、第四十五中学等众多学校的校长职位由体育教师担任;襄阳市人民路小学的李远宏校长凭借《全员化、课程化、常态化,大幅度、大面积提升小学生体质的16年校本探索》这一成果,荣获了2023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在去年12月,作为湖北省的唯一代表,荣获了蔡崇信“以体树人”校长称号。
科学锻炼让孩子们更安全
关注体育,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安全。若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幸受伤,我们该如何应对?襄阳市襄州区天润小学的党支部书记贺海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科学指导”。他认为,“学校应当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而非任其随意奔跑嬉戏。”贺海涛进一步强调,“必要的防护措施必须落实到位,相应的保险也要购置齐全。我们绝不能因担忧孩子受伤而取消体育活动。”
2024年,该校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全员运动会,共有1900多名学生积极参与。此次运动会摒弃了以往的传统选拔模式,转变为全面参与的普及模式。相关活动的视频观看量突破了百万,点赞数更是高达2万次。襄州区教育局局长张国华表示,家长们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只要学校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家长们愿意接受孩子们在运动中可能遇到的些许小挫折。在学校推广体育活动,离不开家长们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卸下了思想包袱,体育活动在襄阳中小学校园蔚然成风。依据《襄阳市新时代学校体育“向阳行动”实施方案》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需确保学生每日一节体育课,高中阶段学校则需安排每周两节体育课;同时,中小学生每日参与综合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并需设定每天至少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此外,义务教育阶段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而高中阶段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运动特长。襄阳市实验幼儿园秉承“游戏为核”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了“逐级分区”的户外活动区,包括骑乐无穷、奇趣攀登以及民间传统游戏等共计9个区域;襄阳一中调整了早入学时间,将原本的40分钟体育小课扩展为90分钟的大课,并将礼堂和会议室改造为体育馆和舞美室,为学生提供了7大类、11小类的运动项目供其选择;海容小学建立了班级、年级和校级竞赛体系,确保学生每日参与体育活动,每周面临挑战,每月参与赛事。
身体越来越棒,心理更加健康
自2024年开始,襄阳三中创新性地将体育教学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在体育课程中引入舞龙等传统技艺,使得学生在强身健体的过程中,得以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荆州街小学巧妙地将学校特有的诗联文化特色融入到日常的广播操中,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诗联广播操。在每天的两次大课间活动中,全体师生都能在运动的同时,享受诗联文化艺术带来的美妙体验。襄阳市已基本构建起具有时代感、独具特色、体现区域属性的体育教育发展模式。樊城区通过打造艺术体育特色“片区”,将整个区域细分为武术、轮滑、舞龙舞狮等10个特色区域,实现了“每所学校都有特色,每个区域都有亮点”的格局;老河口市致力于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实施每周一次的“全员足球课”,通过比赛推动建设,不断改进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完善了市级小学联赛和市级初中联赛;襄州区推广八段锦、太极拳、扇子舞等传统体育项目,开学初就让全校师生共同展示;襄城区创新推出了哑铃操、拳击操、音乐韵律操等项目,并在2024年湖北省健美操啦啦操锦标赛上荣获冠军……始终坚持体育锻炼强健体魄,体育教育的实践路径持续拓宽,取得的成果显著可见。襄阳市已连续八年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的体质达标率和优良率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和4.7%;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在不断向好发展,心理危机的预警率逐年呈现下降趋势,今年春季更是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24%。在过去的两年里,襄阳成功选拔了超过300名体育新秀,并向省和国家输送了54名专业体育人才。在巴黎奥运周期中,曾在襄阳中小学接受教育的运动员们共赢得了16个世界冠军、9个亚洲冠军以及16个全国冠军,襄阳已经成为了体育人才茁壮成长的温床。
宜城宋玉中学 射击“瞄准”省运会
瞄准射击设备、瞄准点以及射击目标,三者必须严格对齐成一条直线!”“双肩需放松,动作需保持平衡。”“呼吸应均匀,气要下沉至丹田,切勿扭动臀部。”……在4月11日的18时,宜城市宋玉初级中学的激光枪射击训练馆中,指导老师易小龙正耐心且细致地向6名学生传授射击的技巧。
七班的学生张泽周将激光手枪搁置一旁,目光落在显示器上显示的9.2环高分,他原本布满汗珠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张泽周不仅在学业上成绩优异,位列全校之冠,自2024年7月加入学校的激光枪射击队后,他从未错过任何一个节假日和周末的训练。他感慨道:“我觉得射击这项活动非常有趣,自从参与训练,我的身体素质有了显著提升,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学习效率也因此大幅提高。”周浩伟,八(1)班的一员,双手稳持激光步枪,枪身紧贴右肩胛骨,目光集中,对准靶心,紧接着毫不犹豫地扣下了扳机。谈及射击,他表示:“我对这项运动情有独钟,闲暇时投身于射击训练,这不仅有助于身心放松,更使我的性格由急躁变得沉稳不少。”自2000年起,宋玉中学在体育教育融合改革方面不遗余力,特聘了四位资深体育教师负责学生的训练与辅导,并针对有特长的学生实施专项培养。学校陆续成立了射击、田径、篮球、足球等多个体育兴趣小组,吸引了众多学生积极参与。在经过严格选拔后,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成功入选。为确保学生学业不受干扰,学校特意将体育兴趣小组的练习时间定于每周五放学之后,以及法定节假日和周末,并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教师现场进行辅导。凭借坚实的基础训练和卓越的竞技能力,宋玉中学射击队连续四年代表襄阳市在省级运动会舞台上崭露头角,共选拔出30余名具有特长的学生参与竞赛或加入省队进行强化训练。他们在竞赛中屡获殊荣,赢得了多项国家级冠军和荣誉:鲁金鹏在2011年的全国青少年射击锦标赛上勇夺手枪50米项目的冠军;王梦瑶在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摘得女子10米气步枪U17组亚军;王佩玲、朱慧玲等队员也逐步成长为射击领域的顶尖运动员。襄阳市的激光枪射击队将肩负重任,出征湖北省第十七届运动会。该队伍由宜城宋玉中学副校长贾菊莲担任总教练,她透露,目前队员们正加紧训练,全力以赴,为即将到来的比赛做着充分的准备。宜城市近年来致力于推动“阳光体育”计划,将体育锻炼与学术教育紧密结合,促使学生们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投身于体育活动,进而增强学生体质、打造校园体育特色、培育竞技类人才。教育局局长张保华如是表示。
南漳胡营中学 跑酷运动进课堂
在4月8日的下午三点,南漳县城关镇胡营初级中学的操场上,七(3)班的学生们正巧妙地穿梭于障碍跑跳、跨越木箱、手撑越障、抓杆攀爬等挑战之中,他们的额头挂满了汗珠,但脸上却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现在的体育课真是乐趣无穷。”该班学生王承炎感慨道,这种跑酷运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身体,还极大地提升了运动的乐趣。
胡营中学位于我国农村乡镇,于去年九月引进了跑酷设施,并使之成为学生大课间活动以及体育课程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新兴的极限运动,跑酷是否适宜作为教学活动呢?校长高鸣指出:“运动的目的在于带来快乐,而非仅仅为了运动本身。”过去,学校的体育课程主要侧重于竞技项目,旨在锻炼学生的身体,但并未能激发他们的快乐情感。跑酷这项运动融合了力量、速度、耐力、协调与平衡等多方面的身体素质,它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运动技能,还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参与运动的热情。此外,它还是该校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增强面对挫折的韧性的有效方法。胡营中学拥有989名学生,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超过340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学校关注的焦点。高鸣指出,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陪伴,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无法得到适当的释放,这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运动不仅能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还能助力他们重拾自信。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位女生,她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导致她的成绩不佳,性格内向。然而,她却拥有运动的天赋。自从学校引入了跑酷项目,她的出色表现屡获老师和同学的赞誉,她的朋友圈也因而扩大,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自跑酷课程引入课堂已过半学期,学生们在体育成绩及精神状态方面均实现了显著的提升。据高鸣介绍,在今年的3月份体育中考中,该校的优秀率较往年增长了30个百分点,同时学生的近视率也相应下降了20个百分点。
诸葛亮中学 走出校园学网球
大家跟随我的步伐——当数到数字1时,将网球抛出;当数到数字2时,挥舞球拍,瞄准网球进行击打。4月11日,上午9点,在襄阳市体育运动中心,网球教练沈鹏程正对襄阳市诸葛亮中学七(8)班的学生进行发球技巧的指导。
沈鹏程老师从挥拍的基础动作到击球的技巧,持续指导学生调整打球姿势和身体姿态。他强调:“刚开始练习时,打不着球是常有的事,但动作必须准确无误,击球时球拍必须举至肩部,即便失误也要保持风度。”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期待和鼓励。同学们一个个轮流尝试,脸上满是好奇、拘谨、放松和期待,额头上的汗珠滴落。在等待的过程中,大家不断练习动作,期盼着下一次能够一击中的。今年开学至今,这已是第二次开设网球课程,大家对此充满期待。陈思君同学如此说道。网球课程不仅对场地和硬件设施有要求,更离不开专业教练的指导。那么,诸葛亮中学又是如何确保学生们能够持续进行网球活动呢?襄阳市诸葛亮中学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指出学校与襄阳市体育运动中心毗邻,步行仅需短短五分钟路程。经过两家单位的协商,自本学期起,诸葛亮中学将体育课程转移到襄阳市体育运动中心的网球馆进行,由该网球馆的专业教练员每月为七年级的13个班级、共计630名学生提供两节网球课程的教学指导。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同时在他们心中播下了追求体育梦想的种子。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樊城区正致力于探索校园体育的积极发展路径。近年来,孩子们的想法日益丰富,校园体育活动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促使学生们对运动和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拥有了健康的体格。襄阳市樊城区政协副主席兼区教育局局长齐光伟表示,目前樊城区正积极推动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诸如抖空竹、跳绳、折扇操、竹竿舞等特色运动项目随处可见,校园体育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为郁郁葱葱的运动场地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短评:青春不能没有汗水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近期,校园体育受到了空前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健康至上”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学校、教师、家长都普遍认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昔日里,篮球易受损,单杠易遭摔,跳绳易绊跌,体育器材室常闭锁,足球场沦为停车场,连最普通的跑步也变成了悠闲的散步。
家长们的抱怨、公众的舆论以及责任的追责,如同三座沉重的山峦压在学校之上。因此,“能少做就少做”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默认的行事准则:拆除设施、削减项目、禁止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们对运动的热情逐渐被消磨殆尽。
汗水是青春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强化校园体育活动,我们不仅能够增强青少年的体质,而且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磨砺坚强的意志。
学校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优化安全防范措施,不因小失大;家长应多加体谅,认同运动中不可避免的风险,而非一味追求无伤害;社会需给予支持,增加体育领域的资金投入,并构建一套科学的责任判定体系。
畏惧受伤、担忧被投诉、害怕承担责任的心态,理应被敢于创新、敢于放手、敢于承担的勇气所取代。
教育的真谛在于,引导孩子们在疾驰的征途中领悟坚持的重要性,在激烈的摩擦中领略勇气的价值,在集体的熔炉里培育深厚的友情。
少年强,则国强;体育兴,则民族兴。
愿每所校园都能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运动天堂”,愿每一次奔跑与跳跃都能激发他们青春的激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