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现国漫之光豆瓣9.0,主角竟是猫头半兽人?

2025-08-19 -

洛阳大理寺中,有个仆役举着火把,沿着石阶,步履蹒跚地进入一处阴森的囚牢深处。某个囚室入口处,地面残留着残破的火把。仆役穿过囚门,漆黑如墨的牢房里突然探出一只爪子,接着一个白须、金瞳的猫人怪物在暗影中显现出来。

动画片《大理寺日志》里有个情节。主角是猫头半兽人,名叫李饼。他原先担任天水郡王,后来因政治风波获罪入狱。动画刚开始时,以武则天为原型的女皇武明空刚刚即位,实施大赦令。李饼得以戴罪出任唐代“最高法院”大理寺的少卿,故事便从此开始。

《大理寺日志》出自《大护法》的同一制作团队,这些年随着国产动画进步,该团队出品的作品风格特别突出,剧情构思更为精巧,立场态度也相当鲜明,现在《大理寺日志》在豆瓣收获了9.0分的高评价。

《大理寺日志》剧照。图/受访者提供

从喜剧到悬疑

《大理寺日志》一推出,便收获了大量动漫爱好者的喜爱,这些人对于这部作品已经期盼了很长时间。实际上,在它被制作成动画之前,这个故事已经连续数年吸引了将近三十万名支持者。这部作品源自漫画家RC创作的同名漫画。2014年,RC在某个聚会场合,遇见了制片人海格。那个时期,RC离开了游戏行业,立志要当一名职业漫画创作者,主要依靠向杂志社投稿来维持生计,但是钱进账很不稳定,即使一个月拼尽全力去画,所得的报酬也仅在三千到五千元之间。

聚会时,海格谈及其公司好传动画有意开发原创动画,并且正在物色合适的漫画创作者。RC向海格推荐了她所创作的《大理寺外传》。该作品属于同人范畴,RC运用了《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里的一些角色设定,构建了一部带有《武林外传》风格的短剧。

过段时间,海格把RC的画作交给公司老板尚游看。尚游看了之后,感到十分高兴。他说,当时很多创作者都写修仙之类的热门内容,RC画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形式也是很少有人用的四格图,风格和公司很搭调。这是尚游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的话。

那个时期,国产动画显现出复兴的苗头,像《魁拔》《十万个冷笑话》等影片进入影院放映,获得超出一亿的收入,因此投资开始涌向这个过去将近二十年缺乏关注的领域,但是,动画产业的市场规模比起真人电影产业来还是要小得多。签约当天,RC对于自己的漫画能否最终被改编成动画,心中没有把握,他当时心想,只要最终能变成一部每集几分钟的小规模短剧喜剧,他就感到满足了,RC向《中国新闻周刊》讲述了这段往事。

根据协议规定,RC必须创作新漫画,该漫画将作为动画的改编素材。RC曾使用徐克电影的角色设定出现在《大理寺日志》的前作《大理寺外传》里,现在她需要另辟蹊径,避免侵犯版权,因此要对角色进行全新构思。在所有角色中,漫画主角裴东来的形象最为棘手。电影版本里的裴东来是一名患有白化症的人。RC在尝试重塑这个角色时,发现无论如何调整,都会遇到各种麻烦。最终,她将裴东来的角色改变为一个猫头半兽人,起名为李饼。

另外,RC为了使故事符合武则天那个时代的背景,她在构思期间查阅了众多历史文献,随着对唐朝的认知日益加深,故事规模也不断扩充,原先设想的单纯喜剧构想,慢慢演变成融合了喜剧、悬疑、历史等多种元素的作品。

动画片由导演槐佳佳主导完成,他观看《大理寺日志》漫画时,认为这部作品与日本漫画《七龙珠》颇为相似,两者初期都展现了角色们愉快地共同生活,并穿插许多有趣桥段,随后剧情逐渐转向严肃,主角们开始踏上冒险旅程,肩负起守护地球的重任,槐佳佳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如此说道。

筹备阶段,槐佳佳和她的工作伙伴走访了洛阳、西安、奈良、京都等地的唐代建筑和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这次考察让他们收集到了丰富的建筑和器物资料。在日本,由于博物馆禁止拍照,他们便用画笔记录下馆内的唐代器物。部分考察成果后来被运用到动画制作中,例如动画里地牢的设计,其灵感源自洛阳的古墓博物馆。

动画的前两个部分,制作过程最为耗时费力。这主要是因为,需要在这两个部分里,为整个作品奠定风格基调。原作的漫画,在RC之前的部分,基调是轻松诙谐的,而往后的情节,才逐渐融入了神秘莫测的元素。为了能够让观众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作品的悬疑氛围,槐佳佳特意在动画的开篇,加入了一个政治斗争失败者,被执行者斩首的场景。

她特别在意角色的演绎,不能只说我画得漂亮,这个角色必须要有表现力,这是她接受采访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的话。

《大理寺日志》每集结尾,槐佳佳都会安排一个“小剧场”,通过定格动画的方式,向观众介绍唐代的风俗习惯。这种定格动画,现在已不常见,人们对它的印象,主要来自观看上世纪80年代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影片,因此有网友在看过之后,留言说仿佛回到了童年看动画的时光。

《大理寺日志》剧照。图/受访者提供

国产动画消亡那些年

《大理寺日志》团队的主要构成人员基本属于8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成长期间,电视上,国产动漫逐渐被日系及美式动画所取代。

中国动画电影起始于民国时期。那个时代,后来被誉为中国动画电影开创者的万氏兄弟,曾致信美国和法国的动画师,探询动画制作的方法,却未得到任何回应。他们因而不断试验,最终领悟到每秒钟变换24张画面,图像便能产生动感,进而完成了中国首部动画电影《舒文华的打印机》。

1949年以后,中国的动画片创作基本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承担。这家机构汇聚了万氏兄弟、漫画家特伟等众多艺术人才。他们广泛借鉴传统民间艺术,创作出了具有水墨画韵味的《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同时也制作了参考剪纸、折纸等技艺的《聪明的鸭子》和《人参娃娃》。在这些作品中,《大闹天宫》最为引人瞩目。

八十年代往后,因为受到当时“寻根思潮”的推动,许多中国动画作品取材于古代经典,例如《哪吒闹海》源自《封神演义》,《天书奇谭》则改编自志怪小说《平妖传》。同时,还有《九色鹿》《女娲补天》等作品,它们取材于壁画图案和神话故事。可以说,从中国动画诞生之初到八十年代这段时间,传统艺术与文化的影响,始终深深融入其中。

现在执导《大理寺日志》的槐佳佳出生于1984年。在他记忆里,童年时期,国内电视台偶尔会播放一些国产动画片,但这些作品时长都比较有限,如同小而美的精粹之作。相比之下,电视每晚播出的更多是源自日本和美国制作的动画节目。那个年代,日本与美国动画片对他更有吸引力,因为当时中国刚刚对外开放,这些动画作品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令人感到十分新奇。”槐佳佳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回顾当时,国产动画正步入一个持续近二十年的低迷阶段的开端。美国和日本的动画作品开始传入中国,相比之下,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制片厂每年制作的动画数量稀少,体量也偏小。这些外来的动画内容比起国产动画里常见的神话故事,对小孩子更有吸引力。这些作品进入中国后,对国内动画产业造成了冲击,使其迅速陷入衰退。

槐佳佳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北京的一家动画制作单位任职,薪酬待遇并不理想,其核心职责是为其他团队的原创动画项目提供制作支持。“或许你耗费了整整一年时间,竭尽全力,甚至头发都掉了,但最终你的名字却不会出现在片尾鸣谢名单上。”槐佳佳向《中国新闻周刊》讲述,当时在中国开展原创动画创作极为困难,即便艰难达到能够自主创作的程度,制作出的动画内容也多是面向低龄儿童的类型。

国产动漫创作被局限在幼稚化的窠臼里,故事内容单调乏味,角色形象缺乏生气,常常为了宣扬某种道理而舍弃了娱乐性,并且彻底丧失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那个年代所展现的鲜活气息。

《大理寺日志》的制造者尚游,在那个时候于京城的动漫企业任职。在他看来,当时国产动漫的样式偏于稚嫩,这与动画播放仅限于电视台这一途径有密切关系。电视台负责审核的负责人认为动漫是给孩童观看的,这种观念上存在矛盾,我们觉得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也会欣赏动漫。尚游向《中国新闻周刊》追忆。

中国动漫爱好者数量众多,许多出生于八九十年代的人,在日本和美国动漫的影响下成长,成年后依然钟爱动漫,并且持续关注着国产动漫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电视媒体并未充分重视这一群体。直到近年,随着二次元产业受到资本关注,人们才开始对这一群体进行更多研究与分析。工信部2017年公布的《泛娱乐产业白皮书》表明,国内动漫主要群体数量超过八千万,而称作“二次元”的群体规模则达到了三亿以上。

伴随互联网复兴

国产动漫大多只面向儿童阶段,少数从业者渴望摆脱这种困境。RC当时在北京一家叫十月数码的企业任职,公司虽然计划开发自主动漫作品,却只能依靠承接外包项目维持运营,用于自主创作的时长与开销,均需从外包业务中筹措。RC供职期间,上司曾期望打造一部以西游记为背景的原创三维动画,然而RC认为前景渺茫,于2010年选择离开。五年之后,该公司推出了中国动画史上首个票房突破十亿的作品,名为《大圣归来》。

那个时期,清华大学曾有学生梁璇,正着手创作一部根据他个人“梦想”改编的动画《大鱼海棠》,已经持续了六年时间,然而因为资金筹集遇到阻碍,到了2010年,他们最终完成的是一个仅有二十分钟的电影片段如今声名鹊起的导演饺子,此前曾耗费3年8个月时间,完成了一部名为《打,打个大西瓜》的短片作品,接着就有动画机构主动联系他商讨合作事宜,奈何市场行情不佳,他原本构想的多个项目最终未能落地。《大护法》的创作者不思凡,当时已经推出了《妙先生》《小米的森林》等一系列动画,不过他手下仅有的几个成员,依然在维持生计的边缘徘徊。国产成人动画中,最早搬上院线的是《魁拔之十万火急》。

许多观众并不清楚这是《魁拔》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认为故事情节难以理解,再加上后来《变形金刚》电影的开画,导致《魁拔之十万火急》最终在国内只收获了305万的票房收入,大部分制作投入是通过海外发行来弥补的。因此,这部让动漫爱好者期待已久的影片,并没有给行业带来显著的提振效果。

RC离开工作岗位后,选择环游全球来放松心情,温哥华是她旅途中最终抵达的地方。在准备离开温哥华期间,她与朋友们前往影院观赏了导演徐克执导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某日,她因感到百无聊赖,便创作了一部以该影片为灵感的四格漫画,上传至社交平台,获得了大量关注。从此,她决定持续发布同人作品,这便是她“大理寺”系列创作的开端。

二零一一年,尚游与槐佳佳从北京回到家乡天津,共同创立了好传动画公司。他们和当时的不思凡、饺子等创作者一样,希望打破国产动画以低龄观众为主的局限,开发出能吸引更多人群的自主创作项目。那个阶段,“国产动漫开始崭露头角”的萌芽已经形成,但多数人对动画产业未来的发展仍感到迷茫。

转折点发生在十二个月之后。那一年,一部叫做《十万个冷笑话》的动漫作品迅速走红。该作品大量运用了网络流行语和互联网段子,让视频平台首次认识到国产动漫所蕴含的巨大流量价值,纷纷开始加大对动漫行业的资金投入。与此同时,国内动漫行业的创作者们也首次在电视台之外,发现了动画作品新的销售途径。

不仅如此,由于网络筹款平台的普及,国内动画创作者能够直接与动漫爱好者建立联系并筹集资金,例如《魁拔》和《大鱼海棠》这两部动画,都曾通过向动漫迷发起网络筹款来筹集部分制作费用,即便筹款金额难以完全弥补制作开销,但这些作品在筹款期间所收获的动漫迷们的热烈支持,再次向外界证明,它们具备庞大的潜在观众基础。

市场反响迅速验证了这些作品的成功。2015年,《大圣归来》收入达到十亿。2016年,《大鱼海棠》收获五亿。2019年,《哪吒》斩获五十亿。

二零一四年,尚游联络了导演不思凡,彼此交谈持续了整个通宵,最终商议出要打造动画电影《大护法》。这部影片在艺术表现上相当特立独行,在推向市场时遭遇了不少波折。起初,尚游尝试对接了众多网络视频平台,但均未得到积极回应,直到转而接触光线传媒所属的彩条屋影业,影片才得以顺利进入电影院线放映。

尚游团队在创作《大护法》的三年时间里,与漫画家RC建立了联系,并成功与她达成合作意向,双方约定在两年之内,先由RC负责创作《大理寺日志》的漫画内容,随后团队会将这部漫画作品转化为动画形式进行呈现。不过,在正式开始《大理寺日志》的改编工作之前,尚游方面依然对资金来源存在顾虑。《大护法》电影上映后收获了8700万的票房成绩,这一结果最终为尚游团队提供了启动《大理寺日志》改编项目的决心和必要的经济支持。它能够补全一个尚未被涉足的领域,那些别人未曾做过的事,正是我们愿意承担的。尚游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这样表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