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过安检被笑没肉?网友:命运戏弄馋猪,笑翻众人
“报复性榴莲”这几个字一提,留言板立刻沸腾——谁不曾遭逢外皮厚实内肉稀疏的榴莲暗算?
扫描仪中那两个“中空强者”经X射线一扫,形状显现得十分滑稽,仿佛一则冷嘲:外壳坚韧足以抵挡子弹,内里却薄如蝉翼。
员工们立刻发笑,网友们当场感到尴尬:那根本不是榴莲,而是弄虚作假的榴莲。
别急着同情,评论区里全是“受害者联盟”。
有人展示刚买到的“感恩榴莲”,果肉饱满得让外壳难以闭合,用刀一划,香气瞬间弥漫整个空间;也有网友分享相似的“惩罚场面”,切开后发现壳内空荡荡的如同水族箱。
同一个世界,同一颗想逃课的榴莲。
为啥总踩雷?
简单说,榴莲就像开盲盒,产地、品种、采摘时间全是暗箱操作。
泰国“金枕头”很有名,但同一棵树上,早摘一周和晚摘一周,甜度会相差很多,差不多等于半杯奶茶的差别。
加上长途冷链,果肉缩水是常态。
你以为买的是“水果之王”,其实收到的是“榴莲壳手办”。
电商也卷起来了。
现在不少店铺直接挂“无肉包赔”,甚至直播开果,现场验货。
有测试者表示:在同一个店铺,先后进行了两次购物,一次是行善,一次是报复,结果主播当场出糗,网络用户纷纷发笑。
这种做法虽然算是一种模式,但至少敢于把失败的情况公之于众,这比以前那种蒙在鼓里买东西的方式要可信得多。
吃不到新鲜果肉?
别急,榴莲衍生品早就卷成宇宙。
榴莲口味的冰淇淋、糖块、干货等,连卖奶茶的店铺都推出了“复仇榴莲”特别产品,尝一口,奶盖融合了榴莲的香气,甜得让人忘却了果肉坚硬外壳带来的不安。
有人吐槽:这不就是榴莲味的安慰剂?
但安慰剂也分三六九等,选对了,至少不踩雷。
说到底,“报仇榴莲”是吃货的集体自嘲。
经历过挫折,感受过欢乐,当再次经过水果售卖处时,还是难以抑制地凑上前去嗅一嗅——或许这次是对方在回报从前呢?
终究,榴莲的神秘之处在于:你始终无法预料下一刀会带来愉悦还是不安,然而,总有人甘愿冒这个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