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段子怎么编?关键竟在于人设说了算

2025-09-25 -

王尼玛表示,评估段子的幽默程度并没有什么客观的衡量方法,因为发笑的感受原本就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情绪化色彩,因此评价的依据也必然是主观的。如果说要准确把握笑点,一方面需要天赋,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创作者的知识广度和个人积淀。然而,如果硬要将这种感受转化为具体的小窍门,那就相当于试图用理论去解析感性的事物,好比非要向伴侣讲明道理。

C结构,不跑题

《暴走大事件》的固定主编纸巾强调创作笑点时首重布局:“你要弄清楚采用的基础框架是什么,同时你必须对趣味性有基本把握。这两项条件达标后,最关键的是明确你讲这个梗或者撰写整个单口喜剧的意图,确立其核心思想。不少撰稿人容易在追求滑稽效果时,偏离最初的主题。这跟小时候写作文道理一样,跑题了的话,你文笔再好都白搭。”

表演经历丰富后,剧本内容不再包含全部台词,而是许多核心词汇,演出时会依据观众即时反馈调整内容顺序,每个场次都着重围绕某个中心思想,再加以发挥。

D短平快

孙瑞清特别指出了段子的特点:节奏要紧凑,内容要直白,效果要迅速。他提到,有些笑料虽然自认为很妙,但在现场观众却反响平平。沈楠(金星的助理)偶尔设计的包袱过于文雅,听众也难以领会。因此他们得出结论,段子必须简洁有力,不能拖沓。部分内容会被剪辑掉,但有时会保留下来,供金星审阅,看看讲的笑话是否引人发笑。

3人设的意义

段子可能雷同,但性格不同效果不同

观众观看脱口秀节目,不仅因为段子有趣,还取决于是否欣赏表演者本人。同一个段子,由不同人演绎,呈现出的效果或许天差地别。那么,这些表演者在节目中的状态,究竟是真情实感,还是精心设计呢?

把那个当作角色,其实就是演员本人的样子。从开始做节目到现在,一直戴着面具的王尼玛说,角色是喜剧表演里很关键的部分。段子或许相似,但个性总是各有千秋。当遇到某件事,具有那种个性的人会怎样应对,甚至是否应对,都反映出他的性格特点,这也是观众欣赏他的原因之一。

《暴走大事件》中极具辨识度的人物,除了王尼玛就是张全蛋了,这位“富土康质检小王子”其实是暴走漫画影视部一位工作拖沓的员工扮演的,但是大家普遍不记得他的本名,倒是那句口音非常特别的"!"才格外让人印象深刻。不过王尼玛在访谈时笑着调侃:“全蛋的性格,或许是因为长得不好看吧。”

用纸巾来打比方说明角色塑造为何关键:“假如王尼玛是个白痴,那么他谈论任何事物时认知都会很浅显,甚至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这就要求台词要通俗化、要条理清晰、要容易出纰漏。可是……令人头疼的是……他并非愚钝,反而相当机敏。因此……他的剧本创作难度极大。王尼玛接着说,表演者与作品总是彼此促进,唯有最契合的演绎才能带来最佳呈现。

大多数时候,喜剧表演者的形象是在反复的底层现场演出中逐渐形成的,但存在例外,比如金星。她没有设定形象,因为她本身鲜明的个性与威严就足够让观众留下深刻记忆。孙瑞清提到金星说过的一个情节:金姐有一次出席国际盛宴,她乘坐人力车前往,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归途之中,众人皆乘车离去,唯有她无车可乘,在北京的严寒中瑟瑟发抖,起初尚能从容前行几步,一旦转弯便冻得浑身颤抖,动作狼狈不堪。

4表演者的功底

即兴爆发最有价值,可遇不可求

那些零散的趣闻杂谈组成的《今晚80后脱口秀》,还有情节连贯的《金星秀》,以及舞台上的每一次脱口秀表演,所有这些节目都是依靠幕前幕后的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只有在聚光灯照耀时,掌控现场和即兴应变的能力才更能体现演员个人的实力。

王尼玛谈到,俱乐部脱口秀和节目脱口秀在应对观众反馈、把握进展以及视觉呈现方面,两者其实没有太大差异。最显著的差异在于节目能够运用大量视觉素材,包括影像资料,甚至借助短片来丰富内容,而俱乐部脱口秀则主要依靠表演者自身的表现力。纸巾进一步说明,现场脱口秀能够实现与观众的即时交流,而电视节目则无法与电视机前的观众进行互动。只能……装作在互动。而现场互动也可以带来更多临场变化。”

现场表演最关键的是:表演者的个人魅力不容忽视,假如能和观众产生共鸣,或许一个眼神就能引得全场发笑,可一旦失去连接,沟通便会变得十分困难,观众甚至可能对你产生排斥心理。这方面,金星凭借多年的台前经历和强大的舞台气场,从舞蹈演员转型为脱口秀主持人时获得了显著优势。孙瑞清还透露,他们先前构思的若干观点,对方未必会全盘接收,会依据对话情形随机应变,当场调整策略。

脱口秀艺人最舒心的表演场合还是线下场合,即便签约了写手,但线下表演时,他无需借助其他艺人的演绎来传达自己的见解:许多笑点都是即时捕捉的,说辞每次都有变化,包含间歇和体态。同一个笑话可能要讲数十次,到任何一处场地都是不同的,必须依据现场听众的反应来调整。

《金星秀》采用了主持人搭配助理的喜剧表演模式,沈楠作为金星的搭档,是节目的一大吸引点。他的角色为金星提供了互动和对话的伙伴,他提出的不同意见也提升了观众对节目的喜爱程度。刘嘉玲和徐帆来节目录制时,会优先找沈楠示好,因为沈楠可能会在背后发表尖锐的评论。私下里,大家称呼他为“补刀王”。此外,孙瑞清表明金星与沈楠的交流全无事先安排,“台上的临场发挥最为难得,创意迸发难以强求。节目仅设定基本脉络,她与沈楠的互动完全即兴。我们曾提议提前设计,但金姐并未同意。唯有当台上产生默契时才是最佳效果,否则容易显现刻意安排的痕迹。

5脱口秀的平台

行业急缺线下-网络-电视台的“晋升机制”

孙瑞清提及在《金星秀》录制之前,团队曾借助线下脱口秀《一笑值千金》来评估观众对金星及其脱口秀表演的喜爱程度:他们在上海人民大舞台安排了八次演出,门票销售一空。每次表演的段子会有十到二十个新增内容,现场也会依据每日情况做相应调整,不过整体内容里百分之八十是固定不变的。那场表演当年引发广泛关注,如今已发展为金星老师每年固定巡演的保留内容,足迹遍布全国多个城市。沈楠的鲜明个性促使金星调整了现场脱口秀的呈现方式,增设了专门的合作助理岗位。

先前他们曾制作过《金星撞火星》的网络版本,那个阶段属于尝试探索,目的是积累经验并探寻规律,为后续推出线下版《一笑值千金》奠定基础;当《一笑值千金》收获观众好评后,他们才开始与各大卫星电视台商议《金星秀》的节目策划。

《金星秀》并非纯粹的单口喜剧节目,金星转型为脱口秀主持人的成功案例也难以被效仿,但是从线下到网络再到电视台的“成长路径”却是脱口秀行业急需的。对于许多喜欢脱口秀和单口喜剧的普通人而言,他们的职业前景仍然模糊不清——由于整个产业尚未成型。

从校园的公开表演到北京胡同中招揽观众的剧场秀,从担任黄西的初始助阵者到成为恒顿文化公司的签约笑匠,逐步涉足了国内单口喜剧的所有发展阶段。他由线下转至线上,也遭遇了所有逐级上升的喜剧表演者都必然要面对的转型,从“不论档次如何,无论是否庸俗,首要任务就是逗乐台下的听众”,逐渐转变为避开所有敏感话题,着重表达人生体会,“让听众觉得笑点蕴含哲理,或者具有针砭时弊的价值”。

制作网络节目或电视节目时,笑点不再是全部的吸引点,还有许多节目形态的构思和革新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从2013年制作单口喜剧节目至今,王尼玛坦言现在也在小心地探索电视领域,他认为最困难的地方在于构思,构思不只是产生念头,更包含想法的呈现方式和节奏,这才是完整的构思。

【快问快答】

Q:如何进入脱口秀产业?

王尼玛进入脱口秀行业,时间点可以追溯到第一季《暴走大事件》的播出,他最初从事的是暴走漫画的创作,后来又着手尝试制作暴走动画,由此促成了《暴走大事件》的诞生。

纸巾:从第二季大事件开始。

2014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一场喜剧表演,我恰好在附近,出于好奇前往观看。表演环节结束后主办方设置了即兴表演环节,我参与其中,此后便被邀请加入团队共同演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