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助动车竟被爆改成共享充电宝专车,太危险
近来,部分群众注意到,在人流汇集的地点,有较多电动自行车长时间静止停放,这些车辆后座配备了共享充电宝取用装置,形似流动的充电宝服务点。这种经营模式究竟有何特点,此类街头充电宝服务是否潜藏风险?
8月4日清晨,管理人员在地铁14号线浦东南路站一号口检查时,再次发现了一辆经过改装的共享充电宝专用车,该车辆是电动自行车类型。后座上放置着租赁设备,设备上插着8个充电宝。通过扫描设备上的码,管理人员核实了该装置的商业用途。“该装置能够扫码,具备租赁功能。”
执法人士透露,今年夏季至今,他们于陆家嘴“三件套”等热门地点周边,多次发现电动自行车长期停驻,其车后座加装了共享充电宝租赁设备,用以招揽游客扫码租用,但这些电动自行车大多已接近报废状态。市容管理部门指出,这种看似创新的经营模式,涉嫌违反占道经营的相关规定。车子停着,其实已经占用了市中心区域本就紧张、物资稀少的停车点,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分队长张宁说明。
问题不单体现在违章摆摊,记者在管理队伍里发现了上周五被扣下的另外两台改装车辆,附加的装置和电线外露,经过日晒雨淋变得相当陈旧,随时有短路或者着火的可能性,而且因为设备占位较大,改变了车子本身的平衡点,也可能随时会倾覆。“这是用蓄电池给机箱提供能量的,改装的线路都是自行安装的。哪台带蓄电池的车辆里装有两个蓄电池的?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小队长李定海表示忧虑,这辆车如果起火,将会导致邻近车辆也跟着燃烧。
部分居民也反映,曾碰到过这类经过改装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车,对于其安全性表示忧虑:这种车辆确实非常危险,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
记者查看了某个充电宝租赁装置的网址,该网站说明租赁设备适合放置在餐厅、影院、商店等经营场所,不过这些位置通常需要缴纳场地管理费用。为了节省这笔开销,有些人开始考虑利用废弃的电动自行车。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副小队长孟飞越说明运作方式:购置一辆旧式电动代步车费用大约几百元,接着在相关网络站点申请成为代理商并获取一个储物箱,同样需要几百元,最后挑选客流量旺盛的地铁站入口开展业务。
在小陆家嘴地区,仅今年3月以来,这类共享充电宝专用车辆已被查获超过三十部,执法部门对部分前来认领电动车的个人实施了处罚措施。有位姓周的男士表示,他的设备收费标准是每半小时收取三元,最终他因违反《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收到了一张金额为154元的罚单。
罚款金额仅有百元左右,但执法人员却可能耗费一个多小时,逐项核实违规情况;对于未当场找到当事人的,车辆被暂扣后,还需张贴通知,告知当事人前来缴纳罚款并取回车辆。二手购置的电动车价值普遍不高,部分投放者会直接放弃认领;即便有人前来认领,也不乏对执法工作不配合的情况。
那么,电动自行车上装的共享充电宝租赁装置具体由谁负责管理呢?提供这些设备的一方是否有相关的规范约束呢?记者尝试联系了美团充电宝的代理商,但接听的却是自动应答系统。
两分钟过后,有位声称来自美团充电宝的人联系了,他说明加盟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后续利润可以按照二八比例进行分配。关于安装在电动车上的充电设备,对方指出,他们的条件是安装位置需要稳固,但也提到有些人可能会进行电动车改装的违法行为。那些改装都是内部人员操作的,属于违规行为,一旦被发现将会受到处罚,相关账号也可能被封禁。这位工作人员反复申明,点位务必维持原状,倘若发生位移,系统便会生成任务。
美团方说明,一些街道出现了电动车额外安装的共享充电设备,这属于代理商私自设置的违规行为,并非美团直接运营,公司将对代理商进行更严格的指导,同时增加实地检查,一旦发现此类违规现象,会马上找到相关代理商并责令其改正。
这种租赁充电宝的“专车”存在占用道路资源的问题,而且它们是用旧车配上电池改造成的,这就带来了更大的火灾风险。所谓的方便,不能只对某个公司有利,更不能牺牲公共安全。为此,出租这些箱体的平台必须承担起主要责任,毕竟箱体上印着的是它们的标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