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氏:多源流古老姓氏群体,却未进中国大陆百家姓前八百位?
复中翁不仅指导他专心学习,还要求他“深入考察民间情况”。刘洵“才能出众,勤勉好学,但也喜欢结交江湖朋友,热衷于斗鸡赛马”。有空的时候就四处游荡,所谓“遍访各个陵墓,走遍三辅地区(长安周边区域)。因此,他全面了解民间的不法行为,官吏治理的优劣。”所以,在刘洵不久登基为帝之后,便成为一代贤明君主,被追尊为汉宣帝。中国历史上,皇帝去世后获得“宣”字谥号的并不多见,刘洵符合“中兴”汉室的资格,因此汉元帝刘?#93;用“宣”字作为他的谥号,这个情况被史书记载下来,史书记载:“汉宣帝出身民间,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辛,霍光去世后,他开始亲自处理政务,专心于治国,每五天参加一次朝廷会议,从丞相开始,各级官员都各自履行职责,向朝廷汇报事务。陈述他的言论,检验实际工作成效。等到他担任刺史、守相职务,就亲自去探望询问。观察他行为动机,退下后考察他的实际做法,来验证他的言论。对于名声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必定能了解他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经常说:百姓之所以能安心耕种田地,没有哀叹和怨恨的情绪,是因为“政事公平”“诉讼得到公正处理”。与我一同做到这些的,大概只有那些地方长官了吧!郡守与省级长官的实物俸禄,每月为粮米二千担,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如果频繁更换这些长官,下属就会感到不安。百姓知道长官不会轻易变动,就不会被欺骗,从而服从其教化。因此,对于治理有方的二千石官员,朝廷会颁发玺书予以鼓励,增加俸禄并赐予金钱,有的还会被授予关内侯的爵位。当公卿职位空缺时,就会选拔那些被长官推荐的官员,按照顺序加以任用。正因为如此,汉朝时期的优秀官吏才得以兴盛,被誉为中兴时期。汉宣帝登基成为皇帝后,对老师复中翁表现出极高的敬意。没过多久,复中翁就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从此下落不明。汉宣帝在位十一年后,由于一位老宫女的供述,汉宣帝得知二十多年前在掖庭担任过皇帝乳母的老妇,曾描述过当年汉宣帝身陷囹圄的遭遇。汉宣帝顺着这条线索追查,最终找到了那位乳母,这才明白一切都是邴吉的功劳。史书记载说:皇帝亲自询问后,才意识到邴吉曾有旧情,而邴吉始终守口如瓶,因此皇帝对他十分器重。汉宣帝早年跟随复中翁研习《诗经》,因而从典籍中引出“无德不报”的论述,以此册封邴吉为侯爵。对于当时护驾有功的宫女及乳母等人,皆给予丰厚的赏赐。然而,在册封侯爵的关键时刻,邴吉突患重病,汉宣帝深感忧虑。夏侯胜便进言道:“积有阴德之人,必能享有福禄。如今邴吉尚未得报,此非真正的死症。”不出所料,不久后邴吉便痊愈了。汉武帝病危之际,将年仅十三岁的皇储弗陵托付给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匈奴籍的金日碑以及上官桀。这位皇储日后即位为汉昭帝,他天资聪颖,但不幸英年早逝,在位仅十三载便驾崩,并且没有留下子嗣。霍光召集大臣商议,决定拥立刘氏宗族中的昌邑王为新君,然而不足一年,霍光等人便察觉这位皇帝沉溺于声色,荒废政务,于是与朝中重臣商议将其废黜,但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继承皇位。就在此时,邴吉向大将军霍光进言道:国家社稷、宗庙祭祀以及万民福祉,此刻全赖将军您一念之间,而汉武帝的曾孙,名字为“病巳”的年轻人,如今已年满十九岁,现居于掖庭宫外祖家中。精通经典著作,如诗经、论语、孝经等,具备优秀品质,举止得体,言行和谐。希望将军能够做出重大决策。因此,“光会丞相以下,商议最终人选。”刘洵得以继承皇位,成为大汉的统治者。刘洵的身世充满波折,并非出身名门望族,因而后来能够成为汉室王朝的杰出君主,他所有的个人经历,以及接受的教育,可以说都是邴吉一手造就,经由多方极力引导,最终将一个刘家孤儿培养成一代圣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