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季]初听老公老家方言,我为何笑话百出?
许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记得初次跟随丈夫前往他的家乡去领结婚证的场景,当时我在那里出了不少糗,但如今回想起来,内心充满温馨。
我和伴侣来自不同的地域,我属于远行他乡,起初并未过多思量,认为彼此性情相仿,况且他相当体恤我,时常关怀备至,这样便觉得已经足够。这段马拉松式的交往持续了许久,在长辈的敦促下,我们决定缔结婚姻。
那是初次造访丈夫的故乡,记不清抵达家中的情景,只晓得众多亲戚已经等候多时,我仿佛成了某种待检阅的物件,全身都被打量个遍。记得丈夫的姑姑,虽已年过半百,却对我赞不绝口,不住口地夸奖我这新媳妇生得多么清丽,其实不过是些应酬的客套。听到这些话,总觉得有些不自在,还以为老人家年事已高,听力出了毛病,听岔了词儿。心里嘀咕着,我明明是他家的人,怎么眨眼间就变成了他亲姐姐的配偶呢?我扭头对姑姑讲,你弄错了,我是xx的妻子,不是他姐姐家的亲戚……姑姑听得稀里糊涂,旁边的大姐姐却笑得前仰后合,我完全摸不着头脑。
他后来告诉我,在他家乡那边,秀子就是妻子的叫法,那是一种地方说法,我听完又好气又好笑,当时觉得特别没面子,如今他偶尔还会拿这个来逗我。
我们华夏的语言确实内涵丰富,相同的词汇在不同地域的口语中又有着不同的含义。动人的小片段,往往预示着美满的序幕。
图文均原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