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为啥是成都造?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缘由?

2025-10-18 -

最近,《哪吒2》取得了中国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这部影片的突然成功,确实让世界电影界感到十分意外。人们不仅关注影片的故事情节,还挖掘了“哪吒”背后的故事——这位刚刚跻身百亿票房影帝的角色,其制作团队来自成都

成都实际上一直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非只有“哪吒”一个案例。前些年引起广泛关注的《十万个冷笑话》《镇魂街》《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热门动漫作品,都带有成都的印记,就连当下最受欢迎的手机游戏IP《王者荣耀》,也是成都打造的。

成都影视、游戏及音乐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引发人们思考,为何四川这样一个位于内陆西部的城市,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马铭悦摄

文创发展需要庞大产业体系支撑

成功的电影和电视剧在全球范围内屡见不鲜,它们的存在证明了优质知识产权需要深厚的文化产业作为基础。一个强大的知识产权,其构思阶段、影片制作过程、视觉特效生成、动作捕捉技术运用以及后期渲染环节,都必须由产业中的各个环节依次实现,这构成了文化产业内的完整运作机制。

成都成为热门地点的原因很明显: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拥有非常出色且全面的体系,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处于顶尖水平。

最近,记者亲自前往成都高新区考察时了解到,与《哪吒2》的首家出品方可可豆动画仅相距百米之遥的地方,坐落着负责申公豹部分制作的千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再走五分钟路程,即可抵达承担特效工作的墨境天合成都公司。作为发行方之一的成都自在境界公司同样位于该区域附近,画心科技、云海天聚、炬煋文化等多家制作企业也都在成都设有基地。

据消息,成都市有文化创意公司上百家,去年的文化创意领域经济总量突破两千八百亿元。这样的繁荣发展局面,就算没有《哪吒2》问世,也必定会催生出其他广受欢迎的作品。

然而,构建产业架构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却十分困难。文化创作类公司与科技研发类公司存在相似之处,它们都属于需要耐心的项目,就是发展过程缓慢,初始阶段必须不断追加资源。

例如《哪吒1》在缺少宝珠加持的情况下,从剧本创作到制作全过程持续了五年时间;《哪吒2》又投入了五年半的工期。这个阶段里,"哪吒"系列的核心团队在没有其他项目支撑的境况下,仅能凭借市场的接纳度和政策的扶持勉强维持运营。这恰恰体现了成都能够吸引众多数字文化创作公司落户的部分缘由。

观众在哪吒雕塑前打卡拍照

墨境天合成都机构展示着他们曾经参与打造的影视作品宣传画,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石青川拍摄

“巴适”成都,人才友好

一个产业体系的基础在于众多小型企业,特别是文化领域的公司,它们规模普遍有限,而成都的创业环境对这些公司非常有利。

受相关政策推动,众多文化创作公司搬入数字文化产业园区,能够获得房屋租赁等运营开支的优惠待遇。园区内部分企业表示,在缺少新作品发布期间,他们的影视制作机构得益于租金减免,得以维持运营数月之久。

此外,对于视人才为根本优势的文化创意行业而言,招徕专才并保持人才队伍稳定至关重要。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相比,成都的生活开销和办公费用更为经济,并且融合了“悠闲生活”与“迅速进步”的两种特点。当地宜人的自然条件和流行的休闲氛围,非常契合需要长期培育以及确保人才队伍稳固的文创事业。

良好的文化氛围多种多样、包容性强,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加上有力的政策支持,一起形成了当地出色的商业环境。很多文化创意公司称赞成都高新区管理部门不随便打扰企业,但每件事都有人回应。

比如,在了解企业想法、熟悉市场情况之后,成都拟定了《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未来五年发展蓝图,高新区也发布了当地公司称作“数字经济二十六点”的《促进数字经济相关行业重点方面高水准发展的若干措施》。

现在,成都已经对全部数字文化创意行业进行了系统构建,涵盖影视动漫、网络文学、数字音乐、电子竞技及装备制造、数字媒体与文博等领域。此外,成都还打算开发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成都原创”“成都制造”文化产品,并促进这些产品走向省外乃至国际市场。

"哪吒"的走红,彰显了这片土地文化生机与创新活力的蓬勃景象。随着中国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未来五年到十年间,中国定会涌现出更多文化佳作走向国际舞台。(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石青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