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诗词中的端午节,领略别样节日风情
竞渡诗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要对这样的场景进行赏析,端午节的时候赛龙舟,那场面热闹得很不一般。鼓声响起来被擂动,众多船只一起出发,它们你争我抢不甘落后,把水鸟吓得惊慌失措四处乱飞,目的仅仅是为了去夺得锦标 。
和端午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欣赏分析,在进行赛龙舟之时为屈原所遭受的冤屈这种情况感觉到哀伤悲痛,忠诚的魂魄一旦离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哦。楚国走向了灭亡的结局,自身也随之消逝陨落了呀,到如今还剩下什么存在着呢,唯有关系他的名作《离骚》仍然在被人们传颂罢了。
浣溪沙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品鉴、欣赏:欢欢喜喜地度过端午这个传统节日,必然是避免不了依照民间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用彩色的丝线缠绕在如玉般的手臂上,把小小的符篆挂在像云朵般美丽的发髻上,相互致以节日的庆贺祝福。
渔家傲欧阳修
五月之时,榴花呈现出妖艳且烘烤般的状态。绿杨受到雨水的影响,带着雨滴垂落下极重的姿态。有五色崭新的丝线缠绕着角粽。送至金盘之中。生绡制成的画扇上盘绕着双凤。正是那浴兰的时节开始有所行动之时。菖蒲酒味道美好,共同举起清酒杯。叶子里面的黄骊时不时发出一声鸣叫。仍然处于瞢忪的状态。轻易地惊破了纱窗内的梦。
鉴赏:石榴花朵绽放之所届季候 ,垂柳遭遇上细雨而被沾湿 ,其枝叶呈现出低垂浓重之状态 。人们运用色彩斑斓的丝线去包扎呈多边形状的粽子 ,将其煮熟之后盛放在镀有金色的盘子之中 ,送去给居于深闺之内的女子 。
念奴娇张榘
楚湘以往的习俗,记载着将包黍沉入水流之中,以此来深切怀念忠诚有气节之人,是谁如挽起汨罗那千丈白雪一般,把那冤魂离别之状彻底洗去,从而使得小孩的手臂上缠着红丝,这样的美好故事年年都被人们传颂,还有龙舟竞渡的场景,人们举旗擂鼓,尽显骄纵气势 。
什么人会去念及词客的那种风流,在菖蒲与桃柳的情境下,回忆起闺门中的布置摆放,咀嚼着徵音、含着商音来陶冶高雅的兴致,怎么能比得上当年那般的欢娱喜悦呢,在有青杏的园林里,准备着一樽用来煮熟的酒,用它来当作浇灭凄切之情的东西,南风应该是能够理解的,会把你的愁绪所系的衣袖吹裂 。
喜迁莺黄裳
方才梅雨时节初停。先是绛红色花蕊般的海榴花,正处于竞相开放的时段。那用角黍包裹着金色,香蒲切割成玉状,到处都是精美的盛宴排列着。比试精巧技艺全都输给了少年,有少女用玉腕系上彩丝结成一对一对。将彩船停靠,观看龙舟两艘两艘,在水波中心同时出发向江心。奇妙绝伦。难以描绘之处,激起的浪花,飞溅成为湖面间如雪般的景象。画鼓声响如雷鸣,红旗飘动似闪电,争夺完锦标才结束。望向水中天色已黄昏,仍然看到朱帘高高挑起。归来的船桨划得晚,载着十里荷花,还有一弯新月。
花心动史浩
槐树之下夏日树荫浓郁,竹笋长成了竿子,红色石榴正好能够攀爬折取,菖蒲切碎如碎琼,角黍堆积似堆金,又到了欣赏一年一次佳节的时候,珍贵大酒杯相互劝酒透着殷勤之愿,把玉腕伸出,将彩丝结成两个,最好的情况是,龙舟竞相争夺,锦标才彻底结束 。
这个意思凭借谁去跟谁说呢,两岸一片纷繁,游玩的人们强行生出差别,胜利与失败既然已经分明,一些悲欢离合,经过眼前全都归于休止停歇,到最后都是一种强硬的气息,最初没有领悟,本来就没有生灭,看透彻了,哪里还需要再去寻求指点诀窍。
贺新郎许及之
于荆楚之地传下来之久远习俗,正当江城处于梅炎藻夏之际,从而构成重午之景,门上艾草与钗符与之有何关联呢,交付给那些愚笨的孩童与女孩,耳朵不去听湖边鼍鼓之音,独自点燃炷炷炉香使衣服变得湿润,面对潇潇而下的翠竹全然忘却暑热,时而展开书卷,诵读离骚之语。
西方山脉的暴雨无法阻挡新近涌起的愁绪。询问那楼头之上,感到登临疲惫的客人,有谁会怀着古人的情怀。回首望去,那独自清醒之人如今身在何处,只能徒然地将清醇酒浆洒出。那酒浆荡漾不到,潇水湘江的江中小洲。我又即将前往湖南之地,已然做出安排,凭吊屈子并嘲讽那江上渔父。你若有话语,只管吩咐。
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处州禁竞渡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午日观竞渡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五日(选一)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节令门端阳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日赐衣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齐天乐杨无咎
黄梅雨疏疏数点,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荆楚风物依然,衫裁艾虎,更钗凫画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人走了的沈湘已远去,劝你不要对着酒,感慨时势怀念古人。慢悠悠婉转莺啼喉,轻轻敲着象牙板了,比读离骚的章节句子还好。荷花香气暗暗传过来。渐渐引人进入乐陶陶,醉乡的最深处。卧着听江头,画船喧闹声叠起鼓声 。
菩萨蛮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端午小知识
纪念屈原之说,是大家都知道的,端午节另有曹娥、伍子胥、勾践等传说,现代学者还提出祭祀龙图腾说、上古逐疫说等,从起源来讲如此。端午节有端阳节、重午节、夏节、天中节、龙船节、天医节、菖蒲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称呼,甚至还有女儿节、诗人节等叫法。这些叫法,都有其缘由。说到端午节的节俗,那就更丰富多样了。在温州鹿城区一带,如同古人端午时炼剑、制药那般,再如用药汤沐浴、饮雄黄酒、菖蒲酒、系五色线、挂香囊,更有最为热闹的龙舟竞渡等等,端午节像清明、中秋、春节一样,被视作一年中颇为关键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存在“三日重五,五日年”这样的说法 。
驱邪避毒
古时,人们大多认为五月属毒月,五日乃恶日,《吕氏春秋》内《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于五月需禁欲、斋戒,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出生,其祖父于是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出生,自幼寄养在宫外,人们过端午节主要是为回避邪气,祓除不祥,这是端午节最原始的核心因素,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悬蒲挂艾
明《弘治温州府志》记载,“是日”,有在户上插菖蒲蒿艾之举,同时还有饮菖蒲酒之事。旧时城区各户,皆于自家门上、床头、窗前等地方,悬插菖蒲、艾叶,以此来驱鬼。更有那样讲究的人家,除进行悬蒲挂艾的行为外,或者自己画画,或者请道人,在黄纸上用朱色,画钟馗像,同样是用来驱鬼避邪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