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成为“地域黑”了吗?

2024-04-20 -

贷款与签证、网络诈骗一样,成为歧视福建人的“新武器”。 事实上,不仅仅是福建人,河南、安徽、东北等地的人遭受歧视的案例不计其数。 地域偏见普遍存在,并不是中国特色。 然而,制度设计和政治资源的地域偏见,使中国成为地区歧视的重灾区。

江苏地域黑_地域黑江苏的段子_江苏黑梗

“为什么上海的银行拒绝向福建人提供贷款?” 福建的一位黄先生近日向媒体爆料,自己已在上海落户,但由于身份证号码三位数仍是福建代码350,因此被一些银行工作人员拒绝购房贷款申请。

据媒体调查,几年前,不少在上海从事钢贸业务的福建人向上海银行骗取巨额贷款,但后来无力偿还,造成大量坏账,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上海多家银行。 因此,“不给福建人贷款”似乎已经成为上海一些银行的“潜规则”。

地域黑江苏的段子_江苏地域黑_江苏黑梗

中国的地域歧视始于先秦时期

区域歧视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 外国人也有浓厚的地域情感。 美国南北以及各州也互相嘲讽。 例如,有些州被称为“牛仔”和“乡巴佬”;有些州被称为“牛仔”和“乡下人”; 在英国尤其如此。 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相处并不融洽,但他们都认为爱尔兰是一个养猪的吝啬国家。 法国巴黎甚至称非巴黎人为外省人。 西方国家中地域歧视最为严重的意大利,南北水火不相容。 南方人觉得北方人不懂生活,北方直接攻击南方是非洲……

但与中国相比,这些国家的地区歧视较弱。 毕竟,中国有地域歧视的传统,从先秦时期就开始了。 先秦学者的著作中,有很多嘲笑某个地方的人的笑话,而这些笑话都指向当时的宋朝(在今天的河南省)。

江苏地域黑_江苏黑梗_地域黑江苏的段子

《列子》曾说,宋朝有人冬天晒太阳,感觉很舒服,就想把这“享受秘方”献给国王,他们有信心收到丰厚的报酬; 《庄子》说,宋代有人善于制作衣帽,到越国经商,企图发财。 结果,越国人都是短发、纹身的男子,不需要衣服和帽子,因此损失惨重。 《韩非子》中,还有一个宋朝人,不听邻居的劝告,没有及时修复阴雨天气。 墙壁被破坏,他的家被抢劫。 相反,他怀疑小偷是好心给他出谋划策的邻居……而像等待事情发生、拔苗助长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宋朝人的身上。

先秦数百位学者的学术观点和政治观点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对宋人的态度却十分一致。

除了宋朝之外,另一个地域歧视的主角就是郑国(在今河南省境内)。 最著名的故事是“郑人买鞋”和“买一株还珍珠”。 虽然也有贬低楚人、齐人的笑话——“刻舟求剑”者是楚人,但为数不多,也不如宋、郑之人那样轻视。 有时在不同的作品中,明明是同一个故事,主角“宋人”却变成了“郑人”。

先秦以后,直到北宋时期,中国的地域歧视才达到高潮,尤其是南北之间的相互歧视。 出生于陕西的著名宰相寇准认为“南方国家多有冠儒,不宜”。 他甚至极力主张,在状元最后选拔期间,应该让南方的考生更多地选择山东平度的考生。 人们便夸道:“我们为中原争了头奖”。

江苏地域黑_地域黑江苏的段子_江苏黑梗

到王安石变法时,这种歧视已经公开化了。 因为主张改革的都是南方大臣,保守的都是北方大臣。 山西人司马光说王安石“心机如福州”。 这是对福建人的公然歧视。 还有一位不主张改革的知识分子刘智。 宋神宗问他是否认识王安石。 他总是夸奖你。 刘志不买账,说我是河北人,跟他不熟。

宋代史书中关于北方风俗的记载是“淳朴忠厚”、“猛烈忠厚”、“勤劳耕作”。 以下是关于南方——浙江两省的真实情况:“善于进取,急于求利,奇艺奇巧无人不知”,广州在南方“民为轻狂”,在江东“风俗骄脆”,苏州“骄奢”,长沙“长沙人最喜诉讼,难治”,四川荣州“名倒礼节”。未知”...

江苏黑梗_江苏地域黑_地域黑江苏的段子

中国成为地域歧视最严重的国家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地域歧视根本不被重视。 文学艺术作品和公共空间充满了各种地域性的嘲讽,甚至还有对残疾人、病人等弱势群体的嘲讽。 但当歧视走向自身时,就变得特别敏感。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多达30.6%的人认为自己身边存在地域歧视。 与此同时,中国的地域歧视也存在着明显的“歧视链”。

目前最明显的歧视链条就是“城市对农村的歧视”。 这种歧视源于城乡二元体制。 城市人是吃“商品粮”的上层人群,这种不平等由此延续。 在上海话里,一直有一个最显着的歧视性词语之一:“乡下宁”,意思是乡下人。 中国青年报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40.3%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人”一词仍存在模糊性,53.9%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人”与“城里人”仍有差距。巨大的。

另一个重要的歧视链条是“当地人歧视外地人”。 这种歧视在过去30年里一直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最典型的就是2005年深圳龙岗警方悬挂的“坚决打击河南敲诈勒索团伙”的横幅。不仅在深圳,河南人走到哪里,当地人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这已经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 。 著名顺口溜:“十亿人被九十亿骗了,河南人当教练,总部在驻马店”。

同样的还有安徽人。 由于安徽人大量到上海打工,所以被上海当地人称为“白湾”(安徽省的简称)。 但现在,很多大城市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歧视,不再局限于针对特定的地理群体,比如北京人口中的“老外X”、上海人口中的“硬盘”。

还有“富区对穷区”的歧视,这是最古老的地区歧视。 在中国,这种歧视不仅存在于省际之间,即使在一个省内,也难免因为经济状况而被踩踏。 例如,在江苏省,长江南岸的城市比长江以北的城市富裕。 这就造成了“苏南人”和“苏北人”之间的歧视。 江苏省也被称为“内乱最严重的省份”。 。

与此同时,“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歧视”依然存在,上海和广东这两个相对发达的地区就受到了歧视。 1990年,电视剧《欲望》风靡全国,尤其是华北地区。 电视剧中唯一的反派是以上海男人的形象塑造的,他的名字叫王虎生。 自《欲望》以来,出现在影视剧、春晚小品等场合的上海人形象大多是自私、大大咧咧的。

地域黑江苏的段子_江苏地域黑_江苏黑梗

春晚舞台上,广东人的形象基本可以概括为普通话差、傻、俗气……而出现的人物主要是暴发户、骗子。

近年来,因一桩案件而出现对整个地区的歧视。 上面提到的河南就是一个例子。 此外,福建全省和广东电白也成为电信诈骗的目标。

中国为何成为地域歧视的重灾区?

地区歧视在世界各地都存在。 为什么在中国最为明显? 不仅因为历史传统,也因为现实因素。

区域歧视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受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的客观差异由于人们的刻板印象而变成了区域歧视。 中国地域歧视最明显的特点是,其原因并不归咎于个人原因,而是更多想象的地域、环境等社会因素。 全省人民常常受到指责。 这种标签导致了地域歧视的盛行。

同时,区域歧视虽然与各地区的当地传统和文化差异有关,但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最为密切。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被歧视一方的经济水平往往都比较落后。 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人民的“厌贫爱富”心理。

只要经济条件改善,经济基础带来的地区歧视最终会被淡化和解决,但人为的地区不平等却不会。 许多中国特色的区域歧视,如城市歧视农村、中央政府歧视地方等,并不是因为经济水平的差异而出现,而是因为歧视制度的存在。 比如,很多地方的外来人口管理政策,强化了地区差异。 无论是教育、就业还是社会福利的各个方面,这些制度都会造成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基于原有的地区偏见,也会引发地区间的相互敌视。 就像京城很多卖冰棍的人一样,他们看不起外地人,不管你是工作的还是旅游的。

据英国笑话百科全书称,利物浦因少龄母亲问题而成为地区歧视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在中国,这样的地方往往成为河南、安徽、苏北……这些笑话很受欢迎,会加深人们已经形成的地域偏见。 媒体在新闻报道中选择性强调地域背景也会助长地域歧视的形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