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生前提出了“大国学”的理念
生前提出“大国学”理念
近年来,记者多次采访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关门弟子、中央电视台“百家论坛”主讲人钱文忠教授。 他在讲话中对恩师季羡林先生的教诲充满感激,并就季羡林画作被盗出售案中对北京大学处理季羡林藏画不当的行为提出了一些看法。
昨晚,记者试图联系钱文忠本人,但无人接听他的手机。 最后,记者联系上他的助理,助理告诉他,钱文忠正在北京的“百家讲坛”上录制《弟子规》。 当他听到这个坏消息时,他立即赶到301医院,见到了季羡林先生唯一的儿子季成先生,并与季羡林先生身边的工作人员见面。因为悲痛,他不愿接受采访。 但这些都不重要。 昨天下午15时30分,钱文忠在博客中向世人通报了季羡林先生去世前后的一些情况。
季羡林去世前半年过得很幸福
钱文忠在博文中称,昨天一早醒来,季羡林老人就感觉眼皮无力,心情不好。 8点左右,季成先生赶到医院,301医院医护人员全力抢救。 不过,老人毕竟已经年近百岁了。 昨天上午9点,一小时后他去世了。 “季羡林先生漫长一生的最后一段时光是幸福而满足的。”
钱文忠透露,季成先生近几个月一直在照顾、陪伴季羡林先生。 老人心情很愉快,胃口很好,还爱吃胡萝卜和羊肉饺子; ”精神也很好,前不久他接受了央视王小丫的采访,采访中他对着镜头说话,思路极其清晰,逻辑严密,持续了半个多小时。他自己也多次说过说这六个月他过得很开心。”7月10日下午,季羡林先生还亲笔题词。 为孔子电视台撰写《臧克家故居》、《弘扬国学,世界和谐》,为汶川广济学校撰写《抗震救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等。 16:00至16:30,吉成先生还为老人按摩手臂。 老人精神依然很好,有说有笑。
钱文忠认为,作为一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从未停止过思考。 “他目前正准备提出‘大汉学’的概念,老先生认为我们应该用这个概念。‘大汉学’包括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财富,特别是藏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 “大国学”还应该包括历代中国人向世界学习的文化成果。”钱文忠说,季羡林先生最近也非常关注私塾。 他授权某知名私立大学筹建“大国学研究院”,并建议私立大学也应该办人文学科。 通识教育中心。 原定于8月份揭牌并正式成立。记者袁毅
新兴出版社去年出版了季羡林散文集《真理能走多远》。 钱文仲特意为其恩师季羡林的代表作作序。 在《从今以后,我为你而活——纪念季羡林先生》的序言中,他透露了自己学生时期亲眼目睹的季羡林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
尊师重友,奖励后进生
钱文忠回忆说,比他年长的人——冯友兰、王力、陈岱荪等人,比季先生高一代人,当时都还活着,季先生很尊重他。 1990年1月31日,钱文忠陪同季羡林到燕南园向冯友兰、陈岱孙、朱光潜先生的夫人拜年。 道路上覆盖着薄冰,天气非常寒冷。 当时已八十多岁的季先生一路上用平和深情的语气称赞三位老先生的学问和品行。 在三位学者的家里,“季先生站得笔直,坐在旧沙发的一角上,恭敬地祝贺新年”。
北京大学有许多成就突出的中年专家、学者。 他们的资历和地位自然是无法与季先生相比的。 季羡林对他们从心底里爱戴、尊敬,不遗余力地赞扬他们。 钱文忠回忆说,他和季先生一起在办公楼附近散步。 恰巧中文系的邱锡贵教授低着头缓缓走在前面,大概是在思考什么。 纪老也放慢了脚步,低声对钱文仲说道:“你知道吗?邱先生,古书法专家,专家。”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竖起了大拇指,微微晃动。 有一次,刚刚在四川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朱庆之请季老师和北京大学中文系蒋少宇教授写推荐信。 季先生书写并封印,命钱文仲交给江教授。 四十多岁的江教授打开一看,愕然道:“季先生为何这样写?我该怎么办?” 原来,季先生在专家推荐栏的底部方框里写下了自己的看法。 这样一来,江教授就不能在季先生身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了吗?
季老不遗余力地奖励后进生。 不管多忙,他总是愿意为他们的书写序。 季老还常常在为某人写的序言中列出一长串年轻人的名字,免得人们不知道。 至于给年轻人看稿子并推荐出版,那简直是老生常谈。 一年假期,钱文忠没有回上海,躲在北大。 有一天,钱文忠拉上窗帘,关上门,点上蜡烛,看书。 他隐约听到走廊里有沙沙的声音,然后有人敲门。 打开门,原来季老师担心钱文忠,在助教李正的陪同下,特地来请他吃饭。 那些年,钱文忠经常在季先生家里吃饭,也经常陪季先生参加宴会。
季羡林看管学生行李的故事有一个著名的故事。 钱文忠说,季老师穿着很朴素,在学校里经常被视为老工人。 纪老会不止一次被前来报到、看管行李的新生拦住。 季先生总是留在原地为他们看管行李,有时一次看管两个小时。 自然,两三天后,这些学生就会在北大迎新会上看到季羡林校长坐在讲台上。
钱文忠表示,北大司机班的司机都愿意为季先生服务。 为什么? 季老每次都会给他们准备一些小礼物,比如从国外带回来的香烟,这在当时是比较少见的。 几位司机告诉钱文忠,他们接的重要人物几乎都不怎么跟他们说话。 当他们回到家时,他们就独自离开了。 只有季老从车道上下来,没有说谢谢,只是站在门口看着车子开走。 赶走。 这一点让他们非常感动。
季老本人生活简朴,但他的慷慨却没有多少人知道。 给家乡小学寄钱、送书,对季先生来说是常事。 即使是在家工作但离开了的保姆,如果他们喜欢学习,季老师也会支持她。钱文忠清楚地记得季老在他办理的一张汇款单上写的字:“这些帮你读书的钱,都是爬山挣的。”网格,一切都是干净的。” 记者 袁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