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青春,叫江苏高考!

2024-05-06 -

江苏2017年高考已确定“3+3”模式。 即除语文、数学外还有三科,另外三科选自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2017级高中新生将面临新的高考。

江苏高考10年4次改革

2000年以前的文理科“3+2”模式。

2000年,推出“3+小综合”。

2002年,启动了一项包括艺术和科学的“综合”计划。

2014年,高考总成绩仅计入语文、数学以外的三科成绩。

其他科目是学术能力测试。

无论你因改革而改变还是不变,高考就在那里。

高考大约是在大家年轻的时候。

影响最为深远。

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高考你还记得多少?

60、70年代出生者对“黑色七月”的回忆

1、当时的高考是在七月,被称为“黑色七月”。 教室里的旧风扇吱吱作响,窗外蝉声喧闹。 在最后一个月的冲刺中,考生们不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还要忍受酷暑的痛苦。

2、农村孩子需要提前一天坐公交车去县城住酒店,晕车会很烦。 大多数学生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汽车前往考场。 那时候,几乎没有家长陪他们去考试。

3.当时教室里没有空调,很多甚至没有电扇。 学生们靠蒲扇和课本来降温。 一些高考场馆使用装有冰块的大浴缸来给考生降温。

4、由于录取率低,当时复读非常“流行”。 你还记得早上5点起床,点着蜡烛看书的经历吗?

江苏数学帝葛军的战绩_葛军战绩段子文言文_葛军的段子

6、我在高考前填写了申请表。 我经常听到周围的人考试不及格的原因:“哎呀,我填申请表的速度这么快。” 当时没有一两本书,只有重点院校、普通院校、专科、自费本科生、专科自费生。

7、1994年,全国37所重点高校尝试收取学费。 过去,大学生不但不用交学费,还得由国家交生活费,开始自己交。 后来学费越来越高。 你还记得你父母在那里的时候吗? 那些村长跑来跑去收学费的事?

“非典”的伤痛和80后“扩招”的压力

1、当时生活中肯定存在这两个词:“黄冈”和“海淀”。 高中生每年考卷,加起来可以绕地球32圈! ! !

2、当时大部分学生都用文曲星。 复习累了,就可以玩《花容套》、《蛇解压……》和《随身听》。 大多数都是听周杰伦和朴树的。

3、80后经历了高考从3天缩短到2天、高考从7月提前到6月。 备考压力更大,但高考结束后,他们又可以多玩一个月。

4、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改变了一大批80后的命运。 但没想到四年后,这一代人却很难找到1/100或1/1000的工作。

5、2002年,中国首次进入世界杯。 那一年的活动非常精彩。 对于热爱看球的高中男生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遗憾和疯狂的了。

6、2003年高考遭遇“非典”:备战期间,学校每天都要消毒、测量学生体温。 部分学生因体温过高被安排在隔离考场参加考试。 高考这个特殊时期是痛苦的、压力很大的。

7、2003年高考时,很多人考完数学后都哭了。 那一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痛:“歌君”。

8、据说,当时很多人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能和自己喜欢的人读同一所大学。

90后有幸福也有苦难

1、90后的人一生中一定会遇到两个男人。 一是“惊艳”,二是“温柔”。 其中一位是薛金星,一位是王厚雄。

2、那一年,桌上的参考书越来越高,几乎比人高了。 我的眼睛变得越来越黑。 当我累了的时候,我就躺在书本上小睡一会儿。

3、各种系列的参考书越来越多,但即使多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大家也必须有一本,天理38套。

4、为了纪念高中的结束,为了缓解高考的压力,我们开始在考试结束后扔书本、撕试卷。 告别我们一起的高中时光。

5、为了孩子,越来越多的妈妈辞去工作陪孩子读书、异地读书、补课、考试……承受更大压力的并不是学生。高考,不过是父母。

6、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我们开始努力参加学科奥赛,只为有资格参加自主招生,为高考加分。

7、那时我们会解三角函数,解多元方程,背文言文,了解五千年历史。 我们可以来回背诵马克思主义,随意拿起大气环流图,知道植物有没有细胞壁。

8、那一年,我们不仅要硬着头皮去考试,还要和老师斗智斗勇。 当你回头看到后门小窗前的班主任时,你还记得心跳的感觉吗?

9、然而我们万万没想到,2010年高考期间,“葛君”又给了大家致命一击。 也许那一年改变了更多人的生活。

10、当时看来,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许多学生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提前进入了自己喜欢的大学,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 高考似乎不再是一座独木桥。

我们的高考

那些无法忘记的事

最后一节语文课,老师口述了全班同学的名字。

从此,家乡就只有冬天和夏天,没有春天和秋天了。

考试结束后,这个班级这辈子就再也不会在一起了。

妈妈参观了城里所有的寺庙。

这件衬衫的价格是九英镑十五便士。

高考的时候,我们在房间里坐了两个小时。

但父母顶着烈日、大雨等了两个小时。

我们同意去同一所大学。

你再看书,我再看你。

其实,也许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高考本身。

而是为了高考而努力的人。

许多年后,当我迷茫的时候,

请多回想一下那个时候。

不要让未来的人配不上你过去的痛苦。

南京今日头条原创发布(ID:)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