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将场馆整体打造为智慧场馆

2024-03-03 -

场地有感觉、有呼吸、有记忆、有思考

智慧场馆建设正在引领国内外体育场馆建设的方向。 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比赛场馆和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冰丝带”将智慧场馆建设作为重要的科研课题。

据新华社报道

记者注意到,与现有体育场馆在硬件运维、防疫管理等领域增加技术设备来体现“智能化”不同,“冰丝带”致力于将整个场馆打造成智慧场馆。 “智能”成为覆盖项目建设、赛事保障、赛后利用全生命周期的核心关键词。

北京国家速滑体育场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九林表示,场馆在施工阶段,应用BIM技术和机器人技术,解决了索网屋面、幕墙系统、制冰系统确保硬件设施竣工并投入使用。 。 作为场馆软件建设的重点,智慧系统建设也在如期推进。 近年来,建设者长期跟踪国内外最新技术应用,打造场馆“数字化基地”。

“经过科研攻关,‘冰丝带’目前搭载了北京建设学院和中科院软件所联合研发的‘超级大脑’,在接入36个系统、近10万点的实时数据后,场地已经实现了一种‘感觉’,‘呼吸、记忆、思考’,”他说。

感受一下——场馆建筑内部署各种物联网传感器,通过多种网络方式实时捕捉室内外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照度等场馆运行数据。

呼吸——通过场馆屋顶气象站的实时数据,场馆可根据空气质量主动吸入空气并开启室内新风系统,自动升降电动遮阳帘或开启和关闭大厅灯光根据室外光线的强度而定。

有记忆——“超级大脑”会记录场馆的各项运行指标,并经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主动为场馆内各个空间提出合理的运行参数。 降低场馆能源消耗,同时保证人员的安全、健康和舒适。

会思考——“超级大脑”会根据不同的比赛场景、比赛需求、观众人数,自动控制座椅送风系统、制冰温度、场馆除湿系统、屋顶电动窗系统、防疫消毒系统、及防疫情况。 在保证赛事进度的同时,也服务了观众舒适地观看比赛。

据新华社报道

“超级大脑”实现毫秒级控制,保障数据安全

“智慧场馆建成后,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冰丝带’仿佛变成了一部易于操控、可不断升级更新的‘智能手机’。” 李久霖说道。

在中国国家速滑体育场地下机房,记者通过电脑屏幕看到了场馆的“超级大脑”。 该平台系统实时监控场馆运营数据和基础信息,实现运营控制和风险管理。

北京理工大学副总工程师刘杰表示,这个“超级大脑”支持毫秒级控制。 重要模拟数据响应时间仅为24毫秒,5万点数据查询时间为0.82秒。 该系统拥有“中国芯”,全部基于国内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从底层数据库到所有数据接口,场馆均可独立上传所有数据,并能独立采集、存储、管理和进行局域网内海量数据的高速计算,与外网完全分离。” 她表示,这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场馆数据安全,成为场馆运营的核心优势。

基于“超级大脑”,首都信息公司与北京智能建设公司构建了场馆可视化运维系统和全局数字孪生系统,将场馆运行状况生动地呈现在场馆管理者面前,方便场馆运行情况监控和管理。做出决定。 。

在观众分布大厅,记者看到了中国国家速滑馆数字孪生操作系统的大屏幕。 场馆治安、设备监控、能源优化、健康环境运行状况直观可见。 以设备监控为例,实时显示冷水机组、新风机组等设备的启停状态、季节模式,甚至热交换器的进出水温度。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整合了周边城市的信息,并在大屏上体现出来,这将让场馆管理者在举办大型赛事时,更容易了解城市层面的运营情况,分析判断周边交通状况等信息。 -规模事件。

李九林介绍,为了准确计算场馆运营的碳排放量,北京理工大学和北航还为场馆建立了“天地空一体化二氧化碳检测系统”。 通过场馆内60个分布式传感器、场外车载红外光谱测试仪和温室气体探测卫星数据反演技术,实现场馆周边区域碳排放的实时监测,并建立场馆自有的碳排放数据库是集成和构建的。

据新华社报道

“黑科技”为场馆观赛、体验、训练提供“新福利”

除了为场馆管理者服务的智能科技外,场馆在比赛观看、体验、训练等方面也呈现出新的亮点。 记者了解到,中国国家速滑馆建设了“AI+AR”智能室内定位导航系统。 工作人员打开手机软件终端后,可以直观地显示场馆看台、卫生间、零售店等具体位置信息。记者模拟输入座位号后,软件可以提供三维实景导航这是准确的座位。

基于5G技术的云网雾端架构,使场馆还可以提供“8K+VR”包厢服务、低时延视角定制等观看服务。 记者佩戴专用体验设备后,可以从场馆不同角度实时观看超高清比赛直播。 据悉,该系统已在历次国际测试赛中进行过测试。

李九林透露,目前,场馆还自主研发了基于3D人工智能芯片和图像融合算法的冬奥会滑冰、滑雪项目的比赛软件。 通过与摄像头集成形成体感交互平台,可以准确识别人体动作。 体验者在馆内无需佩戴传感设备即可完成游戏动作。 这进一步增强了观众体验冰雪运动的互动效果,也有利于冰雪运动的推广。

此外,场馆还建立了速度滑冰赛事训练和体能监测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全面收集和监测人们运动时产生的速度、加速度、心率、轨迹等数据,并将运动员训练参数和动作细节反馈给管理者、教练员和研究人员,这将有助于提高速度滑冰训练的科学性。 和安全。

李九林表示,国家速滑馆将为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提供高标准的服务,同时也注重场馆的长期可持续运营。 冬奥会结束后,拥有众多科技亮点的“冰丝带”将向公众开放,让大家更多地体验到冬奥会的科技成果。

中国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将场馆整体打造为智慧场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