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丨消失的“广播网络”
黄氏家族
20世纪70年代,我国还处于积贫积弱的经济阶段,农村家庭基本上没有收音机,更别说电视机了。为了让广大农村群众及时了解党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广播网”成为各级政府部门与广大农村群众沟通的重要渠道。
所谓“广播网”,就是用有线网络把县辖区内每个企事业单位、街道、村庄、住户连在一起的简易小喇叭,利用人们吃饭、休息时间,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广播一些实时新闻和科普知识,以及革命歌曲、地方戏曲等娱乐节目。它对丰富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起了重要作用,也是广大农村群众了解国家政策、国际形势、获取外界新鲜事物的桥梁和纽带。
我第一次听广播网是暑假的一个中午,放学后我还没进家门就听见街上有音乐播放的声音。当时我还以为是从姑姑家借来的又一台收音机,可仔细一听,好像声音不是从我们家传出来的。我很纳闷,心里产生了怀疑。在我们村子里,只有我们家偶尔会从姑姑家借收音机听几天就马上还给主人。我们每次借收音机,村里都会有不少人来听。这是村里人人都知道的事情。邻居家怎么也有收音机呢?心里想着,不自觉地和许多朋友一起冲进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我家二叔负责安装无线电网,他解放战争时当过九年通信兵,对这项工作很熟悉。正在整理线路的二叔说,这叫无线电网,不叫收音机,家家户户都有。我跑回家一看我家还没装好,就回去求二叔赶紧给我们装上去。二叔笑着说,大家都着急装,等个号吧。第二天,我们家也有了无线电网。
从此,广播网络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酸甜苦辣,见证着广大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及时给我们传递幸福快乐,也及时给我们传递烦恼忧愁。
1976年春天的一个中午,广播网突然响起哀乐,播报了全国人民爱戴的周总理逝世的悲痛消息。低沉的哀乐萦绕在我们的耳边,我们都深深地爱上了敬爱的周总理。当广播网传来唐山地震的消息时,我们忧心忡忡,但也实时感受到,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克服了重重困难。
我永远也忘不了1976年9月9日下午的情景。当时四五点钟左右,我从坡上挖菜回家。刚走到村口,就听见村里的广播网在播放哀乐,播音员不停地重复着:一会儿有重要消息!这哀乐是在周总理去世那天播放的。当时我就猜想又有一个重要人物去世了。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重要人物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当听到毛主席逝世的噩耗时,我年少的如遭雷击,两眼发直!那段日子,广播网每天都在播放哀乐,全村沉浸在悲痛之中。没有毛主席,我们以后该如何生活的忧虑也笼罩在人们的心中。
广播网除了播报一些时事新闻外,还播报一些地方戏曲,一般有胶州茂腔《赵美蓉看灯》、《罗山记》、《枪头记》、《小姑仙》等。这些家喻户晓的戏曲,大人小孩都能哼唱,不仅活跃了枯燥的农村生活,还弘扬了人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记忆最深的,是刘兰芳评书、《杨门女将》、《岳飞传》等,每天中午都会播报。播报时间还没到,人们就放下手头的活计,不吃饭等着听。大人因此耽误了农活,孩子耽误了作业,耽误了吃饭,很多家庭因此吵架、发生矛盾。
天气预报是广播网每天必播的节目。当时科技还不发达,技术力量有限,每天的天气预报完全靠人力观测。胶南县那么大,我们又位于胶南县最东部,所以天气预报播出的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记得有一年夏天,生产队队长听广播网预报第二天不会下雨,就安排第二天一早去晒麦子。结果麦子摊开没多久就下起了大雨。生产队队长气坏了,骂广播网是骗子。
还有一次,天气预报员说要下小雨,可他抬头一看,窗外下起了大雨,就马上改口说要下中雨。刚说完,就看到外面下起了大雨,就赶紧改口说:“不不不,要下大雨了。”类似这样的怪事还有很多,传说得跟现场直播一样详细,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虽然这些都只是一些传说,但也揭示了当时技术的落后,以及早期广播网运作的不成熟和不专业。尽管如此,在那个物质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是广播网陪伴着我成长,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有开心的,有郁闷的。
我第一次接触无线电台的时候,还是个孩子。有一次,我帮曾祖父牵牛犁地,休息的时候,曾祖父喜欢给我们讲谎话、猜谜语。“一个东西不大,却一天说三遍。”曾祖父让我们猜,我们这些小孩子异口同声地说是“无线电台”,逗得曾祖父哈哈大笑,夸我们聪明。
我靠写稿子被电台聘为“通讯员”,发了一张蓝色塑料“通讯员”证,上面有照片,盖了印章。每当听到播音员念出我的新闻稿“本台通讯员田怀友报道”时,作为学生的我都感到无比自豪,引得同学们羡慕不已。
在写稿子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记得因为报道了一位现役军人春节回家探亲,利用空余时间为邻居修无线电网,结果管理无线电网的二叔的弟弟很不满。也许他认为这些工作是二叔的工作,别人不应该插手,荣誉应该属于二叔,表扬别人会埋没二叔的辛劳和功绩。于是,他给公社写了一封匿名信,指责我写假新闻。公社派人到学校找校长了解情况,并打电话给村书记确认情况。最后,真相水落石出,但也在我心里留下了阴影,慢慢地我就不愿意写稿子了。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广播网早已成为历史,但是广播网给我们带来欢乐,给我们知识,使我们增长见识,教会我们技能,陪伴我们成长,这是无价的。
文/田怀友
简介:我是黄岛作家协会会员,家住青岛开发区,从事金融工作,把内心深处的记忆写下来,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主播/李振飞
简介:我是黄岛上泉朗诵社社员,喜欢朗诵,热爱生活,希望找到自身的价值,用声音传递快乐。
本期编辑
主编:静秋
版面设计:尹云
校对:尹云
点评:姜云清
田怀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