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东菱集团董事长李黑吉:发展创造财富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2024-06-20 -

中国经济周刊官网:经济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群 | 陕西报道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8期)

2016年8月27日,“2016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陕西东岭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岭集团”)以761亿元营业收入位列榜单第182位,连续13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俱乐部。在8月25日举行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会上,东岭集团位列第29位。

中秋节前夕,中国经济周刊对陕西宝鸡东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东岭集团董事长李黑吉进行了专访。

东岭集团党委书记_东岭集团领导的丑事_东岭集团总裁

东菱集团董事长李黑吉

>> 带领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政府的好政策,我们企业家哪有今天的辉煌,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企业家要有责任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社会、回报人民。”李黑基在很多场合都说过这样朴素的话。

李黑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童年有几件事让他终生难忘。一是他14岁那年,父亲生病需要输血,但他没有钱,又不能向村里借钱。为什么呢?因为家里穷,人家怕他还不起借给他的钱,他只好把小猪卖了,凑够父亲输血的钱。二是1975年冬天,他高中毕业后回家乡打工,亲身感受到了生存的艰辛。他要早起给村里卖白菜,冬天的时候,手上全是冰屑,手指头感觉要掉下来了,只好把手指含在嘴里止痛。那时候,他特别羡慕人们穿着工作服。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他的梦想实现了,1979年,他牵头创办了黑白铁皮加工部,从这个小作坊起步,把东菱集团打造成如今的中国500强企业,这一年总营收突破1000亿元。

少年时期经历的贫穷与艰辛,使李黑吉在创业成功的道路上自觉培养了对人民的责任感。

1995年,群众选举李黑吉为村组长。会上,有人提出三个尖锐的问题:第一,铁皮加工厂是谁的?钱是谁的?第二,你是想当官还是做企业?第三,你想把东岭带向何方?李黑吉诚恳而平静地回答:“第一,企业是大家的,也是乡亲们的;第二,我生是东岭人,死是东岭鬼,永远不会离开乡亲们;第三,我来过华西村很多次,心里一直想,华西村能行,我们为什么行不通?我一定会用事实回答乡亲们!”

朴素的承诺背后是无私的壮举:李黑吉把自己经营企业8年赚到的6800万元捐给了村集体,和村民一起把企业生产做大做强。从此,东岭村和东岭集团坚持“以企带村、村企结合、共同发展”的发展模式,走上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目前,企业发展集团化、村镇建设标准化、村民住宅楼高楼化、乡村生活城镇化已实现,成为全国小康村。201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5408元,户均资产达到300万元,户均住房两套以上,95%以上的劳动力在企业就业。 1人当选全国劳动模范,7人当选省部级劳动模范,10余人当选市级劳动模范。一大批优秀青年被评为省、市优秀青年、优秀企业家。同时,昔日落后的村子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幸福村”、“中国十佳经济村”、“中华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等。2013年,东岭村发展模式被国家行政学院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十大典型案例之一在全国推广。

>> 助力困境国企可持续发展

李黑基说,一个企业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首先要问自己,你的企业为社会做了什么,只有你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人们才会认可你的企业。

东岭集团是从村办企业发展起来的,却肩负起普通企业不具备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陕西省一位分管工业的副省长曾评价:东岭为陕西国企改革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史无前例的!

1999年,丰县国营锌制品厂陷入困境,600多名员工拿不到工资,不断闹事,银行10多亿元的贷款眼看就要打水漂了。无奈之下,陕西省宝鸡市相关领导找到李黑基,想让东岭集团接手这个烂摊子。当时,东岭集团正处于爬坡阶段,也需要钱。但李黑基考虑再三,还是接手了这家工厂。后来,他又从全国广纳人才,对工厂投资20多亿元,进行技改扩建。如今,这家工厂不仅还清了银行债务,员工还增加到了3000多人,95%的员工都是丰县人,从丰县的债务大户变成了纳税大户。

2003年,陕西省有关领导再次找到李黑基,要求东菱接手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的略阳钢铁厂。该厂于1958年建成投产,有职工7800余人,家属3.5万人,年产钢30多万吨。截至2002年底,负债率达92.09%,拖欠(已付)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费、职工工资等费用数额巨大,职工生活条件极其恶劣,成为省、市、县的沉重负担。

东岭集团入主鲁冶钢铁后,虽然只占51%的股权,但承担了100%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自力更生投入20多亿元对鲁冶钢铁进行扩产改造,使鲁冶钢铁产能达到150万吨,保障了鲁冶钢铁3万名员工及家属的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保住了国有资产,盘活了银行资产。

1994年以来,东岭参与了宝鸡市金台区物资回收公司、宝鸡五交化公司先锋百货、宝新公司、奉贤锌制品厂、西安市第一轧钢厂、陕西省木材总公司等10余家国有企业的改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目前,公司1.8万余名员工中,有近1万人来自国有企业。

>> 扶贫济困,走互利共享之路

“开发创造财富、竭尽全力回报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李黑基对企业的要求,更是他对社会的深厚热爱。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悲痛笼罩着全国人民,东菱在汉中略阳、宝鸡凤县等地的企业也遭受损失。李黑基想的不是自己的小灾,而是大灾,灾情发生第二天,他就号召企业和员工捐款278万元用于赈灾。

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仍在肆虐蔓延,东岭也在翻山越岭,闯过难关。宝鸡要打造一项民生工程,在渭河上修建一座桥,方便两岸人民的出行。东岭响应承诺,投资8600多万元修建了一座仿古式文化廊桥,成为宝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贫困山区里有亲人。近年来,东岭还与宝鸡市麟游县旧城宫镇紫石崖村、金台区下市镇李家河村、西山区九峰村等结成对口帮扶村,通过经济帮扶、产业帮扶、人才培训、劳务输出等方式,帮助这些“山区亲人”致富。

据统计,近年来,东菱向城市建设、修路、架桥、扶贫、帮困、助学、助教等社会公益慈善项目捐款捐物累计超过3亿元。

此外,近年来,东菱先后在凤县、凤翔、麟游、眉县、宝鸡金台区、汉中略阳县等地投资兴建,并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经营分公司,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就业脱贫致富。特别是在凤县、凤翔、麟游等县,东菱累计投入资金上亿元,帮助公司所在地周边数千名村民过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生活。

2013年以来,东菱累计投资200多亿元,承担了宝鸡旧城、棚户区改造,提升了宝鸡形象,助力企业发展,同时也让4000多户村民、居民搬进了新居,过上了文明、现代、幸福的都市生活。

东岭集团总裁_东岭集团领导的丑事_东岭集团党委书记

《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8期封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