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有关标点符号的笑话
◎ 非凡
民国时期,在刘半农先生引进西洋标点符号之前,我们学汉语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句子的标点符号比较难。
我国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除特殊的序言和跋外,一本书或一本书一般没有标点符号,一个词接一个词,阅读起来很费劲。大文人当然没问题,张口就能读出句子。但一般学生,包括乡村学校的“古板老师”,没有老师点出来的书,就无法正确“读出句子”,结果读出很多笑话。甚至有些经典著作,如《道德经》,对“道可言,非常道”这句话,也有不同的“标点符号”和不同的含义,从而引发了众多学派和许多争论。
标点符号让生活变得方便很多,但它并不是万能的。有些人看不懂标点符号,这引出了很多笑话。其中有一个笑话特别好笑。
20世纪70年代,柬埔寨发生政变,正在苏联访问的国王西哈努克亲王并不知道本国出事,自己的政权被推翻了。等他上了回国的飞机,苏联才告诉他这个消息。西哈努克当时处境十分不妙,无处可避,只好飞到中国求助。此后,他在中国流亡十余年,与中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以后经常来往。有一次,他8日从国外飞抵北京,由于是国王,时任外交部长姬鹏飞到机场迎接。新华社当天发来短信:“西哈努克亲王8日抵达北京,外交部长姬鹏飞到机场迎接。”
当时,各单位都要组织学习会。文革后期,许多领导干部突然提拔,他们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为了显示领导才能,常常亲自主持读报学习会。有一位厂长,是个造反派,读不了几句话,读到当天的报纸时,就大声读道:“尊敬的西哈努克,龟将当天抵达北京,外交部长吉鹏将乘飞机到机场迎接!”全场先是一愣,接着是一阵低笑,接着有人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厂长不知道怎么回事,也跟着笑了起来,边笑边说:“尊敬的西哈努克,他怎么能和龟联系在一起呢?真是可笑!”
当时工农干部学哲学会闹出很多笑话。有一次我们在农场学习的时候,就批判“形而上学”。说实话,谁知道“形而上学”是什么意思呢?一个老干部站出来发言说:这个“都去上学”是个大问题,要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谁不生气呢?家长们好累,把孩子送去上学,却还是都去,都不去,没有纪律怎么可能呢?大家愣了半天,才明白他的意思。“都去”在当地方言里,意思是很随便,有时候去,有时候不去。他的意思是小孩子上学不靠谱,有几天去,有几天不去。唉,在文盲泛滥的年代,人人都学哲学,也是很幽默的。但别说当时的人胸怀天下,有解放全人类的志向。 我当时就有这种感觉,而且不只是我,大多数年轻人都有这种感觉。
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