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千余餐厅无证销售“剁椒黄瓜”等凉菜被罚,专业打假父子49次举报索赔

2024-06-26 -

据《工人日报》5月19日报道,湖南省株洲市餐饮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文件显示,该市多家餐馆反映,当地一对闫姓父子利用餐馆无凉菜许可证,售卖“剁椒黄瓜”等凉菜,并通过频繁举报的方式向餐馆索要高额赔偿。他们2020年以来已举报49次。

黄瓜笑话文字_黄瓜搞笑_内涵段子美女买黄瓜

▲上海数家餐厅因在冷面中放黄瓜丝被罚款,引发网友热议。图片来源:九派新闻

在株洲经营火锅店的彭先生,曾被一对闫姓父子举报。“对方在店里消费了500多元,其中就包括一份‘炒黄瓜’。”彭先生说,没过几天,市场监管部门就找上门来要求整改。彭先生按要求停售所有凉菜后,没想到对方却向上级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建议彭先生与举报人协商撤回投诉,但对方却“提出巨额要求”,要求赔偿当天消费总额的10倍。“我卖一年‘炒黄瓜’也不一定能赚这么多钱!”

当地一家餐馆的老板刘先生感觉更委屈。他的餐馆菜单上没有“捣黄瓜”,但严先生要求做。“我说不行,他就说把黄瓜捣烂,撒点辣椒和醋就行。”几天后,他的餐馆被举报。

株洲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朱军向媒体证实了此事,他表示,市营商环境优化事务中心也召开会议,讨论此事。参与的餐饮企业签署了联合协议,拒绝与闫父子“私了”。一些商家还曾把闫父子的照片挂在门上,提醒商家不要接待闫父子。

类似“拍黄瓜”受罚案例,全国多地被曝光

企查查APP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000余家餐厅因超出经营许可范围销售“剁椒黄瓜”“凉拌黄瓜”等凉菜受到行政处罚,罚款金额从500元至5000元不等。

黄瓜搞笑_内涵段子美女买黄瓜_黄瓜笑话文字

2017年7月,广州一家火锅店靠销售“剁椒黄瓜”、青椒皮蛋等凉菜,21天获利139元,但因备注中未包含从事凉菜加工销售(凉菜许可证),被广州市黄埔区食药监局对其《食品经营许可证》作出“没收违法所得139元,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

黄瓜笑话文字_内涵段子美女买黄瓜_黄瓜搞笑

▲类似“拍黄瓜”受罚案例,全国多地均被曝光。图片来源/网络

2020年5月,山东济南蒙山杨味道店,店内销售凉拌黄瓜、老醋花生等多种凉拌菜,但其许可经营项目中并未包括“凉拌菜”,在下达整改通知书7天后,因未办理营业执照变更,被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处以最高1万元罚款。

2020年11月,福建省福州市一家持有餐饮网络热食生产销售许可证的小吃店因违法销售凉拌菜被举报。截至案发,该小吃店共销售凉拌黄瓜10份,销售额89.1元。福州市台江区市场监管局决定没收该小吃店违法所得89.1元,并处罚款1万元。小吃店不服起诉,一审驳回。今年2月10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将罚款由1万元调整为3000元,罚没总额3089.1元。

6 人团伙因订购“拍黄瓜”涉嫌敲诈勒索被捕

2022年5月,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公安局抓获一个专门针对“拍黄瓜”的犯罪团伙。当年5月,淄博市沂源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报案:有人通过外卖平台订餐,以违反营业执照为由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并借机向餐馆老板勒索钱财。

警方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王某、周某在老板孙某的指使下,通过各大外卖平台搜索全国各地的餐馆,专门从那些没有凉菜经营许可证的门店订购凉菜(如凉拌黄瓜)进行外卖。等门店送餐完成订单后,他们就借此机会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并威胁门店“花钱避灾”,金额从三四百元到数千元不等。短短3个月,全县数十家门店被勒索。同年6月22日,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抓获归案。

黄瓜笑话文字_黄瓜搞笑_内涵段子美女买黄瓜

不办理冷菜牌照处罚严厉,申办牌照门槛高

餐馆为何因售卖“剁椒黄瓜”等凉菜而被处罚?为何因售卖几份“剁椒黄瓜”而被罚款5000元甚至1万元?相关部门处罚依据何在?

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告诉媒体,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的有关规定,生鲜食品、裱花糕点、部分冷食的加工制作应当在专门的空间内进行。餐饮单位若想经营冷菜,《食品经营许可证》上必须载明“冷菜制作、销售”,否则将被视为超出经营范围。

▲不少餐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经营项目里并不包括冷藏冷冻食品。图片来源:网络

由于事关百姓口舌之安全,食品违法行为的处罚相当严厉。根据《食品安全法》,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违法生产经营食品金额不足1万元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要求生产经营者给予十倍价款或者三倍损失赔偿。

既然餐饮店经常因不办理冷菜牌照被罚款,那为何不主动去办理冷菜牌照呢?一位接受采访的餐饮经营者坦言:“办理冷菜牌照的条件很高,全部设备要花上几万元,对于小店来说,这笔钱难以承受。”

据大晚报报道,合肥市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安全监管处处长戴福荣表示,申请办理冷食生产销售许可,必须经过市场监管部门的现场检查。“现实中,很多小餐馆往往达不到验收标准。”戴福荣举例说,冷食生产销售一般需要有不少于5平方米的冷食配制专间,并设有二次更衣、洗手消毒设施,专间内有独立的空调和空气消毒设备。

黄瓜笑话文字_黄瓜搞笑_内涵段子美女买黄瓜

为什么对冷食的生产、销售要求相对较多?戴富荣说,由于冷食的食品安全风险较高,容易滋生微生物,所以加工控制要求很严格。“冷食不同于热食,热食有一个加热过程,经过煮沸或煎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黄瓜打人案”中的情感与法律困境如何破解

全国各地类似的“打黄瓜”受罚案例,大多在当地和网络上引发热议,支持率最高的观点是“虽然合法,但从道德和逻辑上说不通”。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山认为,食品安全是保障民生的根本,法律规定冷食餐饮必须取得行政许可并不过分。但对冷食加工采取一刀切、统一实施行政许可的做法并不妥当。对于“剁椒黄瓜”这类不需要太多制作技术的快餐,建设营业厅的成本太高,有条件放宽许可申请门槛更为合适。建议行政许可要与实际相匹配,对冷食加工区别对待。

有媒体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凉拌菜生产销售相关法律法规,对凉拌菜生产销售进行分类管理,降低办证门槛。今年5月,浙江日报刊发题为《化解“打黄瓜”背后的感情难和法律难》的评论文章称,要用法治的手段,从法源上解决根本问题。要综合考虑食品安全卫生和小微餐饮经营者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食品经营许可程序,尽可能“减证便民”。或将“打黄瓜”等日常凉拌菜从强制行政许可名单中剔除,或简化设备要求、降低办证门槛,让“有证打黄瓜”不再难。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表示,针对此类案件,建议监管部门实行“首犯不罚”原则,对首次违法的经营者进行教育而不是处罚,此外,还应考虑“比例惩罚”原则,确定适当的罚款数额。

此外,媒体还呼吁加大对“职业造假者”恶意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查实的造假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当然,餐饮企业也应该合法经营、守规矩。

上游新闻整合了九派新闻、封面新闻、红星新闻、工人日报、上观新闻、齐鲁晚报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