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及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本文试图对韩国语母语者汉语声调的习得进行描述和分析,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困难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韩国学生习得汉语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语调错误、难点、原因、教学策略
介绍
林涛先生在《语音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指出:“外国口音形成的关键不是声母和韵母,而是声调和比声调更高的语音层次。声调可以说是汉语语音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于敏感成分,只要你的声调发音正确,即使你在发 zh、ch、sh、r 或你的音时没有卷起舌头,发音ü时嘴唇不圆,听起来还是很流利的汉语。” 因此,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声调的教学极为重要,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语气错误
任何国家、民族的发音都离不开声调的起伏。 但在非声调语言中,声调的高低不会影响词义; 在声调语言中,声调的高低具有区分词义的功能,会系统地利用不同的语调值来区分音节或词的含义。 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不同的声调。 同一个音节的不同声调会改变它的意思。 声调是汉语发音最重要的显性特征,因此汉语是具有代表性的声调语言①。
现代普通话的声调可分为阴平(声调55)、阳平(声调35)、上声(声调214)、去声(声调51)四种。 由于这类汉语对于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学习者来说,由于升调和降调的变化,学好声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韩语是声调系统语言。 有轻重、句声升降的差异,但无音节声调。 光线、重音和句式语气的变化不会使意思发生变化。 因此,韩国学生在学习声调时犯的错误最多。 语气是学习的关键。 中文发音困难。
(1) 语气错误
大多数韩国学生在学习声调时都难以模仿上声,其次是阴平和阳平。 相对而言,去声一般掌握得比较好,单声错误主要表现为声值缺陷。 虽然音高的不同不会引起声调的变化,但是音高的不同就会引起声调的变化,每个音的音值和音高都有缺陷,说出来的中文就不会很地道和响亮。 也让人不舒服,产生了所谓的外国口音。 韩国学生表现出的偏见如下。
1.阴级调整值低
音平的键值是55。韩国学生的键值往往固定在44,甚至更低,学习者找不到正确的音高。
2、阳平上不去
日向的调值为35。大多数学习者都存在“二声上不上去”的问题,即在发中声中的35声时,常常将其读成高声中的55声。平或半三声中的21声。
3、上声结尾不准确
上声部的关键值为214。其特点是先下降后上升。 韩国学生犯错误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摔倒”可以,但“举起”不行。 从2降到1后,上声不能升到4。度数常读为211或212; 二是有上声意识,但弯前部分太短,弯后部分太长,听起来类似阳平。
4.我无法停止发出声音。
清清关键值为51。去声是韩国学生最容易掌握的声调,但也存在声调范围不准确的现象:“四声不能降”是指在所有去声中发音时,通常读作 53 或 31。去声没有“全去声”的特征。 说明发音不够“饱满”。
(2) 音调错误
1. 轻轻地
轻声是现代汉语发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可以区分词义、区分词性、美化语言。 清声是音变,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清声有一定的难度。 学清声,首先要知道什么时候发清声,什么时候不发清声。 你应该多举一些庆生的例子。 当你通过大量的练习培养了一定的语感之后,就会容易多了。 。
2.二花
“儿花”一般指小而可爱或轻蔑的意思。 使用二话可以流露说话者的感情,但二话没有硬性规定,学习者很难掌握。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讲解为什么要使用二话,并举例说明二话与非二话的对比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话。
3、连续读两三个升调
上声一直是韩语学习者最难掌握的声调,尤其是连读两三个上声。 上三声的连读比较复杂,需要结合结构和语义。 如果这个三音节词是“单音节+二音节”的结构,那么前两个上声值分别变成“半上”和“阳平”。 例如:海鲜、老经理、小伞等,色调值为“21+35+214”; 如果这个三音节词是“双音节+单音节”的结构,那么前两个上声值就变成了“阳平”,比如:展厅、洗脸、勇敢的人等都是声值是“ 35+35+214”②。 三声连读比较复杂,学生在读时经常出错。
2. 语调困难的原因
(一)母语负迁移
据刘江娜(2006)的调查显示,45%的韩国留学生认为自己对汉语声调的把握不好与母语有关,或者说有很大关系③。 韩语是一种无声调的语言。 对于初学者来说,辨别四种声调之间的差异并不容易。 能够正确、稳定地发四声,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 根据对比分析理论的“难度等级模型”,该非第一语言但存在于目标语言中的语言项目的难度等级为4级,属于较难习得的类别。
(二)汉语声调知识概括
除了来自母语的负迁移之外,汉语声调知识的泛化也是造成声调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林灿茂(1989)通过实验发现,汉语声调中的阳平声和商声在声形、声调等方面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阳平声的FO曲线除上升型外,还有下升型。 因此,学生将上声误认为是阳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声的声调和值的相似性造成的。
(3)声学视角
另外,从发音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听力和发音困难、记忆声调困难也是声调学习困难的原因。
3.汉语声调教学策略
韩语与汉语不同,它是一种无声调语言,没有声调,只有语调。 汉语中的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同一个音节的声调变化可以区分其意思。 在讲声调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读一句话,让学生对汉语声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例如:我中文说得很好。 这里的“汉”字如果读成阳平,就变成了“汉”。 还有很多因语气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可以分享给同学,有助于活跃学习氛围。 但氛围一定要调节得当,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一)声调认知阶段
首先,声调对于非声调语言背景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老师有必要先简单讲一下声调的理论知识。 汉语声调最重要的是它们有四种不同的声调。 四声通过不同的音高变化来体现,具有平、上、曲、下的特点。 阴平声调高,声调一路平; 阳平的音调从中高一路上升; 上声声调是先降后升,呈锯齿状。 去声的声调都是降调,从最高到最低。 四种调值对比明显④,学生一定要掌握重点。 谈论声调时,应采用五度记谱法。 五度记谱法可以直观地告诉学生音高变化的曲折以及具体的音值。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手势进行更生动的讲解。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掌握音高和音长非常重要。 在声调单字节教学中,学生的语调错误主要表现为音调和长度的错误。 汉语声调具有较高的音调和不同的音长。 阴平、阳平、去声的最高音为5,上声的最高音也为4,所以汉语是高声语言。 关于声调的长度,虽然没有定性的规定,但我们习惯阴平、上声较长,阳平、去声较短。 国内学生从小就接触语言,声调的长短自然就会正确。 但韩国人不懂声调,再加上自己的语调习惯,即使声调正确但长度不同,也会带有外国口音,发音阴平。 如果太短的话,就有点像日向了。
(2)高音的变化
汉语的语音变化是为了发音流畅。 汉语语音变化一直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难题。 “八”变声调、情态助词变声调等。在学习声调的初期,教师首先要介绍上声的声调变化,因为这是汉语中最重要的声调变化,其他在后续的教学中是可以慢慢传承的,所以语音教学应该贯穿始终。 上声的键值为214。由于上声的特点是声值的曲折形式,所以上声的字符必须先于其他音节改变声调。 原声只能在单独发音或在句末发音时读出。
高音的音调变化有两种类型:
1、两个上声连接时,上一个上声变成阳平,键值为35。
2、非升调前的升调变为“半升”,键值由214变为21,即只降不升。
复合词的上音变化取决于复合词的结构组成和语义。 如果这个三音节词是“单音节+二音节”的结构,则前两个上声变为“半上”和“仰平”,声调值为“21+35+214”。 例如:海鲜、老管家、小雨伞等; 如果这个三音节词是“双音节+单音节”结构,则前两个上声变为“阳平”,键值为“35+35+214”。 如:展厅、洗脸、勇敢者等。
(三)四声的比较练习
在声音模仿训练中,“听”是第一步,“说”是第二步,“纠正”是第三步。 通过这三个步骤的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深刻地记住四个声调。 学完声调后,你会发现,讲完发音后,学生总会问一个问题:“?摇?摇?摇?摇多少个音?” 尽管学生能够正确发音,语调也正确,但他们仍然无法区分。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区别。 这说明学生还缺乏听力练习。 在发音教学中,“听”训练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声调,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加深学生对声调的理解,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汉语语感。
1、对比训练。
让学生牢牢记住语调一定要准确,否则就无法正确表达意思(或者会误传信息)。 练习时一定要注意解释声调的差异和词义。 汉语中的错误声调会引起许多误解。 喜欢:
火车、货运列车; 同志,统治; 洗手、吸收; 毛衣、贸易;
推理,倒置; 无能为力,不讲理; 包围,保卫; 鼓励、孤立;
鲜鱼、咸鱼; 买烟、卖烟; 读书、砍树; 摆脱、寻求帮助等⑤。
2、安排训练整齐有序,帮助联想,增强记忆。
A。 所有阴平乐句排列练习:
山东、山西、江苏、江西、新疆、鞍山、金川、金昌、东京、苏州、汪清、冰心、工程师、开灯、应、照、闻、增、案、新书、相当、深刻、参观、春天、花草、山水、高空、飞机、时间、歌曲、新鲜、紧密相连等。
b. 所有日向的乐句排列练习:
吉林、辽宁、河南、云南、厨房、黄油、原创、完整、文盲、随时、同学、条款、全国人民、学习哲学、文明和谐、稀有人才、归侨、船舶、直达、民族团结、激情、牛羊成群、韩朝和谈、来回航行等
C。 全上声的词组排列练习:(注意上声的连读问题,这里不再赘述)
保险、早餐、首席、指导、举手、选举、水果、粉笔、手表、岛、浴室、主任、领导、远见、美丽、理想、长期、产品、加工、安全、请指导、不合理、展览大厅等待。
d. 全部消音的乐句排列练习:
热烈庆祝、宿舍扩建、账单报告、销售、数字、摄影、现象、承认错误、瑞士、创作、世界、社会进步、日夜奋斗、胜利万岁、自动控制、不可预知、运动会、闭幕、遗忘自己的利益。 、背叛、就事论事、对症下药、上蹿下跳等⑤。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发音学习应注重模仿、朗读、记忆等实践练习。 这些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熟练能力,并有助于养成发音习惯。 教师还可以运用名言、警句、谚语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结论
笔者认为,为了使汉语声调教学效果更加显着,汉语语音学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因此,研究成果应广泛吸收并用于服务教学。 毕竟,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而语音范畴内的声调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记:
①赵进。 外国学生汉语语调错误分析[J]. 中外教育研究,2009(3)。
②涂爱萍。 汉语四声的发音错误及对策. 现代汉语,2007(1)。
③刘江娜。 韩国中级汉语水平学生语调错误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 2006.
④殷梅。 浅谈对外汉语发音教学. 山东大学,2008。
⑤刘殿平。 如何帮助韩国(朝鲜)学生记忆声调(汉字声调)。 语文学习,2006(2)。
参考:
[1] 赵进. 外国学生汉语语调错误分析[J]. 中外教育研究,2009(3)。
[2]涂爱萍. 汉语四声的发音错误及对策. 现代汉语,2007(1)。
[3]刘江娜. 韩国中级汉语水平学生语调错误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06。
[4]殷梅. 浅谈对外汉语发音教学. 山东大学,2008。
[5]刘殿平. 如何帮助韩国(朝鲜)学生记忆声调(汉字声调)。 语文学习,2006(2)。
[6] 吴英辉.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商务印书馆,2011。
[7]张美仪. 韩国学生汉语超音段音素学习分析及教学策略北京语言大学,201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