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百家姓氏中的“钟”姓
钟姓是中国第54大姓氏,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区。现今钟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4%,总人口约533万。
时钟名称
“钟”的本义是乐器。在金文中,“钟”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金从子”,这里的金代表材料,表示钟能发出洪亮的声音,也代表壮年男子击钟的气势,表示钟是一种发声的乐器。另一种形式是“金从重”,重表示重量,也表示钟是空心乐器,表示容器。古代从事制钟、操作钟乐器的氏族,以钟作为氏族的原始图腾,以钟命名氏族和氏族徽记。钟族人居住的地方叫钟,所建城堡叫钟邑,最终发展为国家,钟姓就出现了。
钟姓的起源
钟姓的起源和演变主要有两个方面:
1. 源于英姓
少昊之后有钟离国。钟离国最早在仪支城,在今山东临邑。西周初期,周公平定东方十七国,钟离就是其中之一。钟离被迫与同族徐、淮、蜀三国迁往淮河流域。钟离国南迁安徽凤阳以东。春秋时期成为楚国的藩属,因地处吴、楚交界处,为吴楚战争必争之地,公元前518年被吴所灭。后裔以州为姓。楚云公钟仪是钟离国的后裔,姓嬴。钟氏这一支嬴姓有2500多年的历史。
2. 子姓
春秋时期,吴国灭了钟离,钟离人逃往楚国。楚官贞尹宜久将钟离人迁往湖北汉川以东,筑钟离城。后来钟离被封为郓国,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安陆,被尊称为楚郓国公。另外,宋桓公曾孙伯宗为晋国官,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被称为“晋国贤人”,因得罪奚氏而被杀。其子周离逃往楚国,被封为官,封地为楚国的钟离城,也就是现在的湖北汉川以东。其子孙以城为姓,这就是子姓钟氏,其历史也有2500多年了。
外来基因整合
秦汉以后,北方诸部逐渐强大,不断向南侵占扩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断,中原政权更迭频繁,大批北方民族进入中原,中原人民南迁东移,大量外来基因开始融入汉族之中。加入钟姓群体的外来人主要有:南北朝时期北魏吐谷浑部族的羌人,唐代川北岷山羌人等。羌族中的钟姓,应源于西汉时期甘肃临洮一带的钟羌,以族名作为姓氏。隋代,岭南临河的南蛮黎族有钟姓。临河在今广西中山、贺州一带。 秦朝时迁入湖南中水流域的钟离人,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形成了钟姓畲族的先民,后东迁浙江、福建。清朝时,满洲八旗钟吉氏集体改姓钟。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族杂居,逐渐被同化,成为当地的钟姓汉族。
钟姓分布
钟姓频率分布
从明代至今的600年间,钟姓人口由37万增加到533万,增长了14倍多。钟姓人口的增长率与全国人口的增长率基本一致。自宋代以来的一千年间,钟姓人口增长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全国钟姓分布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西、四川三省,约占钟姓总人口的48.9%。其次分布在广西、湖南、福建、浙江、台湾、湖北六省区,此六省区共占钟姓人口的30.2%。广东占钟姓总人口的24.2%,是钟姓最大的省份。 至此,钟姓已形成两广、湘赣、四川三大聚居中心。近600年来,钟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时期有很大不同,由东部向华南、四川迁移成为主流。
钟氏的血型
钟姓人的血型分布
钟姓人的血型分布一般为:
O型占37.3%,A型占28.7%,B型占26.4%,AB型占7.6%。
钟姓名人
钟子期
钟子期(公元前413年—公元前354年),名晖,字子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相传,钟子期是个头戴笠、身披草蓑、挑着扁担、手拿斧头的樵夫。史书记载,伯牙回国探亲时,在汉水边弹琴,钟子期遇见,赞叹道:“雄伟如山,浩瀚如江。”两人志趣相投,结为好友。钟子期死后,伯牙以为世上再无知己,终生没有再弹琴。
钟无艳
钟无艳(又名钟离春、钟无艳、丑夫人),相传是战国时期齐国无艳镇(今山东东平)人,齐宣王之妻,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钟无艳相貌丑陋,四十岁不能成家。她求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四大危险。齐宣王接受了她,立她为后。于是,齐宣王解散了监台,罢免了乐师,拒绝了谄媚者,提倡直言,选拔兵马,充实国库。齐国太平了。
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昌,是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早年相貌非凡,才智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有助汉献帝东归之功,封为东武亭侯。后来曹操委以重任,任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钟繇善篆、隶、楷、行、草,在书法上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人尊为“楷书祖师”。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潜心研究他的书法。 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钟王”,南朝俞建吾将钟繇书法评为“上品之上”,唐代张怀瓘在《书评》中评其书法“神乎其神”。
钟氏传统文化
郡县与堂名:钟姓的郡县主要是颍川。钟姓的另一个堂名是思德堂。“思德”这个堂名源于春秋时期楚郑战争。楚将钟仪被俘,献给晋国。晋景公问下面绑着的戴楚帽的人是谁?钟仪回答:“楚俘虏!”又问:“你姓什么?”随即回答“我父亲是楚国的乐官!”景公便下令解开他,让钟仪弹琴。钟仪弹了一曲楚乐。景公又问:“楚王是怎样的人?”钟仪把楚王做太子时的小事讲了一遍。 大臣范文子对景公说:“这个楚俘虏真是了不起的君子!他不提自己的名字,只说他父亲的官职,说明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源;他弹琴的时候只弹楚乐,说明他没有忘记旧时;问起他的君王的情况,只说楚王做太子时的一些小事,说明他心胸宽广;他只说他父亲是楚国的大臣,说明他尊敬楚王。这就是仁、信、忠、敬的美德!有这四德,他一定能成就大事!”景公于是以外国使者的礼遇对待钟仪,将他放回楚国,并和谈。
钟家有五副重要楹联:
诗歌和书籍谈论自然;山水是人的灵魂伴侣。
书已毕,鹤舞;孝足动鸟。
他是这一代人的老师,也是各个年龄段的榜样。
四个牧民收留了程莉的母亲,她们两个女人,堪比王家的人。
流水高山,令人思绪万千;秋霜春雾,令人童心驰神往。
家训:钟毓旭是清康熙年间的进士,江苏溧阳人,他所著的《家训》值得一读。全书共分十篇,第一篇是“孝敬长辈”,此为诸德之首,方能兴家。第二篇是“敬老”,此必行。第三篇是“和睦乡人”,此为天下之道。第四篇是“训导妇女”,此为三从之正。第五篇是“勤学”,久贫乏,是因学识不足。读书也要透过文章,领悟道理,不可一味读书。第六篇是“勤于己事”,以耕种为本。第七篇是“尊崇节俭”。第八篇是“急取官食”,谨守法纪,方能安居乐业。 第九条是“禁赌”,第十条是“免征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