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历史!中国女航天员首次走出太空

2024-03-08 -

航天员趣事多_中国航天员天宫趣事_航天员有趣的事情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11月7日18时51分,航天员翟志刚成功打开天河核心舱节点舱出口门。 截至20时28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穿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宇航服已成功退出天河核心舱节点舱。

这是我国首位航天员翟志刚时隔13年后首次进行航天活动。 王亚平成为中国第一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进行出舱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离开飞行器的两名宇航员将配合机械臂的支撑,进行安装机械臂悬挂装置和适配器、测试典型舱外运动等操作。 在此期间,舱内宇航员叶光富配合,支援出舱的两名宇航员进行出舱作业。 据新华社

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离开航天器的女航天员

这是什么意思?

自北京时间10月16日成功进入空间站综合体以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20余天,先后开展了货船物资转运、空间站综合体管理、拆箱等工作。新的上行舱外服。 开展了测试、在轨体检、失重防护演练、空间实验等日常任务,以及在轨紧急疏散、机械臂操作、医疗救援演练等在轨训练项目。

据此前媒体报道,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伟新表示,空间生命科学是研究空间环境中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这也是空间站科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例如,宇航员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中会对他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由于男女的身体结构不同,从生命科学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如果只有男性宇航员,那么空间生命科学的验证将不全面。

从国内航天团队的人员来看,女航天员的数量相对较少。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二号,有两位女航天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在太空行动中,那些强度更大、难度更大的任务,比如太空行走,更有可能由男性宇航员来执行。 例如,一个小时的太空行走,宇航员往往要在水池中行走数次来模拟任务。 小时。 女宇航员的任务可能更加微妙。 这主要与工作性质和劳动强度有关。

据此前报道,本次航天任务的亮点在于,王亚平将成为中国第一位两次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第一位进入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第一位离开航天器的中国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飞行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居住在轨道上。 长女宇航员。 这将有助于为太空探索,特别是未来人类在太空生存的可能性获得更全面、可靠、实用的科学证据。

在世界航天史上,已有50多名女宇航员参与过太空探索。 他们是来自美国、苏联、加拿大、法国、英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宇航员。 他们共同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

其中有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前苏联的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 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是前苏联的斯维特兰娜·萨维·茨卡娅( Savi ); 还有美国太空飞行和在空间站停留时间最长的女宇航员香农·露西德( Lucid),达188天4小时14秒; 还有世界上第一位黑人女宇航员,美国人梅·杰米森; 以及世界上第一位女性太空游客和伊朗裔美国女商人阿努沙伊·安萨里 ( )。

中国也有两名女宇航员进入太空。 一个是2012年随神舟九号进入太空的刘洋,她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第二位是2013年入选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载人任务飞行机组的王亚平。此次神舟十三号升空,王亚平再次上阵。

女宇航员进入太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不可替代,还在于可以让科学研究更加全面、兼顾特异性。 就像地面上的生活和工作一样,太空中的科学研究和工作也需要男女之间的合作,而女性的性格特征更有利于协作工作。 同时,女性在空间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太空是一个微重力环境。 女性的雌激素水平较高。 一些微量元素,例如镁,比男性的代谢更好。 铁的含量较低,因此不易出现铁中毒、血栓、血管痉挛和心律失常等情况。 ,适合更长的空间寿命。

当然,女性上太空也有特殊性,但这也是一次探索太空的机会和实践,以应对和检验太空探索的特殊性。 女性独特的生理机制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在经历了太空辐射、失重等与地面不同的环境和经历后,是否会影响女性特定的生理功能,比如生育能力。

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被科学证实,太空生活和经历不会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性是前苏联的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她于1963年6月16日乘坐东方6号航天器进入太空。她执行了为期三天的任务,并于当年11月3日返回地球。 7月19日与另一位男宇航员安德烈·尼古拉耶夫结婚,距他进入太空4个多月,也是自安德烈上次进入太空(1962年8月11日至15日)以来仅一年多的时间。

中国航天员天宫趣事_航天员有趣的事情_航天员趣事多

1964年6月8日,捷列什科娃产下女儿,成为从太空返回后最快分娩的女宇航员。 他们的女儿美丽大方,学习成绩优秀,现在是一名医生。

另一位来自前苏联的女宇航员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 )是第一位居住在空间站并首次在太空行走的女性。 她在空间站生活了12天,返回地球一年半后顺利分娩。 孩子。

当中国的两名女宇航员进入太空时,刘洋已婚但没有孩子,王亚平已婚并有孩子。 刘洋从飞天回来后,在2014年生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孩,孩子非常健康,刘洋本人也恢复得很好。

这些情况表明,只要在太空中防护条件好,就可以完全减少辐射的影响,而且辐射剂量比很多医学检查还要低。

当然,太空生活和研究不仅仅是检查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还有其他研究观察男性和女性在太空中是否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生理效应或机制,为未来长期载人航天做准备。 这将是下一步的研究和工作。综合中国载人航天、中央电视台、新京报

镜头焦点

看到你们走出机舱感觉真好

此次,中国首位航天员翟志刚时隔13年再次进行舱外活动。 王亚平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行舱外活动的女航天员。 从直播中可以看到,翟志刚成功退出太空舱后,他在太空地面上向我们挥手致意。

从视频中可以听到翟志刚说:我已经离开了机舱,感觉很好! 随后王亚平说道:我很快就会离开机舱,感觉很好! 最后,叶光富说道:下次走出船舱,感觉很好! 宇航员们的声音平稳,地面控制中心传来阵阵笑声。 看到宇航员成功出舱后,网友们一致回应:看到你们出舱的感觉真好!

航天员有趣的事情_中国航天员天宫趣事_航天员趣事多

关于太空的有趣事实

如何在中国空间站理发?

宇航员王亚平、翟志刚变身太空“托尼老师”

官方媒体11月7日发布了一段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太空理发的视频。视频中,航天员叶光富手里拿着镜子,航天员王亚平正在用剪刀和理发器理发。 宇航员翟志刚站在一旁。 他们收集了碎发,仔细修剪了叶光富的刘海。 三人配合默契,引发热议。

这是10月31日宇航员在轨工作生活的照片。图中,翟志刚负责组装碎片收集器。 为了防止剪下的头发乱飞,太空理发需要使用特殊的装置。 推毛器通过软管与杂物收集器连接,以便将剪下的毛发及时吸入杂物收集器中。

中国网友常常亲切地称这位“理发师”为“托尼老师”。 这次,王亚平也变身“托尼老师”,给叶光富理发。 用剪刀修剪完后,王亚平又用理发器给叶光富修剪了太阳穴处的头发。 发型基本修剪完毕后,王亚平仔细清理了叶光富脖子上的头发,而翟志刚则更换了杂物收集器的吸头,清理了叶光富额头上的头发。 他还拿起剪刀,给叶光富修剪了一下刘海。 尽管在太空中固定身体不方便,但这两个“理发师”的技术还是很稳定的。 网友们纷纷表示:“空间‘托尼’的技术相当娴熟。”

王亚平9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无论我们在太空3个月还是6个月,头发肯定会长长,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理发师的技术,隔离期间我们练习了很多”去年我就剪了很多,现在我用它们来练习我的技能。现在我经常开玩笑地称我为‘托尼王’,我对此非常熟练。”

此外,为了保证航天员“太空”工作和生活,在饮食和起居方面,航天员每天晚上10点左右关灯休息,中午有两个小时左右的午休时间。 这次的“太空餐”品类也更加多样,不仅有米饭、糯米糕、红糖糯米糕,还有菱角虾球、酸辣笋、土豆牛肉、玉米香肠、腌菜和兔肉、番茄和鸡蛋汤,辅以甜辣酱和蒜辣酱。

在吃好休息好的同时,航天员还顺利完成了多项在轨任务,包括货运飞船补给转运、新型上升舱外服开封测试、在轨紧急疏散、机械臂作业、两个领域等。航天医学。 细胞学实验项目等 据中新社报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