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网

2024-07-13 -

徐特立

中国广播教育 3月12日 11:03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原名茂勋,字石涛,中国革命家、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北镇)人,毛泽东、田汉等名人的老师。

1877年2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四都观音堂(今长沙县江北镇观音堂)

1919年至1924年6月,42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并赴比利时、德国考察教育。

苏联政冶笑话_苏联政治冷笑话_苏联政治笑话1001

1924年夏,她返回长沙,创办长沙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现长沙师范学院),并任校长。

192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派往苏联学习。

1930年底回国,到江西根据地,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教育部副部长、苏维埃大学副校长。

1934年参加长征

1940年,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宣部副部长,后因健康原因辞职。

苏联政治冷笑话_苏联政治笑话1001_苏联政冶笑话

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名师

作为毛泽东的老师,他受到中国人民的普遍尊敬。毛泽东对他评价很高,曾在给他的信中说:“二十年前您是我的老师,现在您还是我的老师,将来您一定还会是我的老师。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的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但是,您在1927年秋加入了共产党,您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在从那时到现在的长期艰苦的斗争中,您比许多中青年党员都积极向上,不怕困难,愿意虚心学习新的东西。什么‘老’,什么‘身心’,什么‘艰难险阻’,在您的面前,统统缴械投降了。”

永恒的丰碑

徐特立:坚强的老军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湖南长沙人。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师。倡导和参与留法勤工俭学。回国后,大力推行普及义务教育,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等学校校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任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人民教育委员会代理部长、副部长、副主席。1934年参加长征。1940年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自然科学院院长、宣传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曾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著有《徐特立教育文集》、《徐特立著作集》。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出生,原名懋勋,字石涛,中国革命家、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北镇)人,是毛泽东、田汉等名人的老师。参加过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1927年5月,大革命遭受严重失败的白色恐怖时期,徐特立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起义军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政治部主任。1928年,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代理部长,兼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1934年,57岁的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表现出老英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长征中最年长的男红军——徐特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年届古稀的他,依然满腔热情地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献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党中央曾评价他“学而不厌”,“教而不倦”,“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毛泽东称赞他是“坚强的老军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别人第一”。刘少奇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周恩来称赞他是“人民的光芒,我们党的光辉”。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徐特立最先注意的就是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他认为,作为一名老党员、资深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特别是“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工作作风。其次,他关注的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孜孜不倦地从事学术研究,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和深刻的论述,这些文章大部分都收录在《徐特立教育论丛》和《徐特立文集》中。

徐特立,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病逝。

徐特立(1877—1968),原名茂勋,又号立华。湖南省善化市乌梅乡荷叶村(今长沙县)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入私塾读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乌梅乡小塘湾任教,自学授业。戊戌维新运动中,受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影响,后接受孙中山革命思想。1905年入宁乡师范学堂速成班学习,同年创办立江中学堂。1906年起任教于周南女校,后任该校小学部校长。创办湖南最早的教育杂志《周南教育》周刊。 1910年到上海考察小学教育,不久又到日本参观考察日本的小学教育。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当选为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1912年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校长。1913年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修野学校、湖南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兼任湖南省孤儿院院长。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木兰省立公学、巴黎大学学习法语和自然科学。1923年赴比利时、法国考察教育。1924年回湘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任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1927年春,任湖南农民协会教育科科长、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后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长沙市委工农部长。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大江日报工作。南昌起义时,任革命委员会委员、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政治部主任。

1928年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11月1日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兼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1932年10月兼任中央列宁师范学校校长。1934年10月参加红军长征。1935年到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任边区教育处处长。 1937年11月,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资深参议员名义返回长沙,任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代表。1939年初,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成立,任统战部长。1940年8月,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继任中宣部副部长,兼任中宣部教育研究室主任、党史资料处处长,还兼任中国史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他是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他一生从事教育革命实践,经验丰富。在教学中,他注重实际,注重创造性,主张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坚持因材施教,培养人才。著作多为教育手稿,编入《徐特立教育文集》。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病逝。徐特立指明治辛亥革命前一天,徐特立在长沙修业学校向师生作时事报告。

他讲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讲到清政府软弱无能,不能保卫主权和人民,讲到中国人民遭受侮辱和屠杀……他一时愤慨,拍案捶胸,痛哭流涕。突然,他转身,跑到厨房拿来一把菜刀,当着师生的面,“砰”的一声,砍断了自己左手的一根手指。鲜血立刻溅到衣服上。接着,他用断指在一张白纸上写下八个血淋淋的大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听了徐特立演讲的青年们顿时激情澎湃,人群激动不已,欢呼雀跃。徐特立断指的壮举,很快就传遍了长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