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0亿美元科技经费去哪儿了?有些被骗子和小丑浪费了
1.首先我要说一下结论:中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里,骗子、小丑比比皆是,他们骗取资金,蒙混过关。
只说劝阻的话,不做产品,不做实事,不做实际贡献。
只能怪基础不强,资金不足,怪政府,怪民众,怪网民......
然而2022年,中国的科研经费却接近5000亿美元。
仅次于美国,是日本、德国、韩国、法国、英国等十几个西方国家的总和。
中国科技进步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大量文科生和理工科毕业生缺乏自信,没有理工科常识,文盲太多。
华为仅用三年多时间就成功量产6~7nm麒麟9000s SoC芯片,整体能效接近中芯国际N+2工艺,并且Pro手机几乎全产业链实现国产。
此前,中国科技、科研、高校、媒体等多位人士表示:中国的芯片比美国至少落后几十年,给中国30年也造不出来,中国的基础科学还不够好……
不过我们来看看2018年前后乃至今年,中国科技界、高校界、舆论界几位有社会地位的人士对华为芯片研发的预测。
中国科学院政治学部院士何祚庥:
“所谓芯片问题,从理论上讲,只不过比氢弹理论更复杂而已,肯定还有更多基础理论问题。我觉得荷兰人理解得很清楚。但华为可能不太理解,很可能就只是拿来用用。所以荷兰人说,就算我告诉你,你也不一定真的搞得清楚!具体一点,华为不理解理论研究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在中兴通讯遭美国制裁之际,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清华大学CIDEG主办的2018年学术年会上表示:
“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是危险的,”他说。“对一个中国人来说,应该考虑的是这场争论(中兴事件)是否能促进我们自己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但从网上的反应来看,似乎有一个危险。这个危险就是,因为这场争论,民族主义会获得优势,即利用更强大的行政力量来扶持我们的相关产业。”
吴敬琏先生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一个判断来概括:
“中国不惜一切代价推进芯片开发是危险的。”
问题是,中国什么时候不惜一切代价?投入了几十万亿美元?还是牺牲了几十万人?
美国依然提供数百亿美元的巨额补贴扶持半导体产业,那么,美国是否愿意不惜一切代价这么做呢?
南开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刘亚东:
“这个小小的芯片,是人类迄今为止所有工业文明的巅峰之作,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建立起完全本土化的产业链,必须是国际合作的产物,不能用国家体系去发展芯片。”
多年来,中国在这些方面浪费了数十万亿美元的科技研究经费。
还不如把人员和资金削减80%,把钱和资源交给华为这样的实干型企业,来主导研发和产业链。
中国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等教育系统、科研机构都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适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
而不是浪费宝贵的资源,发表一些对人民和国家并不短缺的论文,进行一些做样子的伪科研。
2、中国一些院士、专家、媒体人士把中国基础研究不力、科技落后的责任推卸给民众。
显然,这种人只是在逃避自己无能的责任。
以某些领域的差距为借口不努力工作,没有取得任何实际成果,
应该把这些专家、学者喂猪或者扔到市场上,让这些专家、学者找到工作养活自己。
国家把他们放在这个位置上,并花费公共资金来支持他们几十年。
结果,他们自己不愿意缩小差距,也不愿意做任何实际的事情,而是责怪人民。
这些科研机构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对美国并不太了解,对中国也没有很深的了解,有的甚至还跪了。
这些大学和科研机构里的所谓教授、学者,大部分都是无赖。
为了考取职称,发表文章,参加各种会议,参与各种评论,争得名气,拉帮结派,有的人甚至逃课。
说白了,我的能力不够,连课程都讲不清楚,更别说做出什么实际成果或者产品了。
这些人大部分一辈子都没做出过真正的产品,只会写一些垃圾论文。
如果中国在某个领域的技术还落后的话,他们难道没有责任吗?
部分原因在于他们。
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是,不出成绩,不干实际工作,只写些垃圾论文,拉帮结派。
3、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所谓科技界的人出来鼓吹科学和技术是不同的。
这些人实际上并没有从事科学研究,当然也没有开发技术和产品。
他们都是科技界的文科生,被社会淘汰了,然后用花言巧语和论文来骗取资金。
即使是现代科技的发展,西方也因为长期的战争,需要研制先进的武器,并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人力进行武器的研发。
比如研制炸药、研制大炮、研制瞄准更精确的枪支。
在此基础上,人类逐渐形成了更多的科学认识,如牛顿研究炮弹的落点,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技术是从人类的需求到产品的诞生,再到逐渐掌握原理的过程。
只有真正从事产品和技术研发的人,才能逐渐形成理论上的认识。
极少数的理论假设也需要实践和产品的验证。
人类产品与技术研发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理论化、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掌握科学精神的过程。
不懂制造产品、不懂开发技术的人,就不可能走在开发产品技术、掌握科学精神、领悟科学精神的人的前面。
科学与技术在科技发展中是同一事物的两面,是不同的发展过程。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理论,而科学理论也需要在技术和产品之间进行验证。
科学和技术是严格区分的,科学更高级,一群在大学里拿到文凭、发表论文的人,自以为掌握了科学精神,他们才是科学精神的倡导者,而工业界却没有科学精神。
这些人只是想骗取资金并过关。
能掌握科学精神的人是制造产品的人,是做技术研究的人。
做演讲、发表论文、发表文章的科学精神是什么?
科学技术的最终验证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向我们展示您的技术、您的产品并证明自己。
你不能拿出这些来,说我掌握了科学精神,你没有,这是骗子。
4、胡锡进转述了某些所谓退休高级科研干部的观点,这些仗着资历扯淡的老家伙,简直是一派胡言。
我们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美国、西方肯定还有差距,但这是历史造成的。
就算现在不管用,也应该和广大民众推崇中国科技进步没什么关系。
相反,与不作为、不作为、搞假科研、不干实事、写空论文、坐官无所事事有很大关系……除了历史欠账,我们不谈中国科技水平是否赶上来了、领先了,我们只谈“吹嘘”中国科技是否会拖后腿、害了国家。
一些院士、专家、媒体人把中国基础研究差、科技落后的责任推卸给普通民众,明显是想推卸自身无能的责任。2022年,中国科研经费近50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是日本、德国、韩国、法国、英国等十几个西方国家的总和。
国家给了这么多钱,说明并没有因为老百姓的“夸夸其谈”而放弃投资。
那么,科研人员看到普通网民在网上吹牛,是否会丧失理智、放弃责任呢?
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任何科研人员把基础研究的落后归咎于老百姓的“吹捧”,都只是在为自己的不作为找替罪羊而已。
网络上,很多人对中国科技进步的赞扬和肯定都比较中肯,大家列举事实、举例子、提供数据,比如高铁、基建、电动汽车……
有些院士、前媒体总编辑,即使要反驳别人,也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去批评别人,他们常常把“吹牛”当成大帽子,谁夸赞中国科技进步,谁就立刻戴上这顶帽子。
比如,何院士批评“吹牛害国”的一段视频被广为传播,而何院士夫妇举的例子就是医疗器械。
但想想,被网友们称赞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高铁、高超音速导弹、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中国确实领先的领域。
现在我们落后的领域越来越少了,经常提到的就是芯片、精密仪器、生物医药、大飞机。
没必要看轻自己。
我相信几年之内,我们的不足就能够弥补。
我们能够独自对抗整个西方国家,这已经很强大了。
“吹”是什么意思?
很多科技工作者难道不明白,说真话叫夸奖,编造故事叫吹牛吗?
其实中国在很多技术领域已经领先或者赶超世界了,网上之前有人列了一个很长的清单,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搜一下。
中国诸多领先科技领域为何无法得到网民的点赞?
是不是有些人天生就小气,整天喜欢被骂,觉得一天不被骂就骄傲了,如果你鄙视自己,你就对科技没有信心了。
我们不能整天盯着中国的缺点,否则民众会失去信心。
当前,中美博弈进入最暗时刻,美国和西方国家正在用PUA来破坏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自信心。网络上很多正面评价中国科技进步的文章、贴子,在舆论斗争中很有价值。在一些殖民主义者的嘴里,美国人、印度人在“吹牛”的时候是自信满满的,中国人在“吹牛”的时候就是害国。
如果说夸大其词会损害一个国家,那么贬低中国则能够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
那么科技的进步就太简单了。
扫描微信二维码进入读者交流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