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宝“销量领先”广告词被禁
从商标纠纷、包装纠纷,到广告纠纷,王老吉与加多宝围绕“两罐凉茶”的纠纷一直没有停止。8月16日晚,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三起诉讼的结果。这场持续5年的广告词之争,以加多宝两款广告词被叫停、广药被责令赔偿100万元而告终。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此前的判决中,加多宝共被责令赔偿2000万元。此外,双方涉案14亿商标侵权“大案”至今仍未有结果。
“全国销售领导者”口号被禁止
8月16日,白云山发布诉讼结果公告显示,最高人民法院判决加多宝立即停止发布含有“全国销售的每10罐凉茶中,有7罐是加多宝”字样的广告,立即停止使用、销毁印有“全国销量第一的红罐凉茶——加多宝”字样的产品包装;赔偿广药集团、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100万元。同时,法院驳回广药集团、王老吉的其他诉讼请求。
据白云山发布的公告,2013年,广药集团、王老吉大健康公司将武汉加多宝公司、湖南丰采好润家商贸有限公司、潇湘晨报告上法庭,理由是武汉加多宝公司、丰采公司、潇湘晨报在广告宣传或产品包装上使用“全国领先红罐凉茶更名加多宝”等“更名”宣传语,严重损害原告王老吉的商标权及商誉,构成不正当竞争;被告武汉加多宝公司、丰采公司、潇湘晨报等在广告宣传或产品包装中使用“全国领先红罐凉茶——加多宝”、“全国每销售10罐凉茶,就有7罐是加多宝,怕上火的人喝加多宝,当然更多人喝加多宝,因为配方正宗”、“加多宝凉茶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等宣传语,不符合客观事实,违反了国家禁止性法规,构成虚假宣传,直接贬损、损害了原告的商标和商誉,构成不正当竞争。
此后,加多宝提起上诉,但二审维持原判。加多宝仍不服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再审。最终判决结果即白云山公告的内容。
对于这一结果,加多宝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判决认为加多宝使用“全国销量第一的红罐凉茶更名为加多宝”等与“更名”有关的广告词不构成虚假广告,公司全力支持这一判决。加多宝也全力支持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武汉加多宝立即停止使用“全国每销售10罐凉茶,就有7罐是加多宝”等广告词,并赔偿广药集团、王老吉健康公司共计100万元。
损失14.4亿元商标案仍未解决
事实上,此案判决结果只是王老吉背后的公司广药集团与加多宝对峙的一个方面,王老吉与加多宝之间的纠纷远未结束,尤其是商标权赔偿数额,一度高达14.4亿元,关乎加多宝的未来。
2000年,双方续签商标使用许可协议,规定绿盒王老吉药品属于广药集团,红罐王老吉饮料属于宏道集团旗下加多宝。
2011年,广药集团请求恢复“王老吉”商标使用权。2012年5月,王老吉诉加多宝侵犯王老吉商标权案一审胜诉。2012年7月1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最终裁定,禁止加多宝使用“王老吉”商标。加多宝随后将产品名称改为“加多宝凉茶”。
2014年,广药集团向广东高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加多宝赔偿广药集团因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侵犯王老吉商标权造成的经济损失10亿元,后索赔金额增加至29亿元。一审判决要求加多宝赔偿广药集团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开支共计14.4亿元。今年7月1日,最高法院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判令加多宝赔偿广药集团14.4亿元商标侵权赔偿款,并将案件发回广东高院再审。
财经观察
诉讼热火朝天,凉茶市场却冷清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凉茶销量并未达到几何级增长,已进入稳定期。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间,凉茶品类保持着16%-18%的高增速,而2015年上半年凉茶市场增速为零。另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凉茶行业占整个饮料行业市场份额的8.8%,位列饮料行业第四位,销售收入达到561.2亿元,同比增长4.2%,而2015年这一数字为10%。
具体说两家公司,加多宝近几年遭遇裁员、欠薪危机。2018年8月,中弘控股因要和加多宝重组而披露了加多宝的财报:加多宝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净利润分别为-1.89亿元、14.8亿元、-5.83亿元。到2017年,加多宝已经资不抵债。加多宝随后表示,这一数据与事实严重不符。而占其包装量90%的中粮包装却在2018年第二季度突然决定停止供应罐头,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加多宝的财务状况不佳。
据白云山2018年财报显示,背靠广药集团的王老吉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66%,毛利率虽然达到43.43%,但比上年下降了1.82个百分点。不过,王老吉近两年也在改变经营策略,不仅签约知名艺人做代言人,还推出椰奶、沙棘等新口味饮料,凉茶本身也在不断改变包装和口味。
有分析人士称,王老吉和加多宝多年来的争斗,消耗了大量自身的企业资源,凉茶行业也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潜在的竞争对手和中小品牌都被两大巨头挤掉了市场。此外,只有两大巨头的市场明显缺乏活力和创造力,靠诉讼维持的产品面貌也与时代脱节。
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两家公司继续争斗已无益处,未来携手拓展市场或将带来双赢局面。不过,目前仍有关键诉讼未决,“合作竞合”之路何时能开启仍是未知数。
文/记者张欣 统筹/余美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