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关唐代动物的有趣故事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2024-08-23 -

感谢唐宋时期那些杰出而又富有魅力的文人,他们没有用博客、微博,而是用笔记给我们留下了浩瀚而有趣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在窥视书楣、书角的文字时,不禁感到惊奇、心生颤抖。唐宋时期,信息化远远落后于现代社会,透过唐宋文人笔记的窗口,我们可以一窥全貌。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逐渐浮现在我们眼前,就像今天的人们赚取点击量,随时随地搜索、收集世界上有趣的故事一样。即便是古人,也喜欢惊奇、好奇,只是因为当时的认知水平而觉得不可思议。比如我从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索言》中读到的这些关于动物的故事,至今仍让人眼前一亮,着迷不已。

关于老舍的文人趣事_老舍的幽默趣事_老舍御用文人

唐朝时,文章任长安太守,他骁勇善战,杀人不眨眼,以执行法令和纪律,长安百姓都怕他。有一天,他听见外面有钟声响起,便四处张望,不见人影。钟声响了三声,便发现一只乌鸦在撞钟。文章想了半天,对下属说:“这只乌鸦肯定有什么伤心事要诉说,我想一定是有人叼走了小乌鸦,母子伤心欲绝。”于是,他命人跟着乌鸦去寻找那个取走鸟巢的人。乌鸦绕了一圈,把衙役们引到城外的树下。果然,他们发现有人取走鸟巢,在树下休息。衙役们立即把这个人押送到了衙门。文帝亲自审理了此案,并处决了捕鸟人,因为他抱怨乌鸦的不公,伤害了幼鸟,是恶劣的行为,不可饶恕,从而为乌鸦报了仇。

文章是唐朝的名臣,为人刚直,痛恨邪恶,但又如此虚伪,甚至要去找乌鸦讨公道,实在是让人惊讶又疑惑。其实这里面隐藏着很多真实的信息。首先,当时长安城里罪犯众多,文章此举只是为了杀一儆百,以儆效尤。一个连乌鸦的冤屈都不放过的人,肯定会关注到百姓的疾苦,才会更加守信,为百姓报仇。那些作恶者听到这个传言,又怎么会不收敛自己的行为呢?文章此举其实是一举两得。有时候正法正纪,需要用歪脑子,而乌鸦的冤声未必就是文章的矫揉造作之作?看来,现代人有时候也要从古人身上学习一些智慧和方法,来对抗罪恶。据史书记载,唐朝名媛鱼玄机因妒忌而杀死了侍女,文章也敢于抗拒当时官员和新闻媒体的劝说,杀死了文坛才女和风月名媛,文章是个真正的男人。

老舍御用文人_老舍的幽默趣事_关于老舍的文人趣事

说到动物,宋代笔记中有一段很感人的社会新闻,引人深思。当时宰相张文勰家在东都洛阳北坡有一座庄园,庄园里有一个黄鼠狼洞,黄鼠狼刚生下一窝四只小黄鼠狼,却都被一条蛇吃掉了。黄鼠狼夫妇为幼崽感到难过,便在蛇洞外堆起土做陷阱,刚好够蛇头进去,然后静静地等着蛇出洞。果然,当蛇进入假土坑想要转身逃跑时,蛇头被束缚住,无法自由伸展。黄鼠狼夫妇同仇敌忾,当场咬断了蛇的腰部,然后用爪子把蛇的肚子劈开,用嘴叼出幼崽。这些埋在蛇腹中的小家伙还带着温热,黄鼠狼将它们放在洞外通风的地方,用豆汁喂它们。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小家伙居然又复活了。宋人看到这一幕,不禁感慨万千,如此微小的生物,怎么会有如此的情感和智慧?人类是最聪明的,为什么不反省自己的行为呢?这意味着世间万物都是有情感和智慧的,而被称为最聪明的生物的人类,又怎么会不反省自己的行为呢?

下面这个故事也是讲动物的,但是有些血腥,体现了当时人类的狡猾和残忍。在西南边境的深山老林里,生活着一些猕猴,这些猕猴每遇上僧人,就会围上去,以为僧人会供养它们水果。少数民族彝族人民喜欢吃这些猕猴,每到山林野外打坐时,它们就会模仿僧人,盘腿而坐,用衣服蒙住头,仿佛在打坐。当这些猴子照做,只剩下一只时,僧人就会把它捡起来,用斧头砍下猴头,杀了吃掉。以后他们再想猎捕猕猴时,就和以前一样,猴子们一点儿也不察觉。因为猴子在破坏他们的庄稼,当地人就把酒糟装在盆里伪装成食物,放在野外。然后砍下三十到五十根一二尺长的木棍,放在旁边,猴子吃了加了酒糟的食物后,喝醉了,就拿起旁边的木棍互相打斗,有的猴子甚至会自相残杀,潜伏在附近的人很容易就猎杀受伤的猴子。

可见,唐宋时期,人们充分利用动物的习性,用非常手段将其杀害,但也无非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人们善于吃一切东西,并非只是在现在,唐宋时期或许还出现过活吃猴脑的残忍场面。千百年来,杀生吃人的事层出不穷,中华文化中有许多残忍吃人的记载。一部中华史,不仅是游说史,更是美食史,其中自然也包括食人史。血腥的存在,让人不寒而栗,不是吗?文中提到的戎、鹿邑辽,就在今天的川、滇交界处,难道今天两广地区吃一切动物的习惯,就是因为这个吗?宋人没有想到人的恶,只是开导和警告人类,爱喝酒的人,要以爱喝酒的动物为戒,真是本末倒置。他们这些理由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老舍御用文人_老舍的幽默趣事_关于老舍的文人趣事

都是动物,都是用来吃的。不过下面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却倒霉了八辈子。唐朝的时候,有个小官叫崔叔,他家在井边打水的时候,竟然打出了一条鱼。这个崔哥平时喜欢吃美食,是个美食家。他以为家里的厨子在井边洗鱼鳞,不小心掉在井里了,就命令厨子给他杀了吃。饱餐一顿之后,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阴间的判官上门来判他:“你一个世上小官,竟敢吃龙蛋,你的官位全被撤了。”一年后,崔哥的一生就结束了,升天了。这个故事看起来有些荒诞,宋人记载的时候,满怀遗憾,说崔叔是个名臣,但是没有达到很高的官位。他因为误吃了龙蛋而死,唉,这就是命啊!

宋人挺有意思的,他们把当时无法解释的一些现象都归结为命运,所以古人普遍乐观,知道自己的命运,活得很洒脱,很现实。至于末世归来,那不过是又一次异世界之旅,需要的只是轮回。今人当然知道,崔述吃的绝对不是龙蛋,而是鱼,普通的鱼,只是巧合罢了。崔述吃了这种来历不明的鱼之后,觉得奇怪,于是白天想,晚上梦。至于被撤官,可能是他在朝中做官的时候得罪了某些有权势的人,被剥夺了官职。万物皆有生命,今人可以举此例,作为素食主义的旗帜,讽刺劝化世人。宋人的笔记真是斑驳离奇,什么都记录,什么都思考,很有意思。

后记:历史真的是群众创造的吗?恐怕不是。每个朝代的正史都是统治阶级撰写的,难免带有浓重的官方色彩。即便偶尔有史官为正义发声,但能否通过官方的最终审查,也是个未知数。比如北宋的赵老二,绝不会同意赵老大死后会有“斧影烛光”之说,燕王朱棣作为叔父,绝不会在其侄子孝文帝在位时发表过奉承之词。真正的“玄武门事件”和“雍正登基”之说究竟是什么?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说清楚。历史隐藏在真与假、真与半明半暗之中,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历史是否被人为篡改,不得而知。

关于老舍的文人趣事_老舍的幽默趣事_老舍御用文人

这没什么奇怪的,矫枉过正、欺世盗名的痕迹在史书中随处可见。历史从来都不是为大众而写的,而是为延续皇权血脉和民族命运而服务的。不是我不相信正史,因为所谓的正史是功利的,用来隐瞒尊贵人和逝者的名字,甚至为后人所作,刻骨铭心。所以我喜欢读野史,也是因为正史已经被所有史学家看透了。我不喜欢接过前人的奶嘴,装年轻、装酷,既不卫生也不环保。我喜欢读那些被贬入冷宫、在静夜里泛着淡淡蓝色荧光的野史,喝一口茶,抽一支烟,和那些睿智的古人对话,领略汉唐宋的风采。野史里的趣事特别引人入胜,让人拍手叫绝。

祝你好运。俗话说,一日有福,十年有余!

一年之中这个时候正是财富和运势最旺的时候!

如果需要改变运势的话请加我微信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