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之美|三伏天24日结束:三伏天热浪已去,初秋天气新
新华社天津8月23日电(记者 周润建)今年长达40天的“三伏天”终于要结束了。8月24日,三伏天正式结束。三伏天过后,暑气渐渐消退,天气开始转凉,正所谓“新凉胜千金”。
“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历史学家、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树伟介绍说,初伏、末伏都是10天,中伏有时10天,有时20天,这与我国古代“干支历”有关。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只有4个庚日,中伏就是10天;如果有5个庚日,中伏就是20天。今年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所以“三伏”就是40天,即从7月15日到8月23日。
因为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一个伏天的开始,所以有“立秋后又是伏天”的说法。这段时间,天气依然炎热,俗称“秋虎”或“秋傻”。
罗树伟说,在广大北方地区,三伏天结束往往伴随着天气转凉。“三伏天”的“蒸腾”结束,空气中的湿度迅速降低,人们逐渐不再感到闷热。至于东南沿海地区,类似“秋老虎”的持续高温往往出现在最后一个三伏天之后,因此即使三伏天结束,一段时间内仍会炎热。
人们历来十分关注三伏天始末的气温变化,自古便有“三伏天刚过烈日转雨”、“三伏天已过天地初秋新”、“三伏天行江上,枫叶报秋来”等感叹。
其中,最出彩的当属北宋大文学家张耒在看到降温来临的那一天一口气写成的《三伏天后降温风雨诗三首》:“秋风摇秋晓,天地一片萧瑟。静草虫鸣,高叶上凝露……”“三伏天如沸锅,熏蒸煮足。半夜西风雨,窗外清风……”“扇中余热散尽,新凉回枕边。轻云起天边,晨曦照碧空……”生动地表达了三伏天后酷暑消散的喜悦之情,用词用句令人赞叹。
“一伏饺子,二伏面条,三伏煎饼加鸡蛋”,三伏期间的饮食早已被民间安排好了。那么,三伏结束后,我们该吃什么呢?
“三伏天过后,天气由热转凉、干燥,饮食调节别忽视。”罗树伟结合民间传统与养生专家建议称,要及时补充鸡、鸭、鱼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选食滋阴润燥、润胃健脾的银耳、雪梨、莲藕、百合、蜂蜜等,多吃茄子、土豆、海带、干果等营养丰富的应季蔬果,少吃煎炸、生冷、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食物。(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