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有趣故事 | 武松“撑起”两类音乐
注:1998年1月8日,43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为了凑热闹,我以专题《关于《水浒》的趣事》写了一批与《水浒》有关的短文,发表在《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上。
前几天,我将石家庄存放的书籍资料运回上海,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了这十几份报纸,上面有文章,我看了几份,觉得挺有意思,于是把报纸的压缩稿重新打印出来(原稿已丢失),转发到这里,希望有兴趣的可以评论。
今天我们推出第八篇:《武松“撑起”两种音乐》。
·《水浒传》第八趣事·
武松“撑起”两种音乐
田卫平
中国曲艺种类繁多,不少都是以《水浒传》故事为题材的,其中有两种曲艺特别与武松“合拍”,使得武松故事广为流传。
第一类音乐是扬州评话。
在北方地区,“评话”被称为“讲故事”或“讲演”,其渊源可追溯到宋代的“说话”。
宋代学者罗冶在《醉翁谈录·旧集》卷一中,专门谈到“小说之开篇”。这里的“小说”与现代意义上的小说不同,是指“讲”。他说:
某人虽是出身卑微的小说家,却努力学习。……烟火奇闻,藏于心;情色知识,只在嘴上。……三寸不烂之舌,褒贬是非;言辞万言,谈古论今。叙述套路千万种,对话千万种。……他讲朝代兴衰,记英雄壮士。……他说话不絮絮叨叨,阐述有尺度,条理分明。他善于把枯燥的部分提出来,把活泼的部分阐述得久远。
他将民间流行的“说书”内容,分为鬼怪类、烟粉类、传说类、公案类、大刀类、杆棍类、巫术类、仙侠类等八大类。其中,大刀类的刀有“大虎头、李从吉、杨令公、十龙、青面兽、姬铁岭、饕餮僧、赖无狼、圣虎、王杀马海、燕司马八”;杆棍类的有“花和尚、吴行者、飞龙姬、梅大郎、斗道塔、路障、高朴顶、虚静罗章、无狼出家、王文上位、狄昭认父”等。
其中青面兽(杨志)的笑话、花僧的笑话、武行者的笑话、许靖的落花篇笑话等都被后来的《水浒传》创作者吸收和发展。
扬州评话兴起于明末清初,以扬州方言表演,以水浒故事为主要素材,著名有以“水浒舞”闻名的邓光斗、“唐”代水浒评话艺人创始人邓复堂、“张”代水浒评话艺人始祖宋成章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派水浒”代表人物王绍棠(1889-1968)善于讲述水浒中的“吴(宋)十章”、“宋(江)十章”、“石(修)十章”、“鲁(俊义)十章”故事,其中尤以“吴(宋)十章”为佳。
王绍堂十二岁凭家传《武(松)十回》出道,二十岁成为扬州四大名评家之一。他讲述武松故事时,将说书与做人融为一体,细腻生动,生动感人。尤其在人物刻画、情节安排、语言呈现等方面,都丰富和发展了《水浒传》中的武松,令观众难以忘怀。是扬州评书最负盛名、最具特色的传统书种之一,并赢得“看戏听梅兰芳,看评话听王绍堂”的赞誉。他也因此成为“南派武松”的一面旗帜。
1958年9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孙家勋、孙龙福主编、王绍堂叙述的扬州平话《武松》,成为当年的畅销书,第一版加印了6次。随着扬州平话《武松》在全国的发行,人们不仅欣赏它,而且爱上了扬州平话。
第二种音乐是山东快书。
山东快书产生于明末,盛行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先流传于山东,后传至华北、东北,新中国成立后,遍及全国。
这种艺术形式最大的特点是用一个人演一本书——《武松传》,塑造一个形象——武松。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前,它不叫“山东快书”,而是叫“武老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才给它起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山东快书”。某种程度上,《武松传》就是山东快书的代名词。
与扬州平话一样,山东快书《武松传奇》也是取材于《水浒传》中武松的故事,但与扬州平话中的武松稍有不同:扬州平话为《武(松)十回》,从武松景阳岭打虎开始;而山东快书为《武(松)十二回》,在《景阳岭打虎》之前还有一回《东岳庙》,每回都有约定俗成的开场白:“少废话,秀英雄武二郎”。
从东岳庙得知,武松一家住在清河县(今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
山东快书“北派武松”的代表人物是高元钧(1916—1993)。
他以武松激昂的故事为“尖”,加上清脆的口技,灵活的手、眼、身、步,形成生动、真实、亲切、幽默的表演特色,使观众看得心旷神怡、听得心旷神怡。20世纪50年代,他主持举办了多期山东快书培训班,学员遍布全国各地,塞内外,使山东快书风靡全国。
“南武松”与“北武松”在人物塑造上虽然各有千秋,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把武松视为勇敢与力量的化身,歌颂其坚强、勇敢、坚忍、无畏。通过歌颂其惩恶扬善、除暴护善的侠义精神,武松具有超越时代的人格魅力。这或许就是武松受到两类歌迷青睐,并受到观众喜爱、经久不衰的秘诀。
(作者注:本文原载于1998年2月3日燕赵都市报第12版“文化娱乐”专栏,今日发布时,对原文进行了修改补充。)
预告:明天我们将推出《《水浒传》趣闻第九回——潘金莲引发的闹剧》,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