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就只剩下李健的段子了吗?

2024-08-26 -

文│曾昱丽

可惜,李健的幽默并不能挽救《中国好声音》声音的平庸,毕竟这不是《中国最佳导师》也不是《中国最佳笑话》。

打造新人固然重要,但如果整个音乐产业对原创音乐缺乏支持,对新人缺乏系统的培养机制,那么大量的音乐选秀节目也只是资源的浪费。

“知乎”告诉你,为何连搞笑艺人李健都救不了《中国好声音》。

李健+段子_李健幽默段子视频_李健段子手集锦

《中国好声音》新一季导师李健。(影视截图)

《中国好声音》新一季节目又开播了。

如果和同期综艺节目相比,《中国好声音》的收视率还是很可观的,以52城1.738%的收视率,夺得周五全国卫视综艺收视冠军,网络点击量轻松破亿,截至目前,#中国好声音#话题总阅读量突破120亿,讨论量突破850万次。

但与往年的《中国好声音》相比,本季《中国好声音》可谓是“风波不断”。第一期在高清频道毫无音讯,原本应该在上周五播出的第二期也因后期制作和档期问题延期播出。而且与往年的收视率相比,本季首播也创下了新低。第二季52城首播收视率为3.516%,第三季首播收视率为4.241%,第四季首播收视率为5.303%,可谓今年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而且,播出之后,网上的差评居多,对《中国好声音》师生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中国好声音》怎么了?

李健段子手集锦_李健+段子_李健幽默段子视频

“好声音”去哪了?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于2012年播出,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担任常驻明星导师,梁博荣获“年度好声音”。2015年10月7日,《中国好声音》第四季落下帷幕,张磊夺得冠军,那英第三次成为《中国好声音》冠军导师。《中国好声音》经历了最稳定的四年。

然而好景不长,此后两年,《中国好声音》不断卷入版权纠纷,2016年、2017年,《中国好声音》更名为《中国好声音》。版权战终于在今年6月25日落下帷幕。《中国好声音》官方微博发布长文《唐德宣布三方和解 浙江卫视期待《中国好声音》回归》,称各方就《中国好声音》相关知识产权纠纷达成和解,并承诺在协议签署后及时提交撤诉申请。今年,《中国好声音》终于得以再次回归。

回归的《中国好声音》也在赛制上力求创新,加入了魔镜、点歌、抢座位三个新元素,希望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但无论赛制如何变化,《中国好声音》的核心永远应该是“好声音”。但就是在这个最关键的“好声音”元素上,《中国好声音》给观众的感觉是“欲罢不能”。

一方面,学员质量下滑严重。首期节目中,唯一获得四转的学员李振武演唱《山海经》,让几位导师都大吃一惊。但观众并不买账他这种尖叫式的演唱风格,人文感的传递、整体形象感还有待磨练。有网友直言对今年《中国好声音》的水平表示怀疑:“我今早刷微博,看到一个尖叫版的《山海经》,好像是四转的,我就怀疑今年《中国好声音》的质量了。”

而由组合大宝安琪演唱的二次元歌曲《霸气侧漏》更是遭到质疑。节目中,一个可爱二次元嗓音,一个黑金属嗓音,两种极端风格的碰撞,让四位导师对这首歌曲疯狂吐槽。然而,现场观众似乎比导师们还要严厉,有网友吐槽“太难听了”,听完后浑身“起鸡皮疙瘩”。

专业乐评人尔弟这样评价《Power Over the World》:“评价两极分化,我觉得这个表演如果出现在《创造101》的演出现场,就像是清泉涌动的泥石流,好爽啊!(想象吴宣仪这样唱歌)但如果是在《中国好声音》上,可能需要更扎实的作品,更综合的改编。不管用什么样的演唱方式,总归是服务于作品的,不然就更多的是好奇而不是欣赏了。”

至于其他表演,不仅平淡无趣,也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不过,谢霆锋却一个人转身了。在一期节目中,谢霆锋团队迅速爆满,包括安崎、陈俊豪、王超、刑凯翔、苏雨涵、许伟翔等6组学员,成为最快爆满的导师。王超唱歌时,谢霆锋只听了两句就赶紧转身,让其他导师们大吃一惊。网友直呼“不太专业”,并在弹幕中质疑:“谢霆锋会唱歌吗?”“他不是会做饭吗?”甚至有网友表示:“他是不是急着回家做饭啊!”

总而言之,本季《中国好声音》的声音“质量”不如以往,个别导师对待音乐的态度也略微降低了节目的严肃性。

李健段子手集锦_李健+段子_李健幽默段子视频

《中国好声音》新一季导师谢霆锋。(截图)

李健的“笑话”是亮点

一向知性优雅、博学多识的李健,在娱乐圈一直以“笑话大王”著称。此次以导师身份加入《中国好声音》,依然疯狂讲笑话、改歌词、拼成语,还不忘在比赛中“斗”其他导师,为节目增添了不少笑料。网友看完节目后纷纷表示:第一期没记住多少好声音,完全被李健的笑话“赢”了。

在导师开场秀中,李健直接将原歌词“高中三年为什么不好好读书”改成了“为什么我三年不说喜欢你”,并在影片中直接称“高中三年不好好读书”对于自己来说有些前后矛盾,引人发笑。

在随后的“人才争夺战”中,李健按耐不住,开始秀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周杰伦说:“我觉得你可以来我团队,我可以帮你!”李健则风趣地说:“我持相反意见,我觉得你可以来我团队,我需要你的帮助。”

当周杰伦问谢霆锋和李健谁更懂美食时,李健说:“《贝加尔湖畔》《松花江畔》《抚仙湖》都是我写的,里面有很多美食,都是鱼。”这句话再次引得其他导师和观众爆笑。“李健都是鱼”瞬间成为《中国好声音》新梗之一,甚至登上微博热搜榜。

当庾澄庆、谢霆锋、周杰伦纷纷表示自己的身高是175cm时,李健忍不住自嘲:“我早上也量了175cm。”再加上“箭在弦上,强调速度”这种老套的发言,让其他导师们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当然,李健并不是故意讲笑话,他的发言之所以成为笑料,是因为他一贯的古典知识分子风范,在当下快餐化、粗犷化的文化语境中,形成了一种错位感和反差感,这种反差感也是喜剧效果的来源。

李健段子手集锦_李健+段子_李健幽默段子视频

可惜,李健的幽默并不能挽救《中国好声音》声音的平庸,毕竟这是《中国好声音》,不是《中国最佳导师》或《中国最佳笑话》。

综艺节目《创造101》(图片来自东方IC)

音乐选秀的困境

《中国好声音》为何如此难以脱颖而出?其实,这不仅仅是节目本身的问题,与音乐选秀节目的整体环境息息相关。

2012年《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开播,开启了音乐选秀节目的新纪元,第一期收视平平,但第二期收视率开始飙升,最高收视率超过6%,也成就了一批新晋歌手,包括梁博、吴莫愁、吉克隽逸、袁娅维、金池等。

次年,《我是歌手》开播,这是华语综艺市场少有的歌唱真人秀,虽然也有《中国好声音》的歌手比赛元素,但不同的是,节目邀请一些知名的新老歌手比拼唱技,由大众评委决定去留和排名。新鲜的节目形式和赛制、沉寂歌手的重生等等,都让节目看点十足。

因此,在之后的三四年里,《我是歌手》和《中国好声音》不相上下,共同统治了整个华语音乐综艺市场。然而就在此时,一大批类似的音乐选秀节目不断涌现,仅2016年一年,《蒙面歌王猜猜猜》、《谁是歌神》、《我的歌神》、《看见你的声音》等近30档音乐节目就挤满了各个荧屏。

于是,音乐选秀节目市场迅速饱和,优秀歌手资源枯竭,节目形式也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改名后的《歌手》《中国新声》也从这个时候开始走下坡路。没有那么多素人歌手可供发掘,也没有那么多经典老歌可供消费。这些音乐选秀节目消费的是华语音乐黄金时代的遗产。消费而没有生产,必然导致后继无人。

有内因也有外患。2015年以来,网络综艺进入快速发展期,大量资本涌入网络综艺,原创网络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同时,许多优秀的制作人、主持人、明星选择与网络综艺合作,诞生了《中国新说唱》《火星情报局》等热门网络综艺。2017年、2018年,视频网站相继推出《中国新说唱》《次世代之子》《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超火爆的音乐选秀节目。几年前,我们很难想象视频网站有资金、能力、条件、想法去打造、制作这种制作成本过亿的节目,而如今它们的制作能力丝毫不逊于传统电视台。年轻观众转向视频网站,越来越习惯用互联网的审美、思维、价值观(如Pick、应援等)来审视音乐选秀节目,音乐综艺选秀节目如果不在模式上做出根本性的创新就会显得“过时”。

回归的《中国好声音》并没有重现昔日的辉煌,反而给人一种奄奄一息的感觉。这虽然令人遗憾,但也是对中国音乐界的一个重要警示:培养新人固然重要,但如果整个音乐界对原创音乐缺乏扶持,对新人缺乏系统的培养机制,那么大量的音乐选秀节目也只是资源的浪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