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安全防线 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 ——2024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综述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题:筑牢安全防线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2024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综述
新华社记者 周元 谢奔 张海蕾
“岛上有人被困,请立即救援!”近日,湖南出现模拟暴雨天气,一岛屿周边水位上涨,大量人员被困。
应急机制立即启动,各部门协调研判应急,出动快艇疏散群众,派出无人机搜寻被困人员……一场汛期群众疏散应急演练逐步推进。“演练检验了各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了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和公众安全意识。”湖南省应急管理厅风险监测与综合减灾处副处长吴永胜说。
5月11日至17日是防灾减灾宣传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家防灾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统一部署,围绕“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应急——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主题,广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组织多次应急疏散演练,切实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
演练是提升民众应急避险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湖北,针对汛期地质灾害多发的特点,当地开展地质灾害救援和应急避险演练,重点演练了山体滑坡灾害的应急避险和应急救援操作。紧急疏散群众、全力抢险大型机械设备、高效调配“灾区”安置点生活必需品……暴雨中,立体式应急救援演练堪比实战。
上海同时模拟强对流天气和地震灾害,开展“上海响应-2024”综合应急演练;黑龙江举行地震、火灾、溃坝等多科目抗震救灾综合演练;福建进行地铁应急疏散演练;广西开展数百个县、数千个村庄、数万个乡镇(企业)应急演练等。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一系列情景多样、贴近实战的演练演练,检验了队伍,完善了机制,有力促进了基层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
提高公众防灾避灾、自救互救能力,是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的关键,一场又一场活动让防灾减灾科普“新鲜”起来、更“扎心”。
“出门要关电源”“油锅着火要盖上锅盖灭火”……近日,在四川省屏山县屏边彝族乡,村民阿木章义手捧用汉、彝文两种文字印制的《彝汉消防安全宣传手册》,用彝语向村民介绍消防安全知识。
平山县位于凉山与小凉山之间,有9000多彝族群众。为了让彝族群众听得懂、听得懂、记得住安全政策和常识,当地政府编制印制了彝汉双语安全宣传册,组建了“骑马宣传队”。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阿木章义等宣传员加大上门宣传的频次,开展安全知识普及。
创新载体形式,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湖南举办红色背包公益行动,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安徽举办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短视频大赛;宁夏举办“治本三年行动提升安全素质能力”线上知识竞赛;四川省地震局与重庆市地震局联合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线上大赛等。
拓宽科普渠道,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工信部协调通信运营商向全国手机用户发送相关公益短信;北京围绕应对海河流域“23.7”流域性洪水,在学校、公园等地开展体验示范活动;一些地方向公众免费开放安全体验馆、应急训练基地等科普场所,开展专题讲座、模拟体验、展览等活动。
预防是防灾避险的基础和前提,相关基层单位以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为契机,深入排查灾害事故风险隐患,提前做好应急防灾应对准备。
河北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地质灾害风险点监测、防洪设施大检查、森林草原火灾风险管控等集体防治工作;山西结合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新疆深化自然灾害风险综合普查成果应用,推动风险管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各地千方百计把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阶段、成灾之前,把灾害风险降到最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