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导演辛爽专访: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本文来自界面新闻,作者:戴天文,题图为《隐秘的角落》剧照。
开播前,谁也没想到《坏小子们》能收获如此高的口碑和热度,豆瓣评分9.0分,爱奇艺播放量7208次,各大网剧热度榜单均位列第一,这是这部12集短剧开播不到第二周就取得的成绩。
《隐秘的角落》的故事并不复杂,从朱朝阳、严良、普普三个小孩的偶遇开始,他们到六峰山游玩,无意间通过摄像机录下了张东升杀害岳父岳母的场景,一场冒险就此展开。
辛爽加入项目时,剧本已经有了12集梗概。“三个小孩在暑假目睹了一起凶杀案”是他对这个故事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之后的很多改编和定位都围绕着这句话展开。暑假、盛夏、阳光、阴影,这些元素相继成为他和创作团队在早期策划时的关键词。他们希望呈现的不是人性中简单的善与恶,而是认为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在座的各位对爱都有错误的理解,有人把爱理解为占有,有人把爱理解为卑微,有人把爱理解为自私,有人把爱理解为胁迫和控制。我们创作的初衷,就是想展现人性复杂的一面。”
真实是《坏小子们》中每一位演员所呈现的状态,没有因为年龄、经历、资历的差异而出现演员表演无法对接的情况。无论是秦昊、王景春、张颂文这样的演技大师,还是荣梓杉、史彭元、王圣迪三个孩子,都能将故事中的人物呈现得如同生活中真实的人一样自然。
《坏小子们》截图。张东升的这番话被网友们大肆渲染。
辛爽认为,在选演员之前,他们就已经想好了要呈现什么风格,所以他和选角团队完全按照这个标准来选演员。“我会把演员当成我的创作伙伴,我们一起创作。这些演员都是中国观众最信赖的好演员,都是有创造力的演员。大家都在现场跟着导演创作,我主要把我的感受告诉他们,和他们沟通,达成共同的理念,给他们空间和信心,给他们足够的信任,他们也给我足够的信任。我们形成了非常好的、舒服的创作互动氛围,我要做的就是支持他们。当这些演员迸发出他们最棒的表演时,那一刻就是镜头的完成。”
影片中的很多“彩蛋”也是辛爽特意为观众安排的,希望达到一种互动的趣味。有时观众也会发现一些他没有刻意安排的反差。比如爬六峰山的时候,两边有三个人,一个拿着相机去杀人,一个拿着相机去记录友情。“我很喜欢一些观众的解读,但我觉得一些过于夸张、过度的解读是没有必要的。”辛爽说,有些解读确实完全曲解了他的创作,纯粹的邪恶并不是他的本意。“我不相信这世上存在没有道理的恶,这不是我的创作理念。”
拍摄出如此成熟作品的导演辛爽,在影视圈还是个新人,在综艺《幻城》中首次展现了拍摄剧情片的实力。“以前我很怀疑自己,能不能把握故事情节?不确定之前看到的内容,能不能成为潜意识,进入我的身体。”但观众的肯定,让这位乐队音乐人出身的导演仿佛横空出世,在节目中创作出五部精彩的短片。爱奇艺的制片人也看中了他用影像讲故事的能力,推荐他与万年影业现任联合制片人鲁静的团队合作,最终执导了《隐秘的角落》。
辛爽在《幻城》中给任素汐讲解剧情,两人后来成为朋友
在《坏小子们》之前,辛爽是一名拍摄广告和MV的职业导演。他最喜欢的电视剧是《马大帅》,“每年休息的时候都会看”,《教父》《真探》《冰血暴》他也会反复看。“我不是一个看过很多电影、大师所有作品的导演,但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反复看。”
他所有的导演技巧都是自学的。在乐队时,他尝试写剧本、拍MV,随着经验的积累,他逐渐从音乐人转型为MV和广告的导演。“把剧本当小说看”是他从此养成的习惯。通过文字与图像的对比,他逐渐积累了拍摄剧情片的经验。“我生活中只喜欢买衣服、骑摩托车、看《马大帅》,工作时就是导演,我并不想成为特别成功的大师,我能做的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辛爽导演的《幻城》片场照
界面娱乐采访辛爽:
界面娱乐:很多人都是通过《幻城》认识你的,这个节目当时给你带来了什么?
辛爽:我以前拍广告、MV,通常一个广告、MV的导演如果跟人说你会拍故事,没人会相信。我当时刚好跟梁翘柏先生很熟,帮他拍MV什么的,当时他约我去玩,第一集拍得挺好的,不但大众看得出来,业界也看出来这个人除了视觉的东西,还能把握故事的节奏。《幻城》可能是我讲故事的一个转折点。
界面娱乐:是因为这个节目,你们才有机会拍摄《隐秘的角落》吗?
辛爽:是的,我很早就认识爱奇艺的一个制片人,但之前没有合作过,因为他觉得我做故事不行。后来他看了《幻城》之后,就把这部剧推荐给了我现在的制片人鲁静的团队。我们聊了一会,彼此都挺认同对方的想法,就决定合作。
一开始我们在做另外一个项目,也处于剧本阶段,但是这个剧进度比较快,可以先开拍,所以就决定接这个。
界面娱乐:这是你的第一部剧情长片,你会感到不安全或者担心吗?
辛爽:不会,我对故事的把握很好。我可能会担心拍长剧的经验,但是我们团队其他人在这方面的经验都很强,他们会弥补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打消我的顾虑。我在一开始和所有主创沟通的时候,也告诉了他们作为导演需要注意什么,比如时间的把控等等。
所以在开拍之前,我就跟这些主创学习,他们都有拍剧情片的丰富经验,而我没有,所以他们能帮我。
《隐秘的角落》剧照
界面娱乐:你进来的时候,剧本进行到哪个阶段了?
辛爽:我拿到了12集剧情梗概,整个架构非常清晰。为了记住故事里最美好的东西,以及带给我的情感冲击,我只看了一遍原著小说,之后就把里面适合拍成影视剧的东西记住了,然后在12集剧情梗概里完善起来。这些留下印象的东西,可能就是最适合我表达的,或者是我最有兴趣表达的东西。
界面娱乐:模糊的印象更有利于形象的重现,对吗?
辛爽:对,因为文字和影视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学科。用12集来呈现剧情和人物肯定和文字不一样。拍剧的时候需要让观众从第一集到第十二集一直感兴趣,会跟着人物一起感受到他的情绪。每个人物都需要有一个从A到B的过程,这是戏剧的科学。我们要把所有人物的弧线做出来,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到很多不适合影视呈现的内容,我们要把这个人物的其他方面、各种关系做出来。
界面娱乐:您加入项目之后,是如何对剧本进行细节调整的?
辛爽:我们的工作习惯是这样的,我把每件事的感受都提出来,我们是整个编剧团队在工作,包括胡坤、潘怡然、孙浩阳,每个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有一块黑板,开始聊天。所有的创作不可能和最初想的一样,尤其是剧本,可能你调整一个场景,前后十个场景就都变了,你要不停地调整,这里会有很多不同的变化。我们从2018年底一直做到2019年7月开拍前,一直做。我觉得如果剧本、演员都没做好,其他的工作就白费了,其实我们在前面的工作做得更多。
《隐秘的角落》剧照
界面娱乐:《坏小子们》除了三位华人编剧外,还有一位美国编剧乔·卡卡奇,他的主要作品是什么?
辛爽:我其实没见过卡卡奇,我进团队之前就得到过他的工作成果,他之前是《纸牌屋》编剧团队的一员,前期他帮我们把整个剧本都安排好了。看到12集的梗概时我也感到很惊讶,他完全按照美剧的节奏和制作科学来安排,包括每集的内容,给我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界面娱乐:故事框架铺好了)是的,我们在这个基础上丰富了实际的人物和场景,这是美剧的常见做法,人设不受时长的限制,我们可以从故事入手,而不受时间的限制。
界面娱乐:在你的了解和印象里,这个故事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辛爽:最深刻的还是故事的背景。三个小孩在暑假时看到了一起凶杀案。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更有力量的背景故事。大家都经历过童年和暑假,我们都知道暑假是什么感觉。有一句话叫“故事是人生的隐喻”,可能我们小时候也经历过同样的暑假,虽然没有见到凶手,但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不管天气多热,朋友都不愿意呆在家里,宁愿找个地方聊天、玩耍、去探险。我记得小时候,很多小孩子会去野外捡一些东西,这些都是这句话带给我的感受。我觉得这个东西拍出来之后,观众也会参与进来,有同样的感受。
我特别反对二元论。在塑造人物时,我们一直很小心,不把他们塑造成非善即恶、非黑即白。本质上,我们在讲述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这里所有的错误,都是因为对爱的错误理解。有人把爱理解为占有,有人把爱理解为卑微,有人把爱理解为自私,有人把爱理解为强迫和控制。我们在创作的时候,一直举一个例子。这个情节就像一把手术刀。我们要做的不是把手术刀射出去,而是用这把手术刀射出每个家庭、每个人的情感和难处。
我们选择湛江是因为它的阳光特别强,反过来说阴影也特别强。如果这么简单去想,就成了二元论。反过来想,阴影特别强的地方,就是我们隐藏的角落。我们内心创作的初衷,就是要展现人性复杂的一面,不展现纯粹的恶,也不喜欢基于好奇心的兴趣。最后会带给观众和我们各种各样的思考,就是生活中要避开这些恶,让自己学会去爱,让自己学会正确地去爱。如果有人说“这不是我吗?这不是我理解的人生爱情吗?”你就要想想自己的爱情是不是出了问题,是不是需要在生活中做出一些调整。我希望让观众看到,去思考这些。
《隐秘的角落》有非常明显的暑假感觉
界面娱乐:从整体的表达上来说,《坏小子们》很克制,很多时候你会觉得人物是可以做出选择的。
辛爽:对,我们之前在讲选择的问题。这个选择是基于你对爱的(理解),在那种情况下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即使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爱情可能不是那么正确,但我们还是有机会的,就像张东升一直问“我还有机会吗?”我们其实有机会做出选择,不把自己置于那种境地。
界面娱乐:很多观众会在剧中寻找很多线索来解读故事,您看完这些解读之后有什么感受?
辛爽:我特别喜欢观众的一些解读。比如有的人说,他们都在爬山,但是这边有三个人,那边也有三个人。往这边爬会带来死亡,往那边爬会带来温情和友情。这边有摄像机,那边也有摄像机。这边的摄像机是杀人的道具,那边的摄像机拍的是杀人的证据。我们在写剧本和拍摄的时候,并没有深入去思考这样的解读。但这也是客观现实。
其实我想给观众带来更多乐趣。比如我喜欢埋下线索、彩蛋,让大家在看剧的时候能感受到一种交流感、互动感,但我觉得有些过于夸张、过度的解读都是不必要的。比如我看到有观众解读说朱朝阳在警车里搓手是因为他干掉了王耀。我觉得这不是我的本意。纯粹的邪恶从来都不是我想要展现的,我不相信这世上存在没有道理的恶,这不是我的创作理念。
希望给大家带来乐趣和思考。当我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时,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选择,也不要以爱的名义做恶。当人活在世上,面对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时,命运将我们推向一个位置,迫使我们做出选择。这就是我想表达的。
《坏小子们》秦昊饰演的张东升的真实形象
界面娱乐:除了剧情,演员的表演也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您和选角团队是如何确定演员的标准呢?
辛爽:从我接戏到开拍,我们都在同时找演员。这次我们希望呈现一个完整统一的表演。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或者表演方式不一样,会让人觉得表演很纠结。我希望呈现给观众一个完整统一的感觉,让大家相信这些演员在现实生活中是认识的,有一群像他们一样的人生活在某个地方。这个戏里的每个人都很重要,因为这是一个群像,少了任何一个人,就会失去色彩,每个人都会带着自己的色彩。
我们先打好基础,然后利用这个基础去跟所有的演员老师沟通,把我们的角色,我们的弧线传达给他们,用我们的真诚去打动这些老师。
界面娱乐:对你来说,《坏小子》是你第一次实地拍摄故事片,你是如何与他们协调沟通,保证整体一致性的?
辛爽: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和所有主创团队的磨合,一个是和演员的磨合。我觉得任何导演的工作方式都是一样的,尤其是综艺节目中常见的“你比划我猜”。导演的专业要求就是要看到一个完整的东西,从声音、画面,到人物、情绪。其实所有合作的主创都有同样的要求,你只要把自己的部分做得精准,导演就会很快比划,让大家明白你想要什么,让大家和你一样,很快看到整个事情的全貌。
我在现实生活中不太爱说话,但在工作中却是个话痨,重复很多遍也不会觉得厌烦。我也担心有时候从嘴里说出来的话会不像以前那样,会不断腐烂,以至于只有 50% 的信息留在别人耳朵里,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我很感谢所有的创作团队和我们的制作人,感谢这次的合作。他们(非常)信任我,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努力,无私地奉献出所有的才华,我特别感激。
至于演员的磨合,我脑子里有很多大师级的导演,他们跟演员的相处方式各种各样,我跟大师们没法比,我更习惯或者说更舒服的工作方式,我会把演员当成我的创作伙伴,我们一起创作。很多时候剧本会写表演说明、表演细节,但编剧或者我只是写在纸上或者在脑子里记而已。演员是直接生活在现场的环境中,要做的每一个动作、细节、表演调度都隔了一层,更直接。我们找的演员都是中国观众最信任、演技好的,我也知道他们在表演上能达到什么水平,绝对不比任何国际水平差,他们真的是世界上最好的演员。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创作型的演员,大家都在现场跟着导演创作,我主要是给他们空间和信心,给他们足够的信任,他们也给我足够的信任,我们形成了非常好、很舒服的创作互动氛围,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我在片场做的就是告诉他们我的感受,与他们沟通,达成一个共同的概念。然后演员需要更多的空间去创作,我要做的就是支持他们,给他们空间。当我看到这些演员在这个空间里迸发出他们最精彩的表演时,那一刻就是镜头的完成。
《坏小子们》剧照,笑眯眯的秦昊也成为网友们最爱的表情包
界面娱乐:比如说张颂文先生打牌的那个场景,听说他们就是即兴发挥的?
辛爽:其实剧本给了基本的文字,但是里面有很多细节,比如抚摸、喊叫,这些在剧本里是无法呈现的。我们在打那场戏的灯光的时候,张颂文老师过来了,说如果不耽误在这里,我们可以在这里演一会儿。我在旁边看着,感觉他们在演,演的已经不是戏了,而是生活,是真实的东西。在那个状态下,戏已经流动起来,变成了真实,你要做的就是去拍。这是最让观众感动的一场戏。
我们挑选小演员的标准跟挑选成年演员是一样的,要求一点都不低于其他演员。我们知道拍戏,时间是我们片场最宝贵的东西。片场需要处理一万件事情,小孩子的表演就是其中一件,但是我们要保证片场时间分配均衡,所以前期的标准是要自然、符合角色气质,有很强的演技天赋。我们选角团队前期找了几千个小孩子,前期要做很多工作,保证片场时间分配合理。这些小孩子都是天才,都是未来冉冉升起的新星,我在片场跟他们的沟通跟成年演员是一样的,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然后我们再选出他们表演的亮点。
张颂文打牌戏是《隐秘的角落》的看点之一
界面娱乐:对于你来说,这是第一次做如此高强度、长时间的拍摄,有没有遇到什么突发状况?
辛爽:我没有超出预期地经历崩溃。我面临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就像极限运动一样,总有体力或精神力崩溃的时刻。但这不仅仅是我的工作。那里有几百人。无论如何我都不能崩溃。即使是极限运动也需要坚持。我们原本计划是75天,但最终包括转移在内用了77天。
界面娱乐:完成得非常不错,拍摄过程中创作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这在第一次拍剧情片的导演中是比较少见的,您之前有没有针对很多问题进行过准备?
辛爽:很多东西我们在片场没有讨论,都是前期就决定好了,比如哪些镜头一定不能用,哪些角度必须用,哪些场景必须用,每个有感情的戏要拍多少场,没有感情的戏要拍多少场。包括画幅,为什么不用2.35:1?我们有机会用变形宽屏拍摄,但是摄影导演建议前期不要用太紧的,因为小孩子有很多动态的东西,需要更宽的画幅来表达。现场没必要试,会浪费时间。我们没有时间试,只能前期尽量统一起来,让场景非常有效率。
《隐秘的角落》剧照
:配乐和音乐也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片尾曲是在剧本阶段就决定好的吧?配乐的感觉是怎样找到的?
辛爽:音乐都是基于我对故事的理解。我很喜欢大卫·芬奇的视听手法,比如《社交网络》就把悬念融入生活。我的体会是,把悬念融入生活的质感中,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而音乐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我们的作曲家丁克先生之前有很多作曲作品我都很喜欢,这次有机会就想跟他合作,我知道他很符合整个团队的理念,希望他能成为我们团队在创作中的一员。我跟他沟通的时候,会先把我脑子里的曲子和段落发上来,然后他根据我的感受去沟通、调整、或者延伸。
我们在剧本阶段就确定了第12集的片尾曲,后期也有小幅调整。编剧也会听完片尾曲,根据音乐回到故事感觉。这是相互的,我们知道一集故事给观众的感觉,片尾曲就是延续感觉,也会对整个故事进行补充,算是对完整感觉的延续,可以让观众沉浸在情绪中,在情绪中放松,就像按摩最后两下拍打,如果不拍那两下,就会觉得按摩白费了(笑)。我提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有问号,但我解释之后,大家马上就明白了。感谢各位伙伴对我的信任,让这件事情能马上呈现,达到这个结果。
配乐还是符合我们这个类型,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悬疑。我个人比较喜欢中国家庭剧,《欲望》、《空镜》、《家有九凤》等,会吸收很多养分。家庭剧讲究的是生活的质感和真实,这次呈现的生活质感也是来自于这些。家庭和悬疑的混搭,在音乐上会有这样的效果。就像A24的《遗传厄运》,里面很多配乐都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每次对剪辑做调整,音乐也会做相应的调整。
《遗传厄运》剧照
界面娱乐:能创作出这样的配乐一定和你过去在乐队的经历分不开吧?
辛爽:是的,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你所做的一切都来自于你听到的、做过的、经历过的,你的兴趣、审美,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最终会成为你个人的表达。
界面娱乐:你是怎么开始接触音乐的?为什么从音乐转到导演?
辛爽:就是喜欢,我天生就有表达的欲望,我想做音乐也是一种表达吧,总觉得心里有话想说,尤其生活中你是一个安静的人,需要找一个载体说出来。现在拍戏也是一种表达的方式。小时候玩乐队,想拍MV,没钱,就跟公司借机器,写剧本。后来觉得玩乐队很重复,不是因为不能靠音乐谋生就不玩了,是因为到了一定年纪,觉得不要这样的生活了,天生的性格不适合做纯粹的艺人,还是换个生活方式比较好。
后来,我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拍摄。渐渐地,人们觉得我拍的东西挺有意思,于是广告和MV就来了。我拍得越来越多,也成了职业导演。转行当职业导演的时候,我慢慢看了很多剧本,当成小说看,也看了很多相关的书。我也看电影,看幕后解读。现在我也有看剧本的习惯,有时候先看剧本再看电影,有时候先看电影再看剧本。小说改编的电影我也会这么做,看文字的时候会跟图片对比,看看别人是怎么转换的。那时候我不明白这有没有用,但有一天我用上了。
我真正建立起拍剧情片的信心,来自于《幻城》里的五部短片。当时观众给了我很大的认可。我以前也怀疑过自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拍出好故事。我不确定以前看过的内容能不能变成潜意识,进入我的身体。但在《幻城》里,我发现它们全都被用到了,而且很有效,所以我觉得还可以。
《隐秘的角落》海报
界面娱乐:您还从哪些作品中汲取了灵感?
辛爽:小时候看西游记之类的电视剧,最喜欢的是《马大帅》,每年放假都会看一遍,完全可以心无旁骛地沉浸在里面。我不是一个看了很多电影、看过所有大师作品的导演,看到喜欢的就会反复看,今年又看了一遍《欲望》。美剧的话,可能喜欢《真探》和《冰血暴》。
我是个很懒的人,第一次看新东西的时候会觉得有压力,就像上课的孩子一样,所以尽量逃课。老电影我学过很多遍,所以再看的时候更容易进入观众的感受。我不想每天都学,太累了。音乐也是一样,现在听的不多新东西了,还是喜欢听大卫·鲍伊这样的经典,我觉得电影、电视、音乐都是相通的,没有新旧之分。教父三部电影我都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
马帅剧照
界面娱乐:对于未来的工作和创作有什么计划?
Xin :我只想休息一下,我想做一些我以前没有做的事情,我想在我的每一个动物中都忙碌。不能专注于我的生活,我只想买摩托车,看着“元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