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自杀(节选)阅读答案——郭沫若
楚霸王自杀(节选)【注】
郭沫若
亭长把船摇到了岸边。他走到船尾,与钟离分开坐着,交待自己的来历。
“钟离昧将军,我现在就告诉你实情。”阁主平静的说道。 “我自己也不是阁主,我只是这里的一个学者,我今天来并不是有什么好意……”
钟离昧越发害怕,按住了剑。
“不过你别误会,”阁主安慰道,“我不是汉王的奸细,你要知道,如今的百姓中,还有谁对项王抱有好意呢?就是他。”因为急功近利,项王产生了一种错觉,他以为是自己无与伦比的力量,灭了秦人的暴政之后,他的所作所为就完全不同了……所以这两年,我们人对待他就跟以前对待秦始皇一样!虽然我们不是汉王的奸细,但是可以说是汉王的奸细吧!我告诉你实话,我今天来就是为了把他引到江心去,和他一起翻船,我也是为了这样告诉你真相的。你想杀我,我都不怕。”
自称阁主的人在这里停顿了许久,等待着钟离昧的处决。钟离昧却低下了头。
“但是,”他继续道,“根据我今天的经历,我觉得项王还是一个好人,后来我对他的态度就改变了,很想把他送到江东去。没想到,他却有这么一个短——他的缺点是太年轻了,而且——对不起——他有点没学问……我觉得他的天赋最好是成为一名将军,他不应该有成为世界统治者的野心。他以后造成的麻烦说起来有点悲哀,确实损害了我们国家很多的元气……一百年内人民的死也许还好,但是学术上的损失可就大了。秦始皇所烧的书,是天下的私人文献,而楚霸王也烧毁了秦人保存的官方文献。三月里,有多少历史书被烧毁了?”
说话的人沉默了一会儿,钟离昧也沉默了,深深地低下了头。
“钟离昧将军,今天项王对你和这匹马的态度让我很感动。在生死关头只关心朋友而不关心自己的人是很少见的。我们听说刘邦,汉王逃亡的时候,连自己的孩子都被赶下车了,这些地方比刘邦还仁慈。但他却从来没有意识到,是上帝要杀他,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怎么能责怪那些只关心自己的力量而不关心上帝的人呢?人们的生命正在自杀,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这时,钟离昧扶着腰,终于跪了下来。
“项王!项王!”钟丽梅仰望天空,泪流满面:“是我们想念你们,是我们无知的战士想念你们,我们想念世界人民,我们想念中国。” 。中国几千年的元气无法恢复。这不是大罪吗?我们比秦始皇还惨。请等我一下。”
他用力将腰间的剑拔出鞘,却被阁主握住了他的手。
“钟离昧将军,你不要自杀。”阁主劝道:“人最可怕的就是不觉醒,一旦觉醒,就有办法补救。你是武士,我是学者,但我们的标准只有一个。”做人就要舍己,利人,利人就成全了自己,如果你想自杀,你已经做了舍己的苦活,但如果你想自杀,那对别人就没有好处了。怀着死的心去做,这不是利人救世的好办法吗……我家离这里不远,所以我就摇摇晃晃地把你接到我家了。你继续履行你作为一个人的责任,世界上的人们仍然处于困境中,尤其是北方的匈奴人,我们需要不怕死的战士。帮助人们、拯救世界是非常重要的,你不应该做这种不负责任的事情……听我说。我想项王最后的意识缺失就在于此。他知道自己不怕死,也知道如何利用死亡。他只是用它来装饰自己作为英雄。他总是为了‘自己’这么做……希望你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钟离昧被“阁主”握着的手,早已失去了反抗的力气,但头却依然深深地垂着。
这时,“亭长”从他手中接过剑,替他入鞘,然后说道:“我们回去吧,汉兵已经走了很远了。”
说着,他就离开钟离昧,先把马拉上岸。回头一看,钟离昧也被抬上了岸,好不容易才被扶上了马背。
...(有删除)
【注】短篇历史小说《楚霸王自刎》是根据《史记》中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改编的。它是1936年郭沫若访日期间写成的。此时的国民党实行“先调和外事,再解决内政”的政策。
6.对于下列文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征的分析和鉴赏,哪一项是错误的(3分)
一个。听到“亭长”告诉他自己的真实身份后,钟离昧对“按剑”的详细描述,不仅符合他的身份,也表明了他对“亭长”的警惕。
B. “阁主”是一位学者。他之所以怨恨项羽,想要与项羽同归于尽,主要是因为项羽焚烧史书造成了巨大的学术损失。
C.面对“汀长”对项羽失败的评价,钟离昧两次“低下头”。这个动作描述表明他也明白了人们的支持在他心中的重要作用。
D. 《亭长》把项羽对钟离昧和乌玛的态度与刘邦对子女的态度进行了比较,意在对项羽最终的失败表示遗憾。
7、关于文中“馆长”劝钟丽梅不要自杀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
一个。钟离昧想要自杀,这表明他对自己的身份和“战士”的角色产生了怀疑。
B. “亭长”认为项羽的死只是为了把自己打扮成“英雄”,对于利人救世没有任何作用。
C. “亭长”劝钟丽梅不要做出无谓的牺牲,要担起救人于水火的责任。
D.钟丽梅终于被“馆长”的话感动了。他看清了形势,一定会尽到做人的责任。
8. 小说中划线的句子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6分)
9、《史记·项羽本纪》中,乌江亭长只是一个模糊的陪衬人物,凸显了项羽恪守信仰。然而,在郭沫若的笔下,他却变得生动、传神。郭沫若对这个人物的刻意刻画和添加,有什么文学效果呢? ? (6分)
回答
6. (3分)B(“主要是因为项羽焚烧史书,造成巨大的学术损失”错误)
7.(3分)D(“他已经看清了形势,一定会履行作为人的责任”错误)
8、①说明普通百姓虽然不是刘邦的奸细,但也是反对项羽的,站在项羽的对立面; ②项羽推翻秦国统治后的所作所为导致人心分离,这是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③明确民心方向是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警示统治者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6分,每分2分)
9. ① 小说中的吴江廷章是一位睿智的学者。他通过他的言语,展现了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使项羽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 ②乌江阁主以启蒙者的身份训诫、开导钟离昧。事实上,作者借“亭长”评论时事,呼吁结束国内内战,统一对外应对。 ③刻意地刻画和补充这个人物形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小说情节更具叙事性和传奇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6分。每分2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