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关于春联的趣闻与你分享!
“万里红花春开,人人笑迎春风。”
写贴春联是中国传统习俗
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一副春联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春联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特选四款与大家分享:
1、王羲之:今早无双福来; 不幸并不是单独发生的。 昨夜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欢写门联,但因为他的书法太好了,所以每次贴门联都会被盗走。
一次除夕夜,他想出了一个防止“小偷”的妙招,于是在门楣上贴了一副对联,上面写着“福不双至,祸不独来”。 正如王羲之所料,因为这副对联的寓意不好,偷走这副对联的人都摇头离开了。
没想到,大年初一,王羲之在上下联的末尾加上了三个字:“福无双至此日,祸不单至”。 春联保存好了,新年到了。 可谓“无双福至今日”; 昨晚偷春联的人空手而归。 不是说“祸不单行”吗?
2、卢孟正:二、三、四、五; 六、七、八十九
吕蒙是北宋人。 科举状元,三拜宰相,肚大。 他堪称贤明的宰相。
他对当时的贫富分化感到非常愤怒。 恰巧另一个穷人请他给他写春联,他就写了:“二、三、四、五;六、七、八十九”;“二三四五”。 横批更奇怪,写着:“南北”二字。
原来,这幅春联的美妙之处就在于通过独特的修辞手法表达出“通达之意”。 第一行“二、三、四、五”少了“一”; 第二行“六七八十九”少了“十”。 合在一起谐音“缺衣少食”。 横注“南北”,亦有“无东无西”之意。 用短短十个字来描述穷人的生活困难,不是很精彩吗?
3、解金:门前竹千千,屋内书万卷。
谢缙与徐渭、杨慎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主持编修了著名的《永乐大典》。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门口正对着隔壁富翁拥有的竹林。
除夕之夜,他用风景抒怀,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临万竹,家有万卷书”。
不料财主见状,命人将竹子全部砍倒。 解缙一看,就知道这个富翁是在嘲笑他的穷家。 他怎么可能有几千本书? 于是他在上下联的末尾加了一句话:“门短如千竹,家有万卷书。” 财主见了,更加恼怒,命人把竹子连根拔掉。 解缙不禁暗笑,在上下联的末尾添了一个字:“门内竹千千,屋内书万卷。” 结果,富翁气得目瞪口呆。
4、朱元璋:双手劈生死路; 一刀斩断是非根源
春联的普及和推广,与明朝皇帝朱元璋对春联的喜爱和张贴春联的大力推广有很大的关系。 他定都金陵(南京)后,规定官民百姓必须在除夕前写好春联贴在门上。 他微服巡演,挨家挨户地观看和批评。
没想到,有一家人公然违抗圣旨,除夕夜不贴春联。 朱元璋很生气,询问原因。 服务员回答说:“这是一家搞杀猪的,过年的时候很忙,没时间雇人写字。”
朱元璋闻言,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一家人写了一副对联:“手断生死路,一刀断是非根”。 上联说杀猪,下联说杀猪。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