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春芝:童年趣事
有趣的童年故事
作者|冯春芝
童年是一个花开的季节。 每当童年来临,每个人都会想起一个有趣的童年故事。 也就是那些被称为“老孩子”的老人。 提起童年这个词,他们总能聊起自己当“孩子王”时的“英雄事迹”。 例如:打水仗,把人推到水里半死; 玩“打乌龟”游戏,不小心扔石头,砸碎了围观的孩子们的头; 上山打猪打草,偷别人的瓜果梨桃。 当看门人找到房子、找到学校时,要么被母亲打耳光,要么被老师批评,罚站着不动。 一件又一件,有趣又尴尬的事情层出不穷。 我今年七十多岁了,快八十岁了。 每当我想起小时候和朋友们做过的那些尴尬又有趣的事情,我就永远不会忘记。 从今天开始,我会回忆一下我小时候做过的一些有趣的事情,给大家听,和大家一起玩。 我希望我的童心永远保持下去。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童年趣事”:打水仗。
打水仗
小时候,每年六月的一天,尤其是午饭后,朋友们都会去河边游泳。 那时,我们村南面的大石河常年流淌。 每年六月雨季,河水汹涌,水深,流量大。 水最深处有半米多深。 河水正好沉到十四五岁孩子的胸口以下。 腰部以上的位置是孩子游泳的最佳深度。 那时,我们这些半大的村民孩子,对蛙泳、仰泳一无所知,只能做“狗渣”。 只要双臂在水中向两侧划动,双手跟着划动动作,双腿交替向后踢,用脚拍打水面即可。 用手划腿、踢脚,带动身体向前游“扑通、扑通、扑通”,美其名曰:“拍浪”。
光是在鹏鹏玩觉得还不够,就玩了一些水游戏。 水上游戏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水中捉迷藏。 即一个人A潜入水中向前游动,另一个人B闭上眼睛潜入水中向前游去接住。 如果B在A从水里出来之前抓住了他,那么A就输了。 如果B在水中接住A,而A因拉不住而从水中浮出,则A也输了。 第二个是水中屏气比赛。 本场比赛由三人进行,两名参赛者和一名裁判员。 比赛规则是:裁判喊“开始”,两名选手屏住呼吸同时沉入水中。 谁能在水中坚持更久,谁就获胜,谁不能先把它留在水中并从水中浮出,谁就输了。 第三种是最有趣的打水仗。 游戏规则是:将参加打水仗的人分成两组。 两组人数相等。 两拨人相对而立,间隔了三米左右。 选一人担任裁判,裁判站在两队中间。 当裁判一声令下“开始!” 两队队员手掌并拢,手掌微微向内凹成瓢状,用瓢掌搅动河水,猛烈地溅到对方脸上。 部门。 对手会因为水的冲击而喘不过气来。 还有一种泼水术,就是用一掌和手臂的力量用力推开河水,使河水抛起,溅到对方脸上。 由于河水的冲击,呼吸困难。 如果对手坚持不住,将被裁判宣布淘汰。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水战,双方都有人被淘汰。 休战后,统计人数,淘汰人数多的一方为败方,否则对方为胜方。 打水仗的参与者多,又刺激,所以大家都愿意玩。 尤其是有时我们和邻村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到河里玩的时候,我们以村为单位打水仗。
我们村东南有一个地方叫“石鼓子”。 这石鼓子在一座小山脚下,一块大岩石,还有一个大拐弯。 当河流到达这里时,它会转向并旋转成一个又大又深的海湾。 这个地方与西安高家庄和我村呈三角形。 这三个村庄距离石鼓子都大约一英里。 因此,这三个村子的孩子经常去石鼓子湾河里游泳。 有一次,我们村的十多个孩子来到这里河边玩耍。 他们碰巧遇到了六七个来自西安村的孩子,他们也来到这里河边玩耍。 我们吵了一会儿,两个村子的孩子就开始打水仗了。 因为我们人太多,西安村就寡不敌众了。 因为我们进攻太猛烈,所以我们用河水将对方呛死,不一会儿就把他们全部呛死了。 有一个姓李的孩子被水噎住了,生气地骂我们。 我们很生气,就抓住李姓小孩,把他的头推到水里淹死了。 他压得喘不过气来,拼命忍住。 西安村的孩子们意识到情况不妙,赶紧去救他。 获救后,他一边骂我们,一边拿起衣服往村子里跑。 我们不放过他们,就把他们光着身子赶走了。 我想抓住他们,狠狠地揍他们一顿。 姓李的孩子怕挨打,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家,我们直接开车送他到家。 这时,孩子的妈妈跑出来骂我们:“你们怎么能像你们一样,光着屁股玩,还把她打到家门口!” 我们也觉得自己错了,互相装模作样。 鬼脸急忙跑了回来。 回来的路上,大家又蹦又跳,有说有笑,别说笑得那么开心了。 就像一个从战场凯旋而归的战士。 直到今天,参加打水仗的老朋友们聚在一起说起这件事仍然笑个不停。
冯春之,笔名智勇,小名玉叟。 他是寺头镇石佛塘村人,从事传播报道工作20余年。 退休后攻读文学,出版文集《年轮》、历史编年史《玉象山下——石佛塘村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游戏《童趣》、家谱历史《姓氏初考》石佛塘村”。 现任临朐县地方志学会会员、临朐县作家协会会员、临朐县寺头镇文联副秘书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