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地域离奇事第50章:奚落道士没文化竟自砸招牌
尚明文小说连载之五十
符家寨中有一位以“杠精”著称的人物,人称二杆子,其真实姓名为符波。此人凭借些许才华,时常与人争论不休,夸夸其谈。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杆子”这一别称逐渐取代了他的真名,在寨子里声名远扬。
村里人常说,每逢二杆子看准了要争论的对象,往往很少会落败。然而,这次在他大伯的丧礼上,面对整个寨子的众目睽睽,他却遭遇了惨败,颜面扫地,被人狠狠地羞辱了一番。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原因非常简单,那名二杆子先是讥讽道士先生缺乏学识,认为他们念念有词只是想愚弄鬼神、骗取钱财,然而,他却遭到了一位连初中都没毕业的道士学徒的严厉反驳。
客观来说,在符家寨,二杆子无疑是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曾是九十年代全寨首位考入中专的学生,当时能考上中专,其难度和重要性绝不逊色于现今考取一所顶尖的985重点大学。他所就读的是省内颇具声誉的供销学校,每逢寒暑假返回家乡,他熟练地挥舞着算盘,发出“噼哩啪啦”的清脆声响,那声音似乎能震撼人心。旁人即便数得飞快,他操纵算盘的速度也毫不逊色,而且计算结果精准无误。村里众多人起初都对此表示怀疑,纷纷出难题,给出一系列冗长的数字让他进行加减,而他几乎总能做到毫无差错地完成。
二杆子自诩,他在校期间不仅学业成绩优异,更是曾担任学校文学社的负责人。每当灵感迸发,他便会创作诗歌、散文,这些作品在校报上发表后,每次都能吸引众多女生的青睐,纷纷寄来情书。
那些经历,在二杆子看来,或许并非全然虚言。尽管他目前从事的是一份平凡的会计职务,但他却经常动笔撰写稿件,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单位新闻稿,都能在本地报纸或网站上见到他的作品。每逢佳节或是村里的红白喜事,他指导别人撰写对联,讲述当地的文化趣闻,对他而言,这些不过是小菜一碟。
然而,他遭到了一位初中辍学的道士徒弟的严厉指责,这主要是因为他过于自负、自大。事情缘起如下:
湘西乡村地区举行葬礼时,普遍依照“三朝埋”的风俗,即遗体在家中停留两日。首晚称之为小葬夜,次晚则称作大葬夜,至第三日清晨便举行出殡仪式,将遗体安葬。
二杆子的大伯不幸离世,我身为他的侄子,同时也是寨子里小有名气的角色。在葬礼之夜,宾客如云的高峰时段,二杆子却将矛头指向了几位道士。
在举行盛大葬礼的夜晚,晚餐时分,人群络绎不绝,宾客云集。依照惯例,宾客们各自享用各自的酒席,道士们则聚在一起,除了少数几位长者会相互陪伴外,通常不会有人穿插其间。二杆子显然并不在长者之列,他在其他席上吃了大半后,手持半杯塑料酒,以敬酒为名,走到道士们的席位前,自己搬来一把板凳坐下,高举酒杯,大声喊道:“来,各位先生,你们念经辛苦了!”尽管不清楚你们具体读了些什么毫无意义的文字,然而看到你们一个个大声喧哗,连脖颈上的肌肉都显得紧张鼓起,仍需向你们举杯致敬。”
这种含蓄的讽刺相当巧妙,大家都能察觉到他在讽刺别人,却不知如何进行回击。那二杆子说话嗓门极大,旁人一听,几乎要将嘴里的食物喷出,众多人则暗中观察几位年长与年轻的道士,好奇他们会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面对这番敬酒,道士们陷入了两难境地,既不能饮,又不能拒绝,内心虽想发作,却觉得此举不妥,不发作又感到十分郁闷。
就在气氛异常尴尬之际,一位二十岁左右的道士弟子手持酒杯起身。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那自以为是的二杆子以及众多等着看热闹的人群身上,然后清了清喉咙,高声宣告:“各位师父,请各位继续坐着,就凭二杆子那敬酒的技艺,根本不值得由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学徒来回应。”
此言一出,四周的气氛顿时凝固。原本喧闹的用餐场景瞬间安静,众人手持饭碗,忘了夹取菜肴,纷纷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场精彩表演的进展。
二杆子啊,你只需解答我两个疑问,关于这酒的饮用方式,无论怎样,我都会陪伴在你身边。那名学徒瞥了二杆子一眼,不等他开口,便自行接着讲道。
首当其冲的问题,尽管我踏入此行尚浅,但我深知一个惯例,通常在葬礼之夜,寨中享有盛誉的长者会向我们这些主持仪式的人敬酒,以示对大家连续数日不辞辛劳、为亡者超度亡灵、指引冥途、祈愿死者来世安康、庇佑亡者家属平安的感激之情。那么,作为逝者的侄辈,您前来敬酒,是代表村中的长辈,还是代表丧家呢?
这显然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一目了然地看得出这是一个陷阱,无论怎样作答都显得不妥;若声称是代表村中的长辈,实则自己并无此等资格;若说是代表主人,如此言论恐怕会让主人家的形象受损。
周围人纷纷大笑,二杆子还未开口回应,年轻学徒紧接着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你声称自己不知我们念诵的经文究竟有何意义,那些经书此刻仍陈列在供桌上,诸如《往生咒》、《超度经》、《解冤咒》、《救苦经》等,难道你竟有不认识的字?我这个初中未毕业的人,现在愿意免费教你,绝不收取你任何费用,说到做到。”
众人又是一片哄笑,二杆子脸上开始红一阵青一阵。
年轻的学徒面带微笑地注视着那位二杆子,随后挑衅地说道:“人们都说你是符家寨的风云人物,既擅长计算,又精通书写,还能言善辩。可我这样一个连初中都没毕业的年轻人,连提出两个简单的问题,你却一个都回答不上来,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众人再次响起一阵哄笑,饮酒的宾客们窃窃私语:“这孩子是哪家的,口齿伶俐,说话这么有才,真是了得啊。”
二杆子难以承受这番嘲讽,气得脸色惨白,拳头紧握,几乎想要动手,然而在这种场合,怎能轻易动粗呢?再者,毕竟是自己主动挑起的事端,只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你这嘴真厉害,年轻人真是了得,年轻人真是了得……”
二杆子原本打算趁着大伯举办丧事之际,通过戏谑那些道士来提升自己在寨子里的威望。然而,他未曾料到,结果非但未能如愿,反而自食其果,这让他愈发难以忍受这股怒气。
二杆子本质上是二杆子,他在江湖上漂泊已久,绝不可能轻易放弃。他沉思片刻后,再次发起挑战:“纵然你们手中有经书,但在封棺、钉钉等仪式上,你们口中的咒语,经书中是否有所记载?”
“的确如此!”为了缓解现场紧张的氛围,一位年长的道士率先开口,同时用目光阻止了其他几位打算提出异议的同道。
大家瞧瞧,我的话没错吧,从事这一职业,根本无需高深的文化底蕴,念经主要是靠大声吼叫,念咒则是靠即兴编造,咿咿呀呀,装模作样地扮作神鬼,这不正是那句老话所说的:水牛不抬人,样子做得神。竟有人敢和我顶嘴?这算什么?哈哈哈!自以为赢了这一回合,那自大的家伙对着人群洋洋得意地笑了起来。
二杆子啊二杆子,你本应受人尊敬,可你却屡次挑战我们的底线,嘲讽我们,甚至在你被师父所保全面子时,你却依然得寸进尺。你仗着些许学识,一次又一次地践踏我们的尊严,将面子视为无物,却对里子抓得紧紧。既然如此,今日我定要让你尝尝失去面子和里子的滋味。”那名道士学徒情绪激昂地站起身,毅然决然地再次独自迎战二杆子。
你以为我们在这封棺、钉棺、起棺、摔盆等仪式上,嘴里念念有词,都是随意编造、虚张声势的吗?别天真了,告诉你,这些都是有讲究的,而且这些词,是你这种粗人一辈子都难以构思出的妙语,你信不信?我现在就逐一向你展示……”
道士学徒越说越激动,还真的开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背起来:
封棺咒语寓意吉祥,言辞中透露着美好祝愿:“恰逢良辰吉日,天地为之敞开,盖上棺盖,大吉大利,财运亨通。天空清澈,大地灵秀,日月照耀,子孙兴旺,财源广进。”
进钉咒诀:手持金斧,意图封钉,四方——东西南北——皆显明亮。朱雀玄武,环绕照耀,青龙白虎,分列两旁。一钉象征添丁又进财,二钉预示福禄天降,三钉带来三元及第之喜,四钉预示子孙满堂,世代繁荣昌盛,财富广增。
孝子于孝子堂前抬起灵柩,护法玄坛两侧排列。首先召唤黑虎赵元帅,挥舞鞭子斩断关卡,确保一路平安。门神分立左右两侧守护,二十八星宿环绕灵柩周围。此地非停灵之所,逝者将前往西方进行一段旅程。
摔盆咒法:“头顶佩戴金盆,身跪于尘土之中,护驾将军分列两侧。孝子孝女在灵柩前跪拜,共同护送逝者升往瑶台。”
道士学徒一口气流畅地背完了四个环节的咒语,毫无停顿,发音准确,腔调圆润。他转向二杆子,面带微笑地询问:“都记住了吗?若是没有记住,我可以逐句为你书写,免费供你学习琢磨,让你明白何为佳句……”
周围的人又爆发出了阵阵笑声,那二杆子还想进行争辩,却被寨子里一位年长的老人用力拉走,老人边走边斥责道:“你这是怎么了,难道还不够丢脸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只要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能成为人才,何必去瞧不起别人呢,真是……”
这场争论的风波终于平息,然而那个二杆子的闹剧,却在寨子里流传了许久,影响深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