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后春节档,堪称战力史上最强?你期待吗

2025-07-20 -

还有不到20天,春节档拉开帷幕。

2024,国产票房降幅23%,人心惶惶。

有人说是消费降级了。

有人说是电影院没好片。

一整年的低气压,能不能被今年的春节档打破?

老实说,Sir格外期待,又担心。

期待是,今年春节档绝对重磅。

在过去的数年间,涌现出了不少票房高达数十亿的影片佳作,然而,这些作品大多属于中等规模的故事片类型,例如《奇迹·笨小孩》、《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满江红》以及《第二十条》等。

今年呢。

清一色的大片,每一部都是开年硬菜。

但Sir担心的也就在这,押的注越重,风险也就越大。

需明白,在近年的春节档期,那些未能取得成功的作品,往往都是备受瞩目的巨制——无论是特效效果极致的《刺杀小说家》,还是技术层面独树一帜的国产动画《深海》,都让观众感到十分遗憾。

今年春节档,宛如国产电影的一场豪赌。

大片,更能够将观众拉回到电影院。

普通故事片或许可以等待平台上线,然而,大片所呈现的视听盛宴却只能在电影院中得以充分感受。

但。

国产巨制尽管全力以赴,票房却未见显著提升,这或许暗示着:不管电影质量如何,观众的消费意愿已然大幅降低。

这或许比没有大片上映时,更加扎心。

所以。

2025年春节档,请严阵以待——

中式魔幻No.1

《封神2:战火西岐》

导演: 乌尔善

主演: 黄渤/于适/那尔那茜/陈牧驰/费翔/娜然/吴兴国

《封神第一部》于两年前上映,尽管起初面临诸多不利局面,但最终成功逆转,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它不但让中国传统神话,自信地呈现在大银幕上。

更进一步地,它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流浪地球》所点燃的中国电影重工业的接力棒。

如今第二部预告已出。

多了不少新角色——

比如第一部结尾就已经出现的闻太师。

或者那尔那茜饰演的邓婵玉。

这其中,最先引起争论的是魔家四将——

魔礼青挥舞着青云剑,掀起滚滚黑风,点燃熊熊烈火,任何遇到此剑之人,都将四肢尽断,化为粉末。

魔礼海提前透露,他将运用碧玉琵琶与众多敌人展开激烈交锋,弹奏琴弦之际,风与火势同步涌现。

魔礼寿,身携花狐貂,肋生飞翅,吃人无数;

魔礼红所持之兵器为混元伞,此伞转动之际,能动摇天地;据《封神演义》所述,该伞最终被杨戬盗取。

这是你想象中的魔家四将吗?

特效能够撑得起全片吗?

要知道《封神》三部曲是国产魔幻最顶的一次制作了。

制作成本24亿人民币,宣发6亿,总成本可达30亿。

青岛地区设立了约一万平方米的摄影基地,经过严格筛选,从一万五千名候选人中择优录取演员,仅前期培训就耗时将近两年,乌尔善更是专门成立了一家企业,专门负责该系列作品的视觉效果制作。

拍摄总共花费了438天,创下国产电影记录……

后期工作量大到明明可以在去年暑期档趁热上映,无奈错失良机。

所以相比第一部,效果会更上一层楼吗?

暂时Sir还给不了最终答案。

不过一个细节。

与前作相比,这一部的雷震子形象在视觉上明显得到了大幅提升,色调不再单调,观感上有了显著的飞跃。

因此,Sir还是抱有乐观态度的。

这部我国首部史诗级IP的神话故事,不仅期望得以延续,更期待其肩负起推动我国电影工业走向重工业化的重任。

武侠头号IP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导演: 徐克

编剧: 徐克

主演阵容包括肖战、庄达菲、梁家辉、巴雅尔图、阿如那、蔡少芬以及胡军。

武侠,这个华语片曾经的金字招牌还能被擦亮吗?

这次的答卷,成本5个亿。

为什么敢这么“壕”?

其实就是如今你在各大广告灯箱上看到的那两个名字——

金庸X徐克。

一位是武侠小说界的佼佼者,另一位则是武侠电影领域的翘楚,当这两位实力派人物携手合作,无疑展现了我们所能想象到的最为强劲的攻势。

预告也是如此。

徐克特有的武侠风格令人熟悉,83版《射雕》的主题曲也让人耳熟能详,众多襄阳大战的场面更是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

就是要给你一场武侠的饕餮盛宴。

旧瓶装旧酒?

不。

相比《射雕》其他部分——

襄阳之战在众多我们所熟知的影视改编作品中,往往只是轻轻带过,缺乏足够的充实与细致描绘。

这让电影有了太多的可能性。

预告堪称群星璀璨(按时间线排列)。

吴兴国饰演一灯大师,隔壁《封神2》的闻太师也是他。

梁家辉饰演欧阳锋,胡军饰演洪七公。

两个细节。

梁家辉在2014年便与徐克携手打造了《智取威虎山》,凭借“座山雕”这一角色,他成功入围了那一年的金像影帝提名。

此次扮演欧阳锋一角,他之前在《东成西就》中饰演“段智兴”,在《东邪西毒》中扮演“黄药师”,几乎囊括了东邪、西毒、南帝这三个角色,唯独北丐尚未涉猎。

而胡军饰演的洪七公这个角色,头上的绒球被称为“英雄胆”。

戏剧舞台上特设用于武侠英雄,这不仅彰显了洪七公这一角色的独特性质,还为其形象注入了些许狂放与欢乐的气息,同时依然保持着其可爱的特质。

同样是古装大片,要说徐克与同期相争的乌尔善最大的不同。

后者需构建一个宏伟的上古时代,从头开始构筑宫殿,力求以一比一的比例复刻神话传说。

而徐克,背景或许宏大开阔,但又不完全具体和写实。

他的影片常常如同舞台剧一般,巧妙地模糊了背景,剥离了周围环境,从而凸显出那些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

这次。

他把拍摄地点放到了内蒙古正蓝旗大草原上。

但天地为幕布,凸显的仍然是侠者——天地茫茫任我行。

肖战的坐骑,乃是从众多马匹中精心挑选出的优秀骏马,足以衬托郭靖这一角色的尊贵身份。

骑马和打斗的戏份都动辄磨合数月,才能达到徐克要求。

无论大场面还是小运镜,徐克的目的都是想造一个“江湖”。

任何的排场都代替不了人的气质。

这次徐克宝刀出鞘,看看他是否仍然无往不利。

国漫扛把子

《哪吒2之魔童闹海》

导演: 饺子

编剧: 饺子

终于回来了。

六年前,无人料想一部动画影片竟会创下高达50.35亿的票房纪录。

《哪吒》不仅荣登当年年度票房排行榜首位,成功跻身中国电影票房榜单第四名,而且还助力彩条屋凭借《大鱼海棠》在观众心目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使其跃升至国产动漫领域TOP2厂牌的尊贵位置。

名场面也是年度爆词:

“我命由我不由天”。

到了第二部,场面更大,世界观更庞杂。

如果你忘记了2019年的结局——

哪吒与敖丙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天劫的考验,而魔丸与灵珠的融合,成功拯救了陈塘关的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但二人也失去肉身,好在被太乙真人用七色宝莲救下魂魄。

“魔童闹海”,续接第一部的结尾和彩蛋。

太乙真人唤醒了沉睡在莲花之中的哪吒,邀请他一同外出,共同踏上除妖降魔的征程,积累实战经验。

相比第一部讲述孩童成长,第二部更像英雄少年的崛起之路。

预告中,能看到两处疑似致敬《卧虎藏龙》的功夫桥段。

竹林打戏。

边打边念诗的中二风。

续接第一部中的彩蛋,敖丙的父亲敖广,在受到其弟妹的诱惑和挑拨之下,向陈塘关发起了挑战。

预告中,敖广的人形也正式亮相,预定流量C位。

第一部里惊鸿一瞥的大哪吒,第二部预告也公布了更多戏份。

仅20s的贴片预告,直接用他作为主角。

爵士斗胆推测,第二部的职能不仅在于重现“哪吒闹海”的传说,同时也为后续几部青年版的故事情节搭建桥梁。

六年磨一剑。

相比第一部的“儿童电影”,续作可见导演饺子的野心更大。

豆瓣用户发现,相较于首部《魔童降世》的六千万投资,续集的投资预算估计已突破六亿,这一数字超过了之前最高投资记录的国产动画电影《深海》(投资额为两亿),从而使得本片成为国产动画电影中投资最为高昂的作品。

光线集团董事长进一步宣称,他们不仅期望《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作能够超越华人市场的局限,还立志推动我国电影票房迈向700亿的新纪元。

但这也向我们抛出另一个问题——

已经六年未曾离去,依旧在原地徘徊的国漫,若仅靠初代巅峰时期的角色回归,恐怕难以重返那本不属于它的至高地位。

那么,需要救世主的,究竟是谁呢?

陈师压箱底绝活

《唐探1900》

导演: 陈思诚/戴墨

编剧:陈思诚

主演: 王宝强/刘昊然/周润发/白客/张新成/岳云鹏

陈思诚也回来了。

带着他的压箱底绝活,《唐人街探案》系列。

可预告的画风,粉丝不认识了——

这是给我干哪来了?

原来,是100多年前的故事。

刘昊然和王宝强,换了名字也换了属性。

一个,从追逐完美犯罪的结巴神探,变成会讲方言的耍宝少年。

-你不是个白人吗

-我是啊,不像吗

另一个。

从好色油腻的搞笑担当,转化为印第安风情的魔鬼筋肉人。

时间来到1900,清朝庚子国变,八国联军发动战争攻入北京。

清政府遭受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剥削,其国力日渐衰弱,而在当时的预兆中,我们也能观察到一些人物依旧保留着传统的辫子发型。

美国位于大洋的另一侧,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而其国民在向西部拓展领土的过程中,对许多印第安原住民进行了驱逐和残忍的杀害。

预告片并未详细阐述本次案件的中心线索,而是以连续的方式呈现了那个时期的众生相。

小岳岳扮演的清朝官员费扬古,在历史长河中确有此人,他是顺治帝的孝献皇后董鄂氏的弟弟,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清朝将领。

他刚踏上岸,就被眼前美国林立的高楼深深震撼,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历史上李鸿章访美的那段往事。

周润发扮演的唐人街的掌门人白轩龄,其形象与《唐探1》中金士杰所饰角色有着相似之处。

儿子傲娇少爷白振邦,由演员张新成饰演。

还有许多脱口秀与喜剧选手,以及万合天宜演员的加盟。

我们熟知的演员,如白客、尹正、魏翔、小沈阳、李成儒、王皓、陈创、蒋易等人……

发现了吗?

《1900》电影承袭了唐探系列的诸多特点,包括幽默元素和犯罪情节,并且再次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挥金如土的美国唐人街。

成本超五亿,众星云集。

可见陈思诚这次的野心。

他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以加磅的方式,重新赢回自己的地位。

战争主旋律plus

《蛟龙行动》

导演: 林超贤

主演: 黄轩/于适/张涵予/段奕宏/王俊凯/杜江/李晨

距上一部《红海行动》已过去了7年。

《蛟龙行动》不仅是林超贤导演的又一次尝试,而且象征着我国国产主旋律军事巨片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否能够顺利迈向新的阶段,这一点引人关注。

与前作的投资额5亿相比,《蛟龙》的投入增加了一倍多,这无疑标志着博纳公司的一次大胆投注。

36亿的辉煌能再现吗?

与前部作品以“也门撤侨”为蓝本不同,《蛟龙行动》在故事改编上进行了两项重要调整:

以“蛟龙突击队”作为影片名称,巧妙地保留了作战地点的神秘色彩。

再者,主线变更为执行一项名为“恒星”的绝密任务:

预告片中呈现了众多水下备战场景,同时宣发部门反复提及“这将是全球首部以核潜艇为题材的电影”。

然而,与主线剧情和主要场景的更迭相比,一般观众或许更易于迅速察觉到其他方面的变动:

众多流量明星中,首部作品由黄景瑜担纲主演,而后续两部作品则分别由于适和王俊凯共同领衔。

而再回望《红海》当年的大获成功——

除了那些能够自动引发军事爱好者极大喜悦的细节之外,更多的吸引力还在于其对于战争场景的逼真描绘。

残肢断臂,暴力和血腥是国产公映片里数一数二的程度。

全程实拍的军事作战戏份。

在摩洛哥这片拍摄地,当地政府慷慨地提供了用于陆地作战的装甲车辆、坦克,乃至飞机。

《蛟龙行动》也是如此。

定档发布会上,主创讲述了拍摄的艰难与工作量的庞大:

搜集剧本所需资料耗费了一整年的时间,众多场景均为现场搭建,无法搭建的部分则转至实景地拍摄,而与主角对戏的群众演员,均挑选身高超过一米九的魁梧男子,全体人员,包括演员在内,在不得不的情况下,只能在地面上休息。

林超贤能够再次证明自己吗?

这个问题,对于博纳来说同样重要。

在去年几部影片如《红楼梦》与《传说》等遭遇票房失利之际,尤其是,《蛟龙行动》迫切需要发起一场强有力的反击。

春节档“钉子户”

《熊出没:重启未来》

导演: 林永长

主演: 谭笑/张秉君/张伟

当然少不了《熊出没》。

这些年来,《熊出没》几乎垄断了每年春节期间的动画电影市场,稳稳地占据了儿童电影领域的首位。

而且还一年比一年火。

尤其是去年,收得接近20亿的电影票房。

早年默默无闻,他逐步展现出惊人的实力,如同扮猪吃虎一般,最终在春节档期中票房排名第三,让众多电影人都感到羡慕不已。

今年还会更上一层楼吗?

从已有的信息上来看,似乎也有可能——

它更宏大了,也理应吸引更多的人。

光看预告片。

从描述中可以推断,故事背景设定在遥远的未来,一个遭受灾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地球表面长满了形态怪异的花草,它们时常对人类发起攻击。

光头强和熊大熊二,这两位历经沙场的老将,即将再次遭遇新的敌人以及严峻的生存挑战。

看腻的套路?

不。

《熊出没》已超越了一般二维动画片的范畴,正如前几部大电影所展现的,它总是能够紧跟时代潮流,选取最前沿的话题和观点,无论是手机直播、外星生命还是人工智能机器人,都通过儿童电影的形式,巧妙地融入了成人级的思考内容。

奇幻冒险、时空穿越、变身科技、直播比赛、机甲、异族入侵……

现实世界最新潮的元素,你总是能第一时间在《熊出没》看见。

换句话说。

与网络上的信息碎片化相比,《熊出没》更倾向于采用一种连小孩子都能轻松理解的故事叙述方式,娓娓道来现实世界中那些点点滴滴的细节。

如果你是家长,你又怎么会不考虑它呢?

好,六部电影聊完。

你将发现,这六部影片均达到了国产电影在各自领域内工业化的最高水准。

光是这些IP的过往战绩,就能吓死个人: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前作票房达到了26.34亿,《哪吒2之魔童闹海》的前作票房更是高达50.35亿,《唐探1900》的前作《唐探3》票房为45.23亿,《蛟龙行动》的前作票房为36.51亿,《熊出没·重启未来》的前作票房为19.84亿,《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导演徐克,他的历史战绩更是不胜枚举。

那么问题来了——

逐鹿中原,谁能问鼎?

其实,哪一部赢不是最关键的了。

而是整个档期,甚至整个行业,能否共赢。

这次重工业大片云集的春节档,成绩尤为重要。

这会成为市场复苏与否的晴雨表。

这部大片汇聚了华语界的顶尖制作力量,从电影产业的视角来看,它不仅为从业者带来了众多就业机遇,更是电影行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坚实支柱。

也是代表着中国电影能达到的高度——

不仅是制作水准上的。

还有专业化程度上的。

还记得前些年,郭帆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们的创作规范或许有四十余项,其中不少源自胶片时代的技术。相较之下,好莱坞的行业规范多达八百余项,且每年以五十项的速度持续增长。

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其实还很薄弱。

是没有人才吗?

也不是。

由于国内电影产业未能提供充足的工业化大制作岗位,这些人才要么被好莱坞吸引,要么转而被游戏企业吸引过去。

人才流失严重,工业化发展缓慢。

长期如此,不仅无人敢于尝试拍摄大制作影片,甚至那些专门从事大片制作的团队,诸如特效团队,也面临着难以维持生计的困境。

而一旦没了“大片”。

电影院存在的理由,就少了一个。

但对于我们观众来说呢?

我们或许并不在意电影的生产成本究竟如何,也不在意哪家企业会在严寒中倒闭,甚至对于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也不甚关心。

Sir关心的其实是——

那个呼朋唤友去电影院的日子,还能不能回来?

看电影本是一种社交行为。

自幼时露天电影的集体观影活动,演变至录像厅时代的三五好友聚集,乃至电影院规模缩小,每周上映的电影内容,仍旧是周一上班时热议的焦点。

可如今呢?

在社会共识缺失的情况下,电影沦为检验个人立场的手段,导致观影人数不断下降,同时,对电影本身进行讨论的人也逐渐减少。

电影被边缘化了。

所以Sir尤其关注大片。

鉴于投资收益的考量,大片作品在弥合分歧、增进共识的领域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

换句话说。

大片作为一种关键的文化媒介,其所承载的,是我们跨越分歧、共同聚首的契机。

Sir怀念这样的时光——

一群人走出电影院,笑着闹着,骂它的烂,或者夸它的好。

并不带有一点龃龉。

转头便能奔赴一个与我们切身相关的,真正的现实。

而不是如现在这般。

把电影,变成一颗颗表达立场与宣泄情绪的子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