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莫把400字简历错24字,简单错误背后的大问题
大学毕业后,小蔡怎么也没料到,在经过重重选拔进入复试的关键时刻,竟然因为一份亲手书写的简历,被公司直接淘汰。这份仅有400字的简历中,竟然出现了24处错别字,这成为了公司人事主管决定将她排除在外的关键因素。对于这一结果,小蔡感到非常懊悔,她不禁自责:“我自己都无法理解,怎么会犯下这么多低级错误。”(9月15日《重庆晨报》)
区区400字的简历,竟然出现了24处错别字,这实在让人费解。难怪会受到众多网友的讽刺和嘲讽。小蔡至今仍不清楚为何会犯下这么多错别字,这表明她并非偶然犯错,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以至于错误已经变成了她的习惯。
发生在小蔡身上的事的确让人惊讶,但切不可只当笑话看。现在,忘却文字的现象并非仅限于少数人,连篇的错别字也并非罕见——在央视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中,有百名成年人同步参与书写与场内学生,调查结果显示,“袒露”一词的正确书写率仅为13%,“揣摩”为19%,“戮力同心”更是低至1%……需知,这些报名参与场外书写的成年人大多可算作“文化人”,至少他们对汉字书写抱有兴趣,然而他们的书写正确率已低至如此地步,更遑论普通大众的书写水平。
尽管如今多数人依赖电脑进行文字输入,然而汉字书写的价值显然是不言而喻的。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让学生们熟练掌握并有效运用这一语言,显得尤为关键。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似乎并未像英语课程那样受到足够的重视。进入大学后,大多数专业甚至不再开设语文课程。人们似乎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母语似乎不再需要额外的学习。然而,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小蔡的经历恰好成为了有力的反证。
不可将“简历四百字却错二十四字”仅仅当作一则笑谈,而应将其视为一个警钟。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从这一现象中意识到汉字书写的危机,深思我们的母语为何会陷入如此境地,进而采取改进措施、付诸实际行动。晏扬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