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探秘在蒙古国当海军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周末,写一篇小文章,跟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我读大学期间,深受中二病的困扰,于是给自己在微信上取了一个“蒙古国海军总司令”的昵称。不久之后,我们学校的一位来自蒙古国的女留学生添加了我的微信,她在验证信息中只简简单单地写下了“做梦”二字。
笔者当时一看,完蛋了,这是惹到人家生气了!
那么问题来了,我是如何辨别出她是蒙古国的留学生的呢?
微信的封面展示了一个巨大的传统蒙古文字样,而其名字则是用西里尔字母书写的蒙古文,看起来与俄语字母颇为相似,然而我至今仍未弄清楚那位大姐的微信名字究竟有何含义。终究,我国蒙古族的学生仅学习传统的蒙古文字;瞧那姐姐的头像(没错,正是她的自拍照)一眼便能识别,她是蒙古族的同胞——她的眼睛并不大,面容却颇为丰满,体格健壮,肩宽腰圆(我感觉她的腰比我还要粗)。
好家伙,我就手忙脚乱地跟人家好一顿解释:
我也是蒙古族身份,自幼便开始学习蒙古语,取此名不过是一时兴起——同时,我还顺便询问了她们是否也对传统的蒙古文字有所学习。
那位大姐似乎显得不太愉快,她冷冰冰地回应了“都学”二字,随后便将我拉入了黑名单。
不带这样的啊大姐,我还想练练口语呢!
遭人拉黑让我心情不畅,一怒之下:呸,这名字,我坚决不改,绝不再改!
不服来单挑,我打不过,我跑还不行嘛我!
当然啦,我目前的微信昵称绝非“蒙古国海军总司令”,至于具体是哪个名字,那就保密不提了。
好吧,回到今天的正题:在蒙古国当海军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按道理说,蒙古国是个内陆国家,怎么可能有“海军”呢?
别闹,真有!虽说蒙古国没有海,但蒙古国有湖啊:
位于蒙古国境内最大的湖泊——库苏古尔湖(其面积达到2620平方公里,略大于我国太湖),这里设有蒙古国海军的基地。
基地共有三艘船、两门炮一台发动机以及7个成员。
蒙古国海军基地
基地中共有三艘所谓的“军舰”,然而其中仅有一艘能够入水航行,并被称为“苏赫巴托号”。若要将其称作“军舰”,实则有些过分抬举了。
苏赫巴托号
“苏赫巴托号”这艘船,原本是苏联时代遗留的一艘老旧拖船,如今加装了火炮,便宣告了改装完成。尽管岁月流逝,它的战斗力或许已大不如前,然而,前来参观、一睹为快的海外游客却始终络绎不绝。
这支只有7人的迷你海军舰队,甚至还有自己的军歌:
我们是苏赫巴托尔号的拥有者,肩负着守护这条蔚蓝水道的重任......(视频中起始的吟唱,正是蒙古国海军的军歌。)
这支队伍的成员大多已步入暮年,身为海军,他们的心中渴望“在有生之年的某刻,亲眼目睹浩瀚的大海。”尽管这支海军的规模仅有七人,然而政府却在不断削减经费预算。
客观而言,该海军似乎并无继续存在的理由,而且蒙古国政府似乎也无意为其延续生命。
舰长曾在数年前的一次访谈中无奈地表示,我们如今不得不通过洗衣、接送乘客等方式来填补开支,然而这样的努力仍然远远不够。
玩笑归玩笑,事实上蒙古国的海军不属于“军队编制”。
蒙古政府面对财政困境,于1997年实施了海军的私有化改革(在笔者看来,这等同于将海军外包),因此苏赫巴托号不得不依赖将本地生产的羊毛、皮革等商品运往俄罗斯进行销售,以此作为维持船只日常运营的资金来源。
因此,这七位男士表面上被称为“蒙古国海军士兵”,实际上却只是极其普通的搬运工。随着他们日渐衰老,传说中的“王下七武海”或许将变为确凿无疑的历史篇章。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想向大家展示一些我在网络上找到的库苏古尔湖的图片。不得不说,这些照片真的很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