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34万投资流浪地球回报300多万?宣传方给出回应

2025-08-11 -

《流浪地球》是春节期间备受关注的话题,无论是其上映仅11天便斩获33亿票房的成绩,还是与刘慈欣相关的各类报道,都引发了广泛关注。最近,有网友在微博上分享了一个消息,称杭州有位投资人以34万元参与了《流浪地球》的早期投资,一旦电影最终票房超过60亿元,这位投资人有望获得300万元的投资回报,而且这还不包括后续可能产生的版权分红。

由此产生了一些困惑,关于《流浪地球》的总体投入达到1.1亿元,它怎么会同意接受一笔34万的资金?个人参与电影投资,究竟是能够获得回报还是如同看不清前景?最近,大河报和大河客户端的记者采访了多位电影行业的相关人员。

根据可查的资料,《流浪地球》的出品方是郭帆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与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另外参与制作的还有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郭帆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这四家公司, 投资合作方数量达到22家, 包括阿里、腾讯、优酷、湖南芒果娱乐有限公司等。

如今可以确认的是,吴京在《流浪地球》拍摄尾声时,向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注资了六千万,相关人士表示,"像《流浪地球》这类得到国家重点支持的优秀作品,在项目启动阶段就会吸引众多企业竞相寻求合作机会,制作团队既没有理由,也无需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更不可能接受一笔三十四万元的个人出资。"

投入34万,便可收获300余万的收益?这是引发关注的一个方面,拿吴京来说,他出资6000万,究竟能赚取多少好处?电影行业的李鑫向大河报大河客户端的记者进行了相关计算。

必须先明白国内电影收益分配的基本规则,现在全国影院放映的所有影片票房都录入票房系统,这些数据会集中交给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专资办提供的统计信息是各方进行收益分配的参考,所有影片收入要优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和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下的91.7%部分被视为一部电影的"可分配收入"。

电影票房收入中,影院与发行集团会抽取百分之五十七,中影数字则收取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的发行中介费用。其余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四十二则分配给电影制作方和发行公司。

发行方还会从票房中获取5-15%作为发行代理收入,这相当于可分账票房的2-6%用于支付发行代理费用,一部电影的宣传推广费用也是主要成本之一,并且春节期间影片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提升影片的放映机会,制片方会向影院提供额外补贴,所有这些因素综合下来,最终制作方能够得到的票房分成大约占总票房的34%。

《流浪地球》的四个主要制作方和二十二个共同投资方,具体如何分配票房收益和利润,需要依据合同条款和各自出资额的多少来决定,不过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实现像投入三十四万收回三百万那样高达十倍的投资收益,李鑫表示。

二月份十一日,部分《流浪地球》的联合制作单位也先后公布了票房数据,当中影的预估收入介于九千五百万至一亿零五百万之间,上海电影的整体票房在百二十万到一百六十万之间,由于影片持续放映,相关回报会伴随观影人数的上升而逐步提升。

二月份十五日,大河报和大河客户端的记者也联系了《流浪地球》的宣传团队,他们对于相关情况表示并不知情,声称没有接收到任何关于此事的信息。

个人投资电影在专业领域被称为"众筹"方式,早在2014年3月,阿里巴巴就推出了"娱乐宝"服务,这项服务涉及以电影票房为挂钩的投资项目,参与者可以出资100元参与热门影片的投资,预计每年可以获得7%的回报,该服务的初始阶段就包含了《小时代3》、《小时代4》、《狼图腾》等6个整合项目,这些项目的总融资额达到了7300万元。

确实存在一些通过众筹方式制作的电影案例,2013年时,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出品方在众筹平台上发起了资金募集活动,吸引了3510位参与者响应,总共募集到158万元人民币,这个数额超过了预先设定的120万元目标。在这些支持者中,个人投入金额从最低的10元到最高的50万元不等。

2015年有部影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成功,据说它汇聚了89位出资人的支持;《十万个冷笑话》于2013年借助网络渠道开展资金募集活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便吸引了五千多位小额电影投资者参与,最终筹措到137万元以上的资金。

这些众筹电影最终的收益分配情况,没有媒体进行过详细披露。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2015年推出的电影众筹计划《叶问3》,却因为爆出票房数据造假,并且存在违规集资行为,最终导致了项目失败。

影视作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前期准备、影像采集,以及后期加工、市场推广等环节,所需要的所有资金,都可以转化为标准化的金融工具或信托计划来筹集?这种点对点融资方式曾引发广泛讨论,在2016年夏天,监管机构禁止了上市公司向影视业和互联网金融等不同行业进行投资后,"电影网络筹款"便逐渐不再受到关注。

有知情人士表示,电影投资是高风险行业,切忌抱持暴富或以小博大的想法,个人参与电影投资相当于参与股权众筹,务必借助具备资质的第三方金融机构执行,私自投资可能触犯非法集资法规,相关资金需接受银监机构监管,必须在合法框架内运作,如此个人投资方能获得法律保障。

国产电影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繁荣,根据相关数据,2018年上半年就推出了超过三百部国产影片,但其中能实现盈利的仅十二部,同期中国电影市场总共放出了四百九十三部影片,其中国产片有三百七十部,而国家电影局发布的信息显示,2018年全年共有九百零二部故事片问世,这说明大约三分之二的国产电影最终未能登陆院线公映。

也许《流浪地球》中的那句流行语能够提醒人们谨慎投资——

挣钱千万条,谨慎第一条;投资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