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一篇可当笑话看的散文,你读过吗?

2025-08-11 -

可以当笑话看的散文-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我对散文素来反感,并非仅因考试涉及,更因其呆滞乏味,读来令人昏昏欲睡,常常看得半梦半醒,心生厌烦。因此我的书柜里各类书籍俱全,唯独没有散文选集。诸如朱自清、老舍、巴金等作家的散文,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几乎不读,毕竟实在太过沉闷。

然而,在我看来,汪曾祺的散文远胜于他人之作,他的文字从容不迫,且时常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出几分幽微的诙谐,令人不禁嘴角上扬,心生会意。他的写作技巧颇为独特,常在文章某些精妙之处插入看似与上下文关联不大的语句,却于无意间将全文意境推向新的高度。

有人认为:汪曾祺的散文不刻意营造结构,也不追求主旨的玄妙奇特,风格平实自然,从容不迫,似日常闲谈;汪曾祺的散文涉及风俗,探讨文化,追忆往事,讲述趣闻,寄托乡思,花鸟鱼虫,果蔬饮食,包罗万象;汪曾祺意图在内容和形式上打造一种纯粹本真的“天然艺术”或“纯净艺术”,营造真切意境,抒发真挚情感,引导人们进入心灵世界的清静之地。

这本书里他的《跑警报》很有意思,记录了西南联大在昆明时躲避飞机轰炸的许多趣闻轶事,当预行警报的灯笼亮起,人们便从驿道撤离到郊区的深山老林,一旦警报真的响起,男生们手里提着满满的零食在宿舍门口等候,等到女生们出来,便上前热情地打招呼,然后愉快地并排走出后门,带着轻松的心情,嘴里嚼着零食,虽然因为是躲避警报,所以不能从容不迫,却依然显得不慌不忙。让人不得不感慨道:“原来跑警报也可以这样”

比如《五味》这本书,作者以诙谐的笔调描绘了不同地域的饮食风俗和诸多有趣的故事,譬如山西人偏爱酸味,四川人嗜好麻辣,无锡人则钟爱甜食,当然还有全国人民都爱吃的臭豆腐,确实,中国饮食的多样性,可以称得上是首屈一指,世界罕见。我重新梳理了一下思绪,才意识到《舌尖上的中国》这个节目,很可能是依据这篇文章改编而成的。我同样喜爱他的《端午的鸭蛋》,即便在课堂上,也常常好奇老师会以何种方式讲授这节课。

我同样欣赏《多年父子成兄弟》这部作品,父子之间无需过多交流,那个堪称“孩子王”的父亲形象格外深刻,早春时节常率领众多孩子奔逐于田野,我初次恋爱时,父亲在一旁出些不靠谱的主意,这样的父亲实在难得一见,他如此尊重孩子,并且懂得从孩子那里领悟到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只是出于同学间义不容辞的真挚情谊去援助他人。孩子是独立个体的主人,他们的当下,以及他们的将来,都应由他们自主规划。

汪曾祺的散文风格平实无华,没有刻意修饰,这源于他内心的宁静,以及他对世事人情的宽容和超然,即便遭遇困境,他也能保持心态平和。

我特别欣赏这位作家的散文,风格和他本人一样洒脱诙谐,读起来毫无障碍,意思清晰明了,他似乎没有刻意追求写作技巧,读者也无需费心解读,就像饭后吃水果那样令人愉悦,只需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即可。

【可以当笑话看的散文-读《汪曾祺散文》有感】相关文章:

汪曾祺的散文05-23

《看画》汪曾祺散文2000字06-10

汪曾祺的散文【推荐】05-27

汪曾祺散文的好句09-08

汪曾祺散文的赏析10-03

汪曾祺散文花园10-08

对汪曾祺散文的评价06-09

汪曾祺的散文《豆腐》07-21

汪曾祺散文《栗子》07-01

汪曾祺美食散文10-1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