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军旅纪实文学连载之同年兵,第1章引子,作者戎峰

2025-08-12 -

长篇军旅纪实文学连载

同年兵

(第1章:引子)

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乙巳年立秋前某个日子,西北小城景泰县的气候闷热异常,几阵狂风暴雨过后,太阳炽热地照射在荒漠上,晒得原本稍稍显出绿意的骆驼草,再次变得枯萎,无精打采地垂下了脑袋。今年八一建军节没过多久,或许人到中年容易追忆往事,一位曾在同一部队服役的同乡杨班长,在战友群里展示了一张发黄的老照片,这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老战友因此回忆起三十年前那个冰冷的冬季。

我以前的印象中,三十年前从景泰县人民武装部出发的日期是12月9日,直到看到一张老杨同志用简易相机拍摄并带有日期显示功能、略显发黄的老照片,才意识到自己的记忆出现了偏差。照片右下角的“96·12·15”字样,纠正了我之前的记忆。

生命如河,岁月似歌。

一晃30年就在波澜不惊中过去了。

当年从家乡景泰运送1996届新兵,前往省城兰州火车站转乘火车的是两辆“驼铃”牌大客车,行驶速度并不快,即便全速前进,时速也仅能维持在60公里左右,那年去省城兰州只有一条省道201线,出了县城后行驶三十多公里,过了正路乡道路就变得崎岖不平,因为是运送新兵的包车,司机师傅也毫不吝啬地踩足了油门,坐在车上的感觉像是飞速行驶,十分畅快。踏上永登地界,车轮震动感明显增强。多年以后探望家人返回时,才从同行的大客车司机那里了解到,当地贫瘠山区环境孕育了急躁民风,当年行驶最为颠簸的秦川路段,时常有邻近村落居民,故意用铁锹破坏穿越村镇的公路,导致不少客车途中车轮陷入泥泞而熄火。接着便有零星几个地痞凑过来,凶神恶煞地假意借用铁锹之类,蛮横地索要“过路费”。

那天载着新兵的公共汽车前方,高挂着“一人入伍,全家荣耀”的标志,当经过秦川镇时,行驶得十分顺畅。自古以来,百姓团体无论多么强大,都明白民众不应与官方对抗的准则,更何况是运送武装人员的专车,那更是让当地居民感到非常害怕。二百多里的行程,一辆能坐三十人的“驼铃”巴士,全力疾驰,费了四个多钟头,总算把五十多个新兵送到了兰州火车站。

回想起那个时刻,我们刚从县武装部上车,车厢中,众多穿着统一作训服的新兵,在车辆开动后,隔着玻璃窗泪流满面,他们不停地看着窗外,急切地寻找着亲人和朋友的身影,道路两边站满了前来送行的人们,他们说着道别的话,有叮嘱要小心保重,到了部队就写信报平安的,也有鼓励要在部队好好听从指挥,努力工作,期待收到立功喜报的,这些祝福声远远盖过了敲锣打鼓的欢送声响。

那个时期,国家刚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城乡之间的经济往来刚刚起步,许多人的观念还没有被金钱和物质所侵蚀,分别时的情景非常触动人心,也十分真切。五十余人组成的集体中,来自乡村的成员数量超过半数,其余不足半数里,大部分持有安置证件,他们大多来自景电提灌工程管理机构(现称景泰川水资源利用中心),或是甘肃农垦条山农场、兰州石化农场、白银公司农场,少数则是拥有城市户籍、备受青睐的城镇入伍者。

来到人世间,出身是无法自主决定的。以杨班长为例,他那个时期使用的是简易彩色相机拍照,家庭背景在同批战友中最为优越,入伍通知书上特别注明他是“城镇兵”,并配有安置凭证,说白了,只要安稳地履行三年义务,退伍后就能获得稳固的工作岗位。也确实该谢谢杨班长的亲属,当年他们用难得的简易相机,记录了那张分别的影像,你看图中最左侧那个新兵,脸上带着喜悦,伸出手和站在道旁穿西装外套的家人打招呼告别。那个时期什么才算本事?拥有皮夹克,骑着摩托车,还有个人用的照相机,就是本事的表现。

那个经济体制安排的年代,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仿佛分隔在两个不同的天地,这种情况提及起来或许会引来不少人的轻视,我身着的并非带有军级标识的制服,这是我头一回搭乘大型公共汽车,旅途中领到的矿泉水、烤制的白面饼、面式食品以及包装考究的速食面,这些我同样初次品尝。童年时期萌生我投身军旅的志向,源于一个夏收的午后,村里驻扎了一支行军部队,他们把临时食堂设在村外山岗的平地上,某个营的战士们煮了满满一桶速食麦片,热气腾腾的香气弥漫开来,我和伙伴们循着味道赶去,远远地望着,只能干瞪眼,看着解放军同志们整整齐齐地坐着,呼噜呼噜地吃着饭。那天中午闻到方便面的香味,是我一辈子都不能忘却的记忆。等行军队伍吃完饭,收拾了临时搭建的炉灶,我们离开了那个村落,我和伙伴们手忙脚乱地刨开了埋藏的炊具,想要从解放军遗弃的食品袋里,找些可口的吃食,结果却令人非常失望,我们搜遍了所有角落,只在抛弃的塑料包裹中,寻到几包干菜和调味料,各自拿了些宝贝似的带回了家。

那个晚上,母亲煮了白水面条,里面加了些风干的菜叶和现成的料包,这顿饭散发出特别的味道,给童年的印象很深。

十八岁那个冬季,我初次登上前往省城兰州的宽敞客车,心绪飘向了往昔的岁月。我在回想,当年旅途中的那些同龄战友里,究竟有多少来自乡村的子弟像我一样,体验过生命中无数个初次。那些在城市长大的兵油子见惯了世面,也许我羡慕火腿肠和面包是难得的佳肴时,他们连瞧一眼都嫌烦。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人生不能坐等他人规划,需主动争取并努力拼搏;无论结局是喜是悲,值得庆幸的是,你终究在这世间经历了一番。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那个地方。这是人生中第一次长途旅行,所见所闻都令人感到新奇,仿佛是《红楼梦》中刘姥姥初次进入大观园的情景。

我们下了大客车,五十多名同乡的战友,在火车站前列队,顺利进入二楼军人候车室,见到了生平头一回,比如开阔得如同乡间晒谷场般的候车区,穿梭往来的旅客比村里办喜事时的人流还密集,只是他们脸上,不见农家子弟的淳朴和欢欣,个个步履匆匆。更让我震惊的是,在远处排队等候上车的人群里,有一位打扮新潮的年轻人,趁着人多拥挤,偷偷用两根手指,像钳子一样伸进了一位乘客的口袋,悄无声息地掏出了一个鼓鼓的钱包,然后立刻转身,迅速离开了人群,朝着门外快步走去。这个举动,把我这个第一次出远门的乡下孩子给吓坏了……(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