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学生自发组建夸夸群,倾诉喜怒哀乐皆被夸赞
西安交大学生自发组建的“夸夸群”近期在网络上广受欢迎,群内成员分享各自生活中的小确幸,或倾诉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寻求他人的鼓励与肯定。这种网络社群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轻松愉快的交流空间,更成为缓解心理压力、传递积极能量的重要渠道。据该活动发起人杨楠介绍,这些“夸夸群”本质上发挥着心理疏导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保持乐观心态。
图为“夸夸群”截图。受访者提供
最初这个“夸夸群”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杨楠和另外两名同窗共同发起的。现在他们在不同的社交网络上已经创建了将近十个这样的群组,参与的人数总计大约四千名,其中绝大部分是高校学生。大学期间,学习任务繁重,同时也会遇到情感方面的问题等,在“夸夸群”这个群体中,不管发布什么内容都会得到他人的赞美和鼓励,心情低落时能够得到安慰,想要讲述身边经历时会有人愿意听,即便是些普普通通的事情也能获得点赞。
图为“夸夸群”截图。受访者提供
杨楠提到,“夸夸群”是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的一个渠道,这个渠道里,参与者互不相识,能够得到不同个体的倾听与鼓励,有助于填补现实生活中的情感空缺,同时将积极的理念传播开来。目前,不少高校内部存在学生自主建立的“夸夸群”,这类群体更像是大学生们表达心声的场所。在这些群体中,成员们虽然彼此不熟,却因同校背景而建立了一丝联系。同学们应当将日常的悲欢离合拿出来和集体中的伙伴们交流,这些情绪最终会变成积极的动力,促使人们从网络空间步入真实生活,进而影响周围的人。
讨论的核心内容是大学生群体普遍面临的困境,例如学业负担过重、情感挫折,或者职业发展焦虑以及对未来方向的困惑,这些是社群里最常被提及的事项,成员们通常会对此表达赞赏或给予鼓励。西安交大“夸夸群”的创建者之一邓子昊这样指出。
图为“夸夸群”发起者杨楠正在群里互动。 梅镱泷 摄
媒体观察到,各个“点赞团”的参与度十分热烈,任何形式的“索赞”,都能得到“高手”水准的回应,既有以古文方式称赞的,也有用风趣幽默笑话夸奖的,仿佛是一场文学才智的较量。
西安交大的学生沈乐阳谈到,她曾在群里分享过托福考试失利的沮丧心情,并请求大家的安慰,结果很快收获了大家的积极回应,鼓励她再次挑战。她认为这个社群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在这里能够汲取前行的动力,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图为学生用手机在“夸夸群”互动。 梅镱泷 摄
随着群体人数的持续增加,杨楠和同窗们共同组建了管理组织,制定了相关规章,以便对“夸夸群”实施更严谨的调控,不过部分人认为“夸夸群”中存在过于夸张的赞美,杨楠回应称,将听取各方建议,致力于优化改进。
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王晓勇谈到,“点赞群”在大学里的流行,反映出部分学子在某些领域存在自卑心理、抗压能力不足,并且缺少关怀与肯定,因此渴望获得他人支持,协助排解心绪。高校、家庭及社会各界,须注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大力倡导正面引导,以增强学子的自信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