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年龄层不断扩展,国产动画究竟如何实现崛起?

2025-08-19 -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公映之后,国内影院放映的影片不再局限于《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这类专攻小朋友的国产动画作品,像《大圣归来》这样,还有《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罗小黑战记》等,都开始吸引能够吸引非儿童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不带孩子的成年人购票观看的全年龄动画电影,并且还出现了《大护法》《妙先生》《大世界》这些完全针对成年人的动画电影。国产动画电影面向所有年龄层和青年观众后,那些原本习惯观看迪士尼及日本动画的中国年轻人,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促使“国产动画振兴”迅速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讨论。

历史背景的作用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动画片被明确为专供小朋友观赏,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儿童的艺术形式,尽管上海美术制片厂等机构创作了不少杰出的作品,这种对观看者年龄阶段的限制,迫使动画创作必须情节简单、表现手法稚嫩,不允许涉及深奥的思想,也不可以展现社会生活的真实状况,严重束缚了动画作为艺术门类本该拥有的创新可能性和产业发展动力。辉煌时期结束,中国动画步入停滞阶段,难以创作出既具艺术水准又获商业成功、能引发社会热议的优质作品,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借助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全年龄向及青年向动画以网络动画形态,在二次元青年亚文化圈层中逐渐兴起,成长于动漫环境的中国动画创作者们,终于开始展现他们的才华。这些网络动画最终通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影片实现突破,成功进入电影院线和公众关注。

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全球动画产业领先的国家,并没有把动画创作仅仅局限于儿童市场,迪士尼的电影作品普遍面向所有年龄层观众,它们既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也能吸引众多青少年的关注,例如《疯狂动物城》和《心灵奇旅》这些成功的商业电影,无论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乐趣。日本动漫主要借助成本较低的新人创作才打破了美国动漫的独占局面,在日本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接着又走向世界,成为全球二维动漫最主要的输出国之一,如今日本动漫的爱好者覆盖了非常广泛的年龄层,三十几岁到五十几岁的动漫迷数量众多。动画艺术的发展历程里,众多杰出的创作已经证明,这种艺术形式能够演绎形形色色的主题与情节,在展现非现实内容时,更具备真人电影难以企及的特长,对于角色神态、内心世界的刻画,也展现出与实景拍摄不同的独到之处和长处,并非仅仅属于儿童群体的小众艺术类型。我国拥有非常庞大的年轻动漫爱好者群体,但长期以来没有制作出适合全年龄段和青少年的动漫作品,因此这部分人群的喜好被美国和日本的动漫所占据,这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都不得不说是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确实,针对幼小儿童的动画片在电影市场具备“需要家长陪同观看”的票房特点,中国的儿童动漫长期以来肩负着辅导青少年成长、通过趣味形式为孩子们传授科学常识和道德观念的重任,在对外输出上,面向东南亚等文化产业发展程度较低地区也积累了长期的成功实践,不过儿童动漫片面发展的弊端同样突出。动画领域发展不均等,严重束缚了动漫艺术的研究,也妨碍了行业整体的革新进步;儿童动漫作品难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反响,缺少深入探讨的环境,因此整个动漫行业一直被排挤在主流之外,无法有效参与国内外文化市场的角逐。

自21世纪第二个十年起,中国网络动画的兴起,使青年动画爱好者们看到了国产动漫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寒木春华出品的动画《罗小黑战记》因出色的角色塑造和战斗场面设计,在中日两国获得大量赞誉;何小疯执导的《刺客伍六七》,澜映画打造的《凸变英雄》《凸变英雄leaf》以及《时光代理人》,艺画开天的《灵笼》等国产动画,在剧情构建和叙事节奏上,完全可以和美日同类作品相媲美;而《十万个冷笑话》《一人之下》《灵笼》《天官赐福》《斗罗大陆》《全职高手》这些改编自漫画或网络文学的动画,则借助动画媒介的特性,将原作的魅力充分展现,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凭借费用较为节省的网络动画开路,全年龄动画电影才得以实现常态化制作。在美国、日本动画的显著影响下,国产面向青年及全年龄的动画作品,逐步融入本土化的主题内容和审美特色。《雾山五行》具有鲜明的“作者动画”特质,由林魂一人包揽导演、编剧、作画监督等核心职责,其充满张力的水墨风格战斗场面令人印象深刻,比起叙事和角色塑造,影片更侧重于探索动画视觉表达的边界;动画电影《姜子牙》的片头采用2D动画,主色调为玄色、赤色和赭色,并点缀金色描边,庄重的色彩营造出磅礴的力量感,随写意化的流动线条延展,富有中国韵味的人物形象流露出上美特有的美学韵味;《大鱼海棠》同样以中国红为主色,对福建土楼的美学呈现独具匠心;《大护法》与《妙先生》则延续了上美在《葫芦兄弟》系列作品中常用的摄影机水平移动结合散点透视背景的视觉手法,呈现出类似中国传统卷轴画的画面效果……所有这些创新尝试,都在为开拓“国风动画”这一国产动画的新范畴贡献力量。自2019年起,国内面向所有年龄段及青少年的动漫电影频频入选国际动漫奖项,当它们进入美国、日本等动漫发达国家后,同样收获了不少正面评价,这些现象都表明,摆脱了儿童动漫框框的国产动漫产业,正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产面向年轻群体和各年龄段网络动画及动画电影的发展起步较晚,整个产业目前还处在成长阶段。动画行业相关政策持续偏重儿童内容,对青年动画的扶持力度不足,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套用儿童动画的审核标准,这种做法违背了动画行业发展的普遍原则,可能阻碍国产动画的进步;同时,青年和全年龄动画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善,虽然动画从业者数量显著增加,但杰出的导演、策划和编剧依然匮乏,从业者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导致优质作品的诞生往往依赖偶然因素。先前论述过的许多动画片,虽然具备各自的优势,然而缺点也很突出,注重画面呈现的影片情节性不足,而致力于讲述故事的影片在视觉效果方面又显得力不从心,这些现象都反映了行业尚不成熟以及人才储备的不足。

拓宽受众年龄范围是国产动画进步的关键环节。动画产业的未来取决于创作者的勇于创新,也取决于决策者的思想革新:要认识到动画作为艺术形式的深刻内涵与多元价值,支持青年风格、大众化风格以及儿童动画的同步发展。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受众年龄层不断扩展,国产动画究竟如何实现崛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