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民间艺人对岛上官兵感情深厚——专访著名相声艺术家常桂田
第六届中国牡丹奖全国民间艺术大赛合肥赛区近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桂田担任本次比赛评委。 常桂田出生于一个民间艺人家庭。 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对相声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8年,16岁的常桂田加入了海上工艺美术团。 几十年来,他坚持为基层海军官兵服务。 在建军83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近日对他进行了专访。 “部队是一所大学校,要求严格,这对我从事艺术也有好处。” 常桂田说,当时海军有关部门认为要发展民间艺术,部队需要民间艺术,于是陆军文工团招兵买马,成立了民间艺术队。 “我就是在这么好的形势下参军的。”
“我的第一部作品是《号角之声》。”事实上,《号角之声》并不是常贵田第一部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他第一部被社会看到、被社会认可的作品。 ,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在这个笑话的基础上,我尝到了创作的甜头。” 1962年,常桂田前往西藏慰问高原部队。 进入青藏公路,离开康藏公路,10个月的时间,至少在车上度过了4个半月的时间。 当时,天气十分寒冷,条件艰苦。 有时,为了防止车熄火,司机会把外套上的棉花扯下来,塞进油箱里。 正是凭借这种对汽车驾驶员的亲身经历、接触和熟悉,他才能塑造出为人民服务的好驾驶员形象。
常桂田与四叔常宝华共同创作表演的相声《帽子厂》,充分发挥了民间艺术作为文学形式的“匕首”、“扔枪”作用,成为了相声的代表作。揭露和批评“四人帮”的民间艺术。 成为“二畅”相声的代表作。 一时传遍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在观众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部作品的创作是常桂田历尽艰辛的成果。 1964年,常桂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届文艺演出中获优秀奖。后随军赴越南参加抗美援越战争,立功受奖。 。 常桂田回国时,恰逢“文化大革命”爆发。 他的父亲常宝坤被称为“假烈士”,坟墓被砸毁。 四叔常宝华是“被批评的对象”,“帽子在手”。 常贵田本人也被定为“帮扶对象”。 从1966年到1976年的10年间,文艺界处于沉寂状态,民间艺术界也人才匮乏。 “四人帮”被打倒后,众人欢欣鼓舞,文艺解放,常桂田重返部队。 “压抑多年的革命热情一下子爆发出来,更重要的是,我感到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批判时下的弊病,所以我创办了‘帽子厂’。”常贵田说。
《帽子工厂》的首映式是在海军召开的一次揭露批评“四人帮”的会议上举行的。 工人体育馆会议结束后,一场相声压轴表演让观众耳目一新。 经过短暂的“断题”,观众立刻明白了“帽子厂”的含义。 演出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观众的掌声使演出持续了整整4分钟。 常桂田说,“我们都是‘帽子’的受害者。” 这个笑话虽然有其时效性,但在艺术上却是成功的。 让观众在笑声中宣泄对“四人帮”的仇恨。 ,得到了观众的良好反响,赢得了观众的肯定。
说起在部队表演的故事,常桂田滔滔不绝。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解放军;哪里有解放军,哪里就有文工团;哪里有文工团,哪里就有常桂田。” 他笑着说:“我在山洞里表演过,在湖边表演过,能想到的地方我都表演过。” 常贵田回忆,有一次他去一个小岛演出春节慰问演出,那个小岛上只有一名军人。 “我们给他表演,他招待我们。他一边听相声,一边抓螃蟹。抓到螃蟹后,用海水冲洗一下,然后扔进沸水中煮。” 常桂田至今还记得这个细节和时间。 那个战士的名字。 “螃蟹味道真新鲜。” 他感慨地说。 “向蔡德勇表达慰问后,我才知道,世界上的螃蟹是如此新鲜。”
常贵田为秦皇岛泵站守卫战士和妻子表演相声; 他在烹饪课上为三五个士兵说相声。 1985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时,他用相声为“猫儿洞”送温暖,在电话里为战士们表演了一曲又一曲……“说相声一两个”士兵们,这是从数量上来说的,对说谎的士兵有什么话要说吗?对隐形战士有什么话要说吗? ?”常贵田回忆,1964年,他在海南岛探望伤病员时,相声中途有人拦住他,原来这位“听者”在山里徒步时被震聋,失去了听力。 “那我们来变戏吧。”于是,相声表演变成了魔术表演……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正如常贵田所说,“无论有多少人,无论条件多么恶劣,只要有需要相声的观众,就会有表演。 专业精神对于演员来说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在祖国各地不断的演出中,他感触最深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各方面的变化。 “这为演员提供了更好的表演条件。” 常贵田说,在全国各地演出时,卡车曾经是最受欢迎的交通工具。 去天津演出是一件大事。 唐山地震后,我去慰问时,卡车要开一夜,人们都住在帐篷里。 我在洞头岛表演的时候,住的小仓库只比沙发大一点点。 如今,乘坐飞机或火车前往演出非常方便。 住的是酒店套房,卫生间比我当年住的房子还大。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演出中可以感受到祖国各方面的变化。
他拿出两张照片,生动地展示了交通运输的变化和发展。 1963年和1998年,都是抗洪演出,但两次经历却完全不同。 1963年,我从天津乘船8个小时来到北大港演出。 1998年的抗洪演出,一天往返于武汉和九江之间。 常贵田看到赛程表,感觉很奇怪。 九江演出结束后,他乘坐直升机前往武汉。 这件小事所体现出的交通变化和成就,让他深受感动。
“就相声本身而言,它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从解放初期到现在,相声也是顺应党、国家、人民的需要,螺旋式上升的。”人。”常桂田说。 解放初期,侯宝林、常宝琨等老一辈人经过艰苦努力,成立了“相声改进小组”,使相声改革紧跟社会需求,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时期。 “经过相声艺术家和有识之士的努力,相声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舞台上。”
如今,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可供选择的节目也越来越多。 这对相声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 常贵田表示,由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民间艺术如何创新,如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要求,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声创新势在必行。 他认为现在社会更加宽松,相声作为讽刺艺术,应该继续批判时下的弊病和陋习。 同时,他也希望观众以宽容的态度接受讽刺和相声。 “祖国越来越强大,文化市场越来越繁荣,给群众带来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艺术家们的努力,相声一定会越来越好。”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挥更大作用,效果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