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恶狠狠讲笑话,竟意外荣获脱口秀冠军?
“缘分吧,或者说,造化弄人”
九月份十一日的午后,翟佳宁在北京朝阳门边上的一个咖啡厅安坐,楼下设有开心麻花的小型演出场所,近期他每晚都在此地点演沉浸式剧目《疯狂理发铺》。该演出为期十天,系一个特殊的“主角专场”版本,而他正是那位主演。
这是翟佳宁首次涉足不同领域。虽然总决赛已经录制了一个月,不过节目正式播出、冠军公布,还需要再等两天。
在节目中,他算是比较资深的选手了,前一年也曾进入过最终角逐,最终排名第七位。今年,在决赛第二轮的投票结果公布之前,他完全没料到自己能够赢得冠军。
那两场决赛的赛段,他谈论的都是节目相关内容。他批评比赛环节,批评现场观众,批评节目的主办方,批评气氛营造的嘉宾,最终批评到制作团队。这两轮内容相互关联并逐步增强,凭借密集的段子输出,把现场气氛推向顶点。谈及某些隐情时,他劝告观众不要投他票,理由是“从未见过零票的模样”。但现场观众没配合他,用投票器回应了炸裂的现场效果。
演出总算收场了,这个充满爆笑的炎夏时光也画上了句号。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相隔了整整二十五天,其余各阶段间隔大约半个月。他手头只有一个半成品的节目,其余内容都是临时编排的。他眉头紧锁,坦言道:承担的压力实在太重,无法按照这种方式创作。每半个月就要赶制出七分钟精彩笑料,整个过程中都是被动地寻求幽默。
翟佳宁在成为喜剧演员之前的二十多年间,性格总是积极开朗,并且善于制造欢乐气氛。
翟佳宁和陈思宇曾是同校初中生,当同龄男生放学后多选择去网咖或球场时,二人却觅得一项共同偏好的消遣:倾谈。
下午4点35分开学,过十分钟,他们各自买了两块钱的食物,随后在公交站点碰面了。团队里始终有五名成员,在站点聚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不断提出各种话题,争相发表看法,彼此间互相取笑。公交车来了又开走了,他们持续说个不停直到天色暗下来,偶尔会连续谈上三个小时。
那时候没有谁会想到,长大以后,讲笑话也能当职业。
翟佳宁在课堂上经常回应老师的发言,因此多次被罚站在教室后面。现在回想起来,他喜欢插话和闲聊,似乎是一种无意识的幽默训练。这与东北地区普遍存在的幽默文化有关,不过两者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毕竟全校几千人里,喜欢闲聊的只有他们少数几个人。
那或许是机缘,又或许是时运不济,他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他很少展露笑容,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下里。
很多年后,翟佳宁和陈思宇都当上单口喜剧表演者,又找了雷哥一块儿,弄了个播客叫《三个火呛手》。每回录节目,凑齐五六个伙伴,台下坐满听众,大家围坐一块儿闲聊。针对某个话题,当一个人发表看法,其余人总爱抢话、搭茬,跟在公共汽车站聊天场景一模一样。这是翟佳宁从小练就的本事。
二零一九年,翟佳宁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环境专业研究生阶段结业,获得一份环保工程师的职位,工作重心是垃圾处置。他被调派至杭州郊区的天子岭垃圾处置厂,任务是将垃圾里的有机成分含量控制在标准值以下,然后交给下一道工序。垃圾处置厂坐落在山谷之中,位置非常偏远。
二零二零年九月末,他在杭州约陈思宇共进晚餐,谈起网络上的单口喜剧节目,他提及:“当前单口喜剧节目相当受欢迎,咱们两个不也具备条件吗?”彼时他未曾到剧场观赏过单口喜剧,认为这份职业不错,无需固定上班时间。两个月后,陈思宇通过微信告知,已经清楚如何在杭州参与开放麦的报名事宜,询问是否愿意前往尝试。
二零二零年,成为脱口秀领域迅猛发展的转折点。尽管新冠疫情重创了实体演出市场,不过第三季度的《脱口秀大会》节目却异常火爆,极大地推动了该行业的繁荣,促使众多城市的脱口秀场所和剧场纷纷建立起来。许多现在备受瞩目的表演者,正是在那个时期首次踏入了开放麦的舞台。
翟佳宁初次登台的场地位于杭州,地处一条巷尾的砖砌房屋内。他将自己在垃圾场施工地的经历稍加渲染,编成笑话。许多表演者都遭遇过观众人数仅个位数的窘境,他这方面经历不多,随着脱口秀领域迅猛扩张他进入这个行业,单场开放麦就能售出七八十张入场券。当时杭州的观众已被有效引导,但可供选择的剧场还比较有限。
三年有余,他参与录制了《喜剧之王单口季》首期节目,首次登台表演,讲述的正是那段经历。节目策划方提出这个建议,因为分享个人职业背景和人生故事更有助于塑造形象,帮助观众快速记住这位新面孔。他自认为这段刚崭露头角的段子并不出色,不过还是与节目组合作,并且拍摄了一幅佩戴安全帽的宣传照片。
翟佳宁、陈思宇和雷哥一起发起成立了脱口秀播客节目《三个火呛手》。图片由三脚猪喜剧提供
“喜剧里没有两个相似的人”
在喜剧综艺的舞台上,翟佳宁没什么先天优势,因为他太正常了。
这些年赛事里,有的选手提及童年背景,有的讨论性别境遇,有的分享自身身体局限,有的倾诉过往心结。这些特殊的人生轨迹、过往经历和职业发展,都成了具备情感参照点的优质素材。有人打趣说,倘若父母健全,家庭和睦,恐怕都不好意思登上竞技场。
翟佳宁身上没有那些经历,他的父母都健在,家里就他一个孩子,他一直很健康,研究生也顺利完成了学业,虽然不是北大毕业,但也非中专出身,长相算不上出众,但也绝对不差,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他都显得特别能扛,敢于顶撞一切,即便如此,他也无法摆脱被贴上标签的命运,观众送给他一个出乎意料的称号:“超雄”。
“超雄综合征”属于医学领域术语,描述的是一种导致男性出现特殊染色体异常的状况。不过,在互联网上,“超雄”这个词汇被错误地理解为天生具有攻击性的人格特质。翟佳宁体表呈深色,面容显得较为严厉,经常用激烈言辞和讽刺评论来制造笑料,这种表现方式反而与“超雄”这个标签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
他把嘲讽当作素材来源,在节目里把那个话题变成笑料,接连不断地说出十多个笑点,一下子开创出一条别人没有涉足的领域,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够进入。
喜剧表演中,每个角色都与众不同,你一定要有鲜明的个性,观众才能对你留下印象。他发现了一些门道,需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这对于每一位单口喜剧表演者都至关重要。
他最初就未曾打算从自身经历中汲取素材,而是另辟蹊径进行创作。他注重体察生活点滴,善于在平淡无奇的日常中发现逻辑漏洞,揭示矛盾,由此引出幽默元素。在他看来,真正令人发笑的笑点,往往源于"基础事实"与"荒诞设定"的强烈反差。
他所说的“重要的基础”,例如那个他认为真正“有分量”的、表演过程中的一句台词:“我给大家讲一个我始终如一的人生信念——我这个人虽然没什么出息,但其他人,也同样一般。”在他的幽默观念里,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这个基础一旦提出来,就达到了90分的水准,听众马上就能理解,并且语调和节奏还非常滑稽。
他只在《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一季中,讲过一个关于职业的段子,此后就不再以个人经历为创作素材了。虽然其他人会从家庭背景谈到人生道路,从学生时代聊到故乡的风土人情,但翟佳宁参加了两期节目,听众依然不清楚他的籍贯在哪里。
从从事脱口秀行业那天起,我就体会到,讲述自身经历确实容易快速展开,然而剖析他人故事或探讨现实中的现象,却能让内容更加丰富详尽。他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自己的使命在于呈现大众普遍关注的事物,但关键在于能从中提炼出独特的视角。
以个人过往作为创作根基,当新鲜故事采集完毕,或者生存状态出现变动,或许会遭遇素材枯竭的困境,站在人生新阶段的十字路口。由于喜剧表演要求分享真实感受、见闻和想法,不允许虚构。在这个节点,部分表演者能够借力新环境,将不同经历转化为幽默内容;其余人可能会调整策略,转而创作不涉及自身经历的评论性作品。
“我马上去到下一环节,”翟佳宁讲,“我们直接选最艰巨的任务,我们立刻开始。成功完成后,谈自己的情况,也能谈得更充分。”
这类记录式作品,关键在于表达那些人们心中普遍存在,却鲜少被写出的体会,视角十分独特,同时又能引发普遍的认同感。
在两个播出季中,翟佳宁提及了相亲聚集地,介绍了预先制作的食品,探讨了办公室工作人员,分析了食品卫生安全,还阐述了现代民众在互联网使用方面存在的诸多困惑。综艺节目中的人如何做到同时表达真情实感,又流畅地推销产品;某些不负责任的餐饮店,即便使用许多过期的食材,烹制的食物却让人感觉非常可口;网络上既呈现光鲜亮丽的生活状态,又伪装成能缓解人们压力的模样……他总能够发掘出某个切入点,揭示人们习以为常的怪异现象。
赢得最高荣誉的决战里,他毫无保留地嘲讽起节目诸多疑点:主办方始终没有露面,节目组气氛永远和谐,第一期集结宣传片是初赛结束后才拍摄的,那时已有八人被淘汰,他直言从未见过哪个公司解雇员工,却还要求他们去年会表演……他似乎终于无法再忍受,离开了这个虚假的“真人秀空间”。
翟佳宁多次在演出时阐述过相同看法,认为脱口秀的核心目标是引人发笑,并非传递复杂哲理。他强调,在心目中,所有听众地位相同,觉得大家无需接受指导。
然而,根据网络节目的特点,他也准备了一些在私下场合不会使用的精彩台词。在半决赛里,当谈到社交平台引发压力的话题时,他最终补充道:“你的生活,你的玩法,你来做主,这样永远都能赢。”现场气氛被调动起来,观众仿佛在等待这句话,随即高呼“冠军”。一般情况下,他不会这样直截了当地表达,即便说了,也很可能会让场面变得尴尬。
翟佳宁已经建立起自己明确的喜剧评判标准和审美取向,冠军象征着实力的认可,也让他更加稳固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一个冠军,无法调整我的创作方式,无法影响我的审美观念,也无法决定我未来的发展方向。
翟佳宁居左一人,陈思宇同雷哥,三人共带节目,亮相三脚猪喜剧舞台。图片由三脚猪喜剧提供
“脱口秀一年一个样”
夺冠节目发布那天,翟佳宁在社交平台上写了一篇短文,向这个类似喜剧高考的夏天作别。
文中仅有的插图,显得颇为萧索。那是今年八月尾,杭州某处小型演出场所举办即兴表演活动的实况影像,观众区域里空荡荡地仅有一位观众。该人士表示,他不认为单口喜剧现在进行得顺利,甚至能够形容为处境艰难。
他透露,众多实体小剧场当前的境况,远比他于2020年岁末踏入这个行业时更为艰难。即便已经在线上赛事中取得最高荣誉,但线下剧场仍是他最初的舞台,并且至今仍是所有单口喜剧表演者最频繁活动的场所。他真诚期盼线下表演作为喜剧表演的基础,能够持续进步,观众能享受到更多元化的喜剧内容,表演者也能获得更广阔的展示机会。他难得地表露了真挚的情感。
中国脱口秀行业兴起已有十多年时间。2017年起播出的几季《脱口秀大会》节目,通过竞技表演这种形式,让脱口秀行业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那个时期,依托于俱乐部和小剧场的线下市场也迅速扩张,在多个城市建立了据点。到了2024年,中断一年的喜剧类综艺节目重新开始制作,并且分裂成两个独立的节目,参赛人数也几乎增加了一倍。
网络直播节目呈现出兴旺的态势,每年夏季,观看喜剧表演已经成为许多人不可或缺的休闲活动。这个表演平台既能捧红艺人,也能制造社会关注点,已经深度融入了文化娱乐行业。
中文喜剧表演风潮也波及到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许多喜剧艺人纷纷展开跨国巡回演出活动。今年前六个月期间,翟佳宁携个人作品《不忿不屈》访问了加拿大多个主要城市,当地观众的反馈与国内观众反应如出一辙。他表示彼此之间并无距离感,许多移居海外的同胞依然关注国内的娱乐节目,他们同样能够了解到国内的热门话题和讨论焦点。
然而在业内,翟佳宁却察觉到兴旺表象下的若干状况,两个节目大约有百名参赛者,每年需要产出四百个段子,总计约四十个小时的优质笑料,他不禁思考这样的产出量如何持续,认为幽默创作十分不易,需要长期积累和反复推敲,并无简便法门。
翟佳宁在节目开播前,已经线下表演脱口秀三年多时间,准备了数十分钟的内容,业内有一定知名度。这种模式像是行业人才培养的步骤,表演者在台下磨练技艺,再被节目组发掘,每年都有少数新面孔崭露头角。不过现在,线下段子可能难以持续供应,脱口秀领域出现人才断层现象。翟佳宁指出这个情况。
线下喜剧表演,并非网络视频呈现的全部面貌。翟佳宁发现,当前线下备受追捧的喜剧艺人,多是以现场互动和即时交友为特色,其吸引观众购买门票的效力,甚至超过常规喜剧。“喜剧每年都在演变。”他深有感触。
他个人,持续在四处经历各种事情,以便搜集创作资料,并且费尽心思编写笑料,为了撰写关于相亲角的笑料,他特意前往上海人民广场的相亲角进行观察,谈到预制菜,他就亲自购买了预制菜,目前还存放在冰箱中,不亲身经历怎么能行呢,必须不断积累,需要从实际生活中汲取经验,否则很容易迷失方向,他的最终目标是,期望有一天能够将任何主题都转化为笑料,并且能够毫不费力地讲述出来。
喜剧艺人最核心的使命,在于让台下的听众感到愉悦。他满怀信心地表示,只要不懈努力,会有越来越多的听众领悟,我们所讲述的其实都是笑料。
发于2025.9.22总第1205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翟佳宁:我们说的都只是笑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