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81个复姓,人口最多的5大姓氏来头都不小
我国现存的姓有二万三千八百一十三种,当前实际应用的姓大概是一万六千五百个,这里面含有八十一对双姓。
2020年,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公布了全国姓名相关的研究成果,统计资料表明,位列前五位的复姓分别是欧阳,大约有111.2万人使用,上官,大约有8.8万人使用,皇甫,大约有6.4万人使用,令狐,大约有5.5万人使用,以及诸葛,大约有4.8万人使用。
这些复姓的族人虽然人数不多,不过每个家族都有许多值得讲述的过往,并且蕴含着与众不同的文化意义,非常值得仔细研究。
01 欧阳
上古八大姓氏包括姬、姜、姚、嬴、姒、妘、妫和姞。
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述,欧阳氏族源自姒姓,其始祖为夏朝少康帝的庶出儿子,受封于会稽之地。这个姓氏的子孙后代,在传到越王勾践的第七世孙无疆时,遭遇了楚国的灭亡。
无疆的第二个儿子被封在乌程欧余山的南边,那里位于山脉的南面,所以也称作“阳”,他的封号是“欧阳亭侯”。后代子孙把封地的名称和爵位的称号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欧阳、欧、区这三个姓氏。欧阳家族的后代都把无疆当作是他们的祖先。
欧阳家族历代都有杰出人才。西汉期间,欧阳生师从伏生研习今文《尚书》,并将所学传授给弟子倪宽。倪宽接着教导了欧阳生的儿子。欧阳生的子孙后代持续钻研《尚书》,连续八代都以精通此书闻名,因此在汉代被誉为“八世博士”,由此创立了“欧阳尚书学派”。
隋末唐初,欧阳询的书法造诣很高,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列,被称作“楷书四大家”。他创作了许多书法作品,比如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还有行书《千字文》《仲尼梦奠帖》。此外,他还著有知名的书法理论书籍《八诀》。
北宋年间,欧阳修位列“唐宋八大家”,编撰了《新五代史》,还和宋祁共同编修了《新唐书》。他继承了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促进了宋代诗文领域的革新,其影响一直持续到后世。
根据《郡望百家姓》所述,欧阳家族发源地为渤海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沧县。现在欧阳这个复姓是中国人数最多的复姓之一,其族人散居全国各地,其中湖北枝江的欧阳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长子欧阳发的后代。
02 上官
上官这一姓氏的起源与芈姓有关,而芈姓则可追溯至轩辕氏,黄帝第八世孙季连的后裔,他们属于通过图腾崇拜确立姓氏的部族,子阑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第二个儿子,被尊为上官家族的始祖
上官这个姓氏的起源,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其一,某位祖先曾担任“上官大夫”这一职务,其后代便以该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其二,某位祖先被赐予了名为上官邑的封地,该封地位于今日河南滑县东南部,其后人便以上官邑的地名作为自己的姓氏。
秦朝消灭了六国,楚国贵族们不得不搬去关中地区,上官家族也迁移到了陇西上圭(现在甘肃省天水),在那边逐渐成为当地的大户人家。
唐代,上官家族已活跃在中原河南地区,并在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陕县)表现出色。唐代文学家上官仪是陕州人氏,在唐高宗时期任职于门下省,获得李治的信任和重用。
上官仪曾经向李治进言废黜王后,并且奉旨撰写废后诏书。因为武则天的从中作梗,这件事最终未能实现,上官仪因此得罪了武则天,没过多久他和儿子上官庭芝被指控谋反被处决,儿媳郑氏和孙女上官婉儿则被罚入宫中充当宫女。
上官婉儿天资聪颖,很早就得到了武则天的看重,多年负责处理宫廷内的文书工作。唐中宗李显登基之后,将她册封为昭容。公元710年,韦皇后试图掌控朝政失败,李隆基随即起兵政变,导致上官婉儿和韦皇后一同丧命。
03 皇甫
皇甫这个复姓存在两种不同的来源解释。其中一种说法是它源自姬姓,与西周时期一位高级武官的职务名称有关,这位官员被称为“皇甫”。按照这种观点,后来的人们便以他的职务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代代相传下来。
另有说法称,西周末期宋戴公的儿子充石,曾抵御北方小国对宋国的侵犯,当时充石与他的两个儿子都牺牲了。充石的孙子南雍陲为了纪念祖父,便以祖父的字“皇父”作为自己的姓氏,由于“父”和“甫”在古代可以互相替换,后来这个姓氏就变成了“皇甫”。
南雍边远地区的皇甫家族后裔迁移到陕西,慢慢发展起来,皇甫家族在汉魏时代变成了西北地区的著名世家大族。凉州安定郡朝那县这一支皇甫家族不断兴旺,到了东汉年间,出现了好几位军事上的杰出人物。
皇甫规担任过护羌校尉的职务,他曾经平定了叔孙无忌发动的叛乱,多次战胜羌族,使得汉羌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缓解,他字威时,是凉州人氏,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他们三人也被称作“凉州三明”,都出生在凉州,他们的名字里都带有“明”字。
皇甫嵩是皇甫规的侄子,他是汉末时期一位著名将领,担任过北地太守,其治理成就与父亲皇甫节(曾任雁门太守)相比毫不逊色,皇甫节也以政绩斐然著称。皇甫嵩还曾官拜太尉,在平定黄巾军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成功平息了陈仓的叛乱,并且负责守护关中地区的安全稳定。
04 令狐
根据《百家姓》的记载,令狐这个姓氏的来源比较清晰,最初是出自晋国一位高级官员魏颗,他因为战胜了秦国的将领杜回,被赐予令狐(位于今山西临猗县西部)作为封地,其后代便以这片土地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令狐家族源自姬姓,是周文王之子毕公高的孙子毕万的后代,而他们的曾孙正是姓氏的创立者魏颗。
唐代时期,令狐家族涌现出许多知名人物。其中,初唐的学者令狐德棻来自敦煌的令狐望族,他倾注毕生精力搜集古代典籍,组织人员进行抄写工作,为盛唐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并且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令狐德棻学问非常广博,他参与了多种书籍的编纂工作,包括历史、政治和法律方面的著作,其中《周书》最为重要,它是中国传统史书系列《二十四史》中的一本,详细记述了北周宇文家族建立周朝的历史过程。
令狐楚的政绩非常突出,他长时间担任节度使和宰相职务,同时还是一位诗人,擅长撰写四六骈文,他的作品与韩愈的古文、杜甫的诗歌同样享有盛誉,被称作“三绝”。
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继承父亲的心愿,通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之后担任过宰相和地方节度使的职务,在唐僖宗时期被封为赵国公。
这些令狐家族的知名人物,在当代人当中比较少有人了解,许多人是从武侠故事《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认识这个姓氏的。单说“令”字,它有多种发音,若作复姓使用时念作“línghú”,这与“指令”的发音是有区别的。
05 诸葛
诸葛这个复姓源自一个单姓,即“葛”,它是在东汉末年逐渐形成的,最早的源头人物是秦朝末年安徽符离地区的一位名叫葛婴的人。
葛婴曾为陈胜效力并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拥立楚王后裔襄疆即位而被陈胜处决。汉文帝登基后为其昭雪,并封其孙子为琅琊郡诸县侯,从此家族将姓氏与地名合并为诸葛。
诸葛家族后来定居在阳都,那里现在属于山东沂南地区,公元181年,那里出生了一位在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人物诸葛亮。
诸葛珪生前担任泰山郡丞,此职等同地方副行政长官,诸葛亮自幼失去母亲,八岁又遭遇父亲离世,其后由叔父诸葛玄负责教养。
诸葛玄原先在袁术手下做事,后来当上了豫章的郡长,等到职位被别人顶替了,就转投到刘表那里,诸葛亮也跟着去了荆州。
诸葛亮一生侍奉刘备,他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延续了他的志向,不过两者都牺牲在战场上。
写在最后
中国姓氏源自母系社会形态,当时以女性为主导的群体使用其名作为群体标识,群体名即为群体名称,群体中的分支则以分支特征命名。
族群分支散布各处,子孙后代只维系家族名号,多数情况下用领地、职位、等级来标明身份,这就是所谓的氏称。
例如秦始皇嬴政是赵姓嬴氏,屈原为芈姓屈氏。
自西周起,姓与氏逐渐合一,几乎无明显区分。
中国姓氏多为单姓,复姓多由单姓演变而来,主要有三类:
1. 以封地为姓,如文中提及的欧阳、令狐、诸葛;
2. 以居地为姓,如东郭、南宫、西门等;
以官职爵位作为姓氏,例如司马、司空、司徒、太史,还有公孙、仲孙这类姓氏。
古代的姓氏具有多重意义,它不仅能够表明家族的血缘联系,还约束着同姓的男女不能结婚,同时它也是贵族身份和社会等级的一种象征。
经过漫长岁月,家族联系一直依靠谱系作为关键象征。追溯家族本源,不仅是为了了解家族历史,也是为了沟通家族情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