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老祖宗才是谐音梗高手,你知道多少?
原创 陈艳欣 央视网
“谐音梗扣钱!”
在脱口秀领域,这句话可谓人尽皆知。
纵使谐音梗常常能时不时地戳中人们的笑点,然而因为其好入门,且不费脑,能够随说随用,致使部分专业脱口秀从业者满心嫌弃,与此同时,网络上到处都是“输液,想你的夜”这类土味发言,也使得不少人尴尬到抠脚 。
这个陆游气(路由器)的故事,还能无限延伸下去……
其实,谐音梗并不浅显,古人早就把谐音梗玩出了新高度。
谐音梗,越玩越“花”
刻在中国人DNA里的东西很多,谐音梗算是一个。
古人所玩的那种谐音梗被称作双关,三千多年以前,女孩们吟唱着《诗经》里“摽有梅,其实七兮”,此中借用了“梅”与“媒”的谐音,表面上是在数着梅子,实际上是在催促男孩们前来求娶。
对文人来说,谐音不仅是种修辞,更是“舞文弄墨”的看家本事。
刘禹锡所写的“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李白所作的“燕草如碧丝(思),秦桑低绿枝(知)” ,每一句都含蓄得十分可爱 ,《红楼梦》当中的“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对命运有所暗示 ,“英莲”(应怜) ,“冯渊”(逢冤) ,人就如同其名字一样 ,处处都存在着精心设计 。
用的是脑洞,考的是反应力,是笑话还是佳话,往往在一念之间。
抱怨动物园狮子得到出色待遇,北宋之臣石立中,借“园外狼”(员外郎)当然比不上“园中狮”,高明化解尴尬;于《清稗类钞》内,尚书恶意问及“是狼(侍郎)是狗?” ,纪晓岚借“上竖(尚书)是狗”回应,成功避免挨骂 。
在现代人眼中,有诸多看起来莫名其妙的事物,实际上,那也是古代的人们在尽情尝试富有花样形式的“谐音梗”玩法。
字画上呈现的“公鸡打鸣”之况,意涵着“功名”;墙砖上所现的“猴子骑马”情形,乃是“马上封侯”;猫与蝶(耄耋)所代表的寓意为“长寿”,鸡同象因谐音而表示“吉祥”,瓶上雕琢象的情况是“太平(瓶)有象”,另外还有“三羊(阳)开泰”“五蝠(福)临门”……含蓄内敛的古人们,凭借谐音毫不留情地“既要又要”。
中国山西博物院的清代白玉马上封侯带扣
故宫博物院的清代青玉太平有象
一句话有着两个意思,它委婉且有趣,谐音梗成为中国人永远不会过时的“文字游戏”。
为啥万物皆可谐音梗?
有人说话的地方,就有谐音梗。
那一刻,中国人表述着“520”,其意思是“我爱你”,同一时刻,美国人运用“U2”,此表达意思是“You too”也就是“你也是”,而在同期,日本人自行认定5月9日作为告白日,这个词在日语里是“こくはく”,其意思是“告白” 。
不过,中国人玩谐音梗存在着天然优势,汉语里形声字占据了大比例,同音字多进而一音多字且有着多种意思,谐音梗因此连绵不断,与此同时现代人获取语料丰富、互联的语言词句更新速度快,谐音梗也从而源源不断。
带着火焰的键盘输入,使得便捷的“886”蓬勃兴起,中文与英文相互混合,诞生出“duck不必”“深藏blue”,有着自带魔性口音的“耗子尾汁”,在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中国。
没得办法,谐音梗确实是较容易记住的玩意儿。毕竟,哪个人的童年时期不曾拥有过“爸死”(bus)、“好死”(house)这般的背单词记忆呢?
更关键的是,“一语N关”致使谐音梗变为天然的“信息压缩包”,处于信息爆炸的时期,具备简短且高效的竞争优势。
比如,同样是自我介绍,“研究僧”“程序猿”相较于单纯的职业称谓,多了些许自嘲与幽默,在只言片语之中,不但暗示了日常生活的忙碌,而且能在网上寻觅到有共鸣的“同类”,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
同时,隔着一层“谐音”的挡板,话语变得好听不少,比如“耗子尾汁”(好自为之)没了那么生硬,“集美”(姐妹)不再过分自来熟,即便在工作场合,“好鸭”(好呀)比起“好的”多了好些热情与可爱。
既好玩,又好用,同时好记它,还能够把讽刺、调侃、诙谐、委婉以及新鲜等多种功能集合在一块儿,因而“谐音梗”成为语言工具栏里的对话“神器” 。
让话“谐”起来
其实,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表达,都有其文化底蕴。
恰如玩梗属于现代人的用典,谐音梗同样是从古至今,普通人于日常生活里,能够展现才华的修辞创作。
当面对着有人热衷于摆弄谐音段子这种行为,像那种举例为“想做螃蟹——有钱(钳)”这般情况的时候,就会在其中让人十分的惊讶地察觉到,在我们小学所使用并使用过的课本里面,早就已然存在着与之相同类型的歇后语,也就是“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
有钳(钱)可“真香”
某些时候,人们运用了古人所使用的谐音梗,然而自己却并未察觉。举例而言,“饺子”乃是谐音于宋代的纸币“交子”;“正月理发死舅舅”这一说法源于清初的剃发“思旧”;而能够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三个臭皮匠”,最初实际上是名副其实的“裨将”。
随着时间推移,事物发生了变化,新的谐音梗持续不断地产生。古人在画作里用白鹭跟莲花构成“一路连科”,店家为考生煮“熟蹄”(熟题),现在变成考场门口,父母身上穿着“旗开得胜”的衣物,娃儿们穿着“紫腚能行”的服饰。
厦门市博物馆展的绿釉彩绘“一路连科”罐
穿旗袍=旗开得胜
谐音梗在任何地方都存在,当有不少人被“冷”住,发出吐槽说“谐音梗扣钱!”的时候,也有其他人察觉到,世界就是一个规模巨大的“谐音梗”舞台。
如今,不少人对有趣的灵魂心生向往,对天津“梗”王们话不落地的本事满怀羡慕。其实,语言这一事物,具备熟能生巧的特性。在平常日子里,多去玩些像“谐音梗”这类的文字游戏,练习得多了,自然而然能够妙语连珠。
明天是联合国中文日,咱们一起“谐”起来。
是的,文章最后一句话也是双关
甲辰年
三月初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