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批注成热梗,背后彰显论文写作的自嘲式乐观心态
“你的痛苦我也正在经历”,这是它所反馈出的首要信号。安慰人的最佳方法,不是进行简单的鸡汤灌输,而是告知他们大家都在同样的旋涡里挣扎。人们看到“就很没营养”这条批注,就好像看到一个愁眉苦脸的学生正面对一个处于抓狂边缘的导师,看到了自己与导师乃至自己跟学生相处模式的影子,进而会心一笑。
它也尝试告知那些正与毕业论文奋力“搏斗”的学生,“不完美的事物属于常态” ,在这个将高压、内卷当作关键词的竞争时代之中,年轻人极易陷入内耗以及自我怀疑,对于“拼搏”“努力”等正面宣传心生疲劳,反倒期望从外界的信息里获取慰藉以及精神的放松 ,热门视频“卷王的一天”以及近期热度极高的“小熊虫”系列漫画均基于此逻辑而诞生,“导师批注”的梗也毫无例外 。人们看到这些,带有一些自嘲意味的梗,意识到,毕业论文在诞生之时遇到阻碍和难题属于正常情况,并非难以攻克的世界末日,感到一定程度的宽慰。
存在一些梗,这些梗都有着相似的影子,原因是具备共同的特质 ,在防疫政策调整优化过后 ,“宝娟我的嗓子”“全国人民统一发型”等热门话题 ,可以说是在病痛之上找寻乐子 ,但实际上 ,人们并不会在第一时间产生负面情绪 ,不是产生负面情绪 ,而是感到“原来大家都一样” ,能带来巨大的安慰作用 ,带来巨大的安慰作用这事在实际中发生了 ,甚至能使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当下状况 。
巴赫金提出秩序世界与第二世界相关理论,第二世界包含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里,真情流露和戏谑表达界限极为模糊。我们难以判定“晒出导师回复”这般幽默化、戏谑化表达背后真实情感占比多少,也难以知晓写毕业论文时厌烦、困惑、焦躁等真实情绪占比几何。巴赫金还提到,第二世界中的娱乐狂欢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温和抵抗,这值得引发我们关注与思考或许年轻人期望得到系统且科学的毕业论文指导 。
最终,年轻人会察觉到,热梗不过是瞬间消逝的宽慰与愉悦,在短暂获取精神放松之后依旧得投身于实际的工作里。要是完全沉溺于玩梗,真的坚信“没有人能够写好毕业论文”进而彻底消极怠工,明显是极其荒谬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度云][中国][2012-2015][十万个冷笑话第1-3季][国语][mp4][11.4G][高清][稀缺资源]](/data/uploadfile/thumb_src/460_290/1734693316419_0.png) 
								 
								 
								